中國歷代人物系列——名臣篇

【風雲人物】古之良史──董狐

文/ 阿哲 圖/志清
font print 人氣: 260
【字號】    
   標籤: tags: , , ,

【大紀元5月12日訊】董狐是春秋時晉國的史官,他秉筆直書的事蹟,開創了我國史學直筆的先河,後人為表彰他的貢獻,將寫文章能依照事實陳述、公正不偏的人,稱為「董狐之筆」。

當時晉靈公暴虐無道,不但聚斂民財且任意殘害臣民,執政大臣趙盾多次勸諫,他不但不聽,反而蓄意殺害。他派人刺殺未遂後,接著又在宴會伏兵擊殺,也沒有成功,趙盾不得已被迫出逃。當逃到邊境時,聽說晉靈公已被其族弟趙穿殺死,於是返回晉都繼續執政。

董狐以「趙盾弒其君」記載此事,以示筆伐。趙盾解釋說靈公是趙穿殺的,不是他殺的。董狐說:「你身為執政大臣,逃亡未離國境,回到朝中不討伐弒君亂臣,如果說這件事與你無關,誰會相信呢?」

當時史官的「書法」是依禮義記載的,而禮的核心在維護君臣大義。從各種跡象顯示趙盾不但與弒君脫不了關係,且身為執政大臣不討伐弒君亂臣,也不合乎禮義的原則,故董狐定以弒君之罪。對此,孔子大加讚揚,認為董狐為書法不隱的古之良史。

春秋時權臣掌握生殺大權,以禮義為書法的原則,早已失去了它的威信。堅持這一原則的人,往往會招來殺身之禍。例如,齊國太史伯、叔、季,就是因為寫「崔抒殺其君」,結果三人接連被崔抒殺害。董狐之直筆,自然也是冒著生命危險,所以後人為表彰其不畏生死、堅持原則的精神,也以「良狐」之稱表示對他的敬意。

隨著時代的發展,直筆的含義逐漸擺脫以君臣禮義為內容的局限,發展為「不虛美、不隱惡」的實錄精神。這種精神為後世正直的史官堅持不懈地繼承下來,因此我國的歷史才能真實的呈現出來,否則可能早就面目皆非了。

現代民主國家的媒體,雖然表面講維護人權、維護信仰自由,可是在利益面前往往對邪惡視而不見,對人權或信仰團體的呼籲聽而不聞,更遑論要其依照事實、公正不偏的報導了。如果董狐生在現代、見到這種情況,恐怕也要掉淚了。@*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中國人都知道,蘇東坡是唐宋八大家之一,在文學史上佔有不可磨滅的地位。然而寫文章行雲流水的他,更有一悲天憫人的胸懷,他不畏強權,勇於為民喉舌。
  • 諸葛亮字孔明、是家喻戶曉的歷史人物,琅邪陽都人、身長有八尺、氣宇軒昂、人稱「臥龍」,隱居於龍中,是個有理想有抱負的年青書生。在三國演義裡,他不但能呼風喚雨,又深諳奇門遁甲,劉備三顧茅廬,好不容易的請出這位「臥龍」之稱的奇士高人,也是一連串高潮迭起故事的開端。
  • 紀昀,字曉嵐,一字春帆,晚號石雲,謚號文達;生於清雍正二年,卒於清嘉慶十年(公元一七二四至一八零五);直隸崔爾莊人;是清朝乾隆嘉慶盛世最傑出的文學家、編纂家、評論家和詩人。
  • 紀曉嵐能文能武,無論寫詩、抑或對句,更是才思敏捷,寓意深遠;往往妙趣橫生,更令人嘖嘖稱奇。紀曉嵐個性孤高耿直,處世卻能圓融通達。每當諷諫皇上時,往往能令皇上心悅誠服。
  • 話說當年正值皇上壽辰,各國使節及文武百官紛紛向皇帝祝壽進貢。其中有一個國家不懷好意,祝壽的賀禮是三根三尺多長的大蠟,寬大約一酒瓶,蠟上鑲刻了各式各樣的龍鳳圖騰。嘉慶帝龍心大喜,衆大臣直誇蠟是上乘的貢品;
  • 黃帝又稱有熊氏、軒轅氏,中國人所稱炎黃子孫的“黃”就是指黃帝。他原本是古代一個部落的首領,後來不但整合了四分五裂的中原,為華夏五千年歷史文明奠定堅實的基礎,而且追溯中華民族政治、軍事、經濟、文化的根源,幾乎可以說都肇始於黃帝時期,故他被後人尊為中華民族的共同始祖。
  • 在中國歷史上最富盛名的農民起義女英雄,當屬清嘉慶初年王聰兒的揭竿起義。此次農民起義,是清代前期規模最大的一次農民戰爭,清王朝一共花了九年時間, 才把這場大起義鎮壓下去。不過,這次起義也讓清王朝元氣大傷,導致清王朝的統治逐漸走向衰落。
  • 謝安年輕時就很注重修養品德,他的思想敏銳,舉止沉著穩定,風度優雅翩翩,喜歡讀書和藝術,才華洋溢,寫得一手好字,頗得名門世族遺風。
  • 提到華佗可以說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稱讚別人醫術高明便說這人是華佗再世,祝賀醫師開業更是要送他一塊匾額「華佗再世」,希望他的醫術真能如華佗般精湛。

  • 張良,字子房,是韓國(今河南中部山西東南一帶)人。據說他相貌俊秀,學識豐富,少年時代就胸懷大志。大家都知道張良為漢朝打天下的事,但張良一生當中最富傳奇的卻是他與黃石老人之間的一段故事。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