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畫家

台灣畫壇前輩 — 李石樵作品欣賞

圖文提供 高雄名展藝術中心
font print 人氣: 226
【字號】    
   標籤: tags:

藝術是一種真刀實槍的輸贏,必需要有極大的勇氣與堅強的決心。它並非是一種拿刀揮劍的精彩比舞,繪畫不只是畫面的完美也要有深刻的意義與文化內涵。
—李石樵—

李石樵《楓葉之美》

李石樵《靜物》

李石樵(1908-1995)生於台北縣新莊的農家,自幼就非常喜歡繪畫,就讀台北師範學校時,其作品「台北橋」入選台展後,得老師石川欽一郎之助,赴日本就讀東京美術學校,並受到岡田三郎助的教導。1933年作品「林本源花園」入選帝展,同年他也獲得第七屆台展特選及朝日獎。之後作品七次入選帝展及新文展,他榮獲新文展「免審查」展出資格,年輕的他當時被藝壇譽為「天才畫家」。1944年返台定居後擔負起台灣美術的倡導工作,透過每年的台陽展及執教師大美術系、私人設立的畫室,實現他的理想。大陸淪陷後大量大陸人士來台,使台灣社會產生了不一樣的風貌,李氏在畫作中也描繪了這時期的社會現象。他一輩子創作不斷,經歷過日據時代的風發意氣、光復後探討抽象繪畫,晚年復歸於寫實,畫風變化多端。

李氏早期風格以寫實為主,50年代以後受到立體主義的啟示,強調造型簡化並運用反透視的技法,畫面明暗對比強烈。70年代移居美國,以人物群像、風景為主題,粹煉過的造型配以明亮的色彩。@
(http://www.dajiyuan.com)

<--ads-->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