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畔的杵聲(3)踩街趕煞

文、攝影/禹海
【字號】    
   標籤: tags: ,

【大紀元2月20日訊】 在人類的祭儀上,總存在著人神與人靈的互動,台灣原住民大都住居於山陬海邊,對於所生存生活的地域,自有其一定的規儀。譬諸阿美族人的海祭(捕魚祭)、達悟族人的飛魚祭、鄒族人的戰祭、卑南族人的大獵祭等等莫不與棲居環境有關。

邵族人長居水沙連一帶,於歲時之中亦有其規儀,「換年祭」之所以重要且受族人或有心人重視,乃因其存留了邵族人長久以來的風習,同時,此中亦記錄了昔往的生活狀貌。而於此間所有的祭歌與儀式皆可謂襲沿自傳統,而不呈現一般觀光化展演。

從年初三到祭程一半的半程祭,族人都會至祖靈屋前歌舞娛悅祖靈,這中間亦會有族人著彩裝或草衣摀頭蒙臉,以異於常人的裝飾取祖靈與眾人,充分表露了「做戲」的本質。半程祭邵語謂之“minfazfaz”時間端視年祭之長短,若是逢大過年,通常會在月圓之際。

於半程祭之夜,有一重要象徵動作,即爐主會至陳姓宗長屋內大廳,將平日所奉的日月盾牌取出。邵語“Refiz”日月盾牌,上有日月圖騰,乃為該族的精神意象。

當日月盾牌隨爐主步出室外時,男姓族人即會魚貫相迎並以右手碰觸,高呼”bith piakalingkin”其意是保佑平安。接續男女族人相隨於Refiz之後,以搭肩或牽手方式唱繞村街,最後會行回祖靈屋,做獻酒禮並將日月盾牌懸掛於此。

於半程祭後,就有踩街趕煞mangatubi的儀式,先是由一族人持開了叉的竹杖敲地行前,族人相牽於中,末後行者則拖一竹掃壓陣,在蜿蜒行進間,前後會有如互應式的呼唱。按早年邵族人住居較為分散且路生雜草,以竹杖敲聲開路可避蟲蛇護佑族人,而中詞句亦可因景而生,譬如前有溝渠或路面不平,前行者以詞傳達,後行者即予唱應,由之延伸於後而成為有驅邪趕煞作用。

在我每晚相隨的行路裡,且歌且行間,偶爾眼看望夜空,總會於中體受到邵族祭歌中的溫馨及美麗。(待續)◇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