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變中國歷史的戰役】涿鹿之戰

文/ 淑萍 圖/志清
font print 人氣: 131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6月7日訊】「涿鹿之戰」可說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次激烈的大場面戰爭,也可說是黃帝與蚩尤之間的一場智與力的較量。

史書上記載,距今四千六百多年前,炎帝神農氏時,諸侯互相侵伐、殘害百姓,但炎帝卻無力征討。於是黃帝常常舉兵征討那些不來朝貢的諸侯。不過,蚩尤一向殘暴,一時還沒辦法去征討他。

蚩尤是九黎族的首領,九黎族原居於中國南方,後來勢力逐漸發展,北上直到中原一帶。蚩尤首先與炎帝部族發生了衝突。蚩尤聯合巨人誇父部族和三苗部族的人,夾擊了炎帝,並進而佔據了炎帝族居住的地盤──「九州」。 炎帝因此向黃帝求援,黃帝向東方征戰,與蚩尤部族在涿鹿之野(今河北省涿鹿縣)相遇了。

蚩尤部眾一向以驍猛善戰著稱,再加上他們善於製作兵器,所用銅製兵器堅利無比,再加上蚩尤集結了所屬的支族七十二族,一時聲勢浩大。相形之下,黃帝的兵力顯得略遜一籌,一度處於守勢狀態。蚩尤倚仗人多勢眾、武器精良等條件,根本不把黃帝的軍隊放在眼裏,自信滿滿的經常採取主動攻擊。

面對蚩尤的龐大軍力,黃帝則率領以熊、羆、狼、豹、雕、龍、鴞等為命名的氏族軍隊,迎戰蚩尤。黃帝想要採取以智取勝的方法,利用「使應龍蓄水」的方式抵擋蚩尤大軍,也就是利用位處上游的條件,在河上築壩蓄水,以抵擋蚩尤。但是蚩尤也不是省油的燈,他請來了風伯雨師助陣,一時昏天暗地、雷電交加,竟衝破了黃帝的應龍水陣。

後來,黃帝「修德振兵」,修明自己的德行,順應四時天象,教民種植五穀,安撫百姓,再加上黃帝如有神助,得以發明指南車來辨識方向。在玄女族的支援下,利用優勢的天象──狂風大作、塵沙漫天,令士兵們吹起號角,擊起鼙鼓,讓蚩尤軍隊感到混亂與不安。黃帝趁此混亂,以指南車辨別方向,終於成功的帶領士兵衝出濃霧。經過與蚩尤在涿鹿三度交戰,黃帝最終取得勝利,在冀州之野(今河北一帶)將蚩尤消滅。

涿鹿之戰堪稱為我國古代戰爭的肇始。涿鹿之戰中,史家稱「軒轅氏乃修德振兵」是最終致勝的關鍵。相反的,蚩尤雖然兵力雄厚,一度有勝利的可能,但恃強而驕,終於還是嘗到敗果。黃帝有聖德、有才智、有勇略,在此役之後,被各部族公推為首領,也確定了其成為日後中華民族始祖的地位。@*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千古謎團!幾百萬人人間蒸發,900年後重現人間?DNA檢測現端倪,真相到底是什麼?
  • 那些出人意料的戰爭!昆陽之戰,王莽42萬大軍,驅動虎豹犀象助陣,為什麼卻敗給劉秀1.8萬綠林軍?靖難之役,明成祖靠什麼扭轉乾坤?
  • 乾旱
    人們常說:「天人合一。」天象的變化會給人類社會帶來變化。一項針對韓國史書所進行的研究顯示,乾旱與洪水等極端天氣事件與戰爭呈現高度正相關,亦即異常天災的出現就預示著戰爭這種人禍即將爆發。
  • 格拉薩聖母堡
    格拉薩聖母堡(Nossa Senhora da Graça Fort)位於葡萄牙與西班牙接壤的邊境地區,是葡萄牙防守邊境的要塞之一。這座18世紀城堡興建於高地上,而且呈現易守難攻的星形結構,與一般的歐式城堡不同。在威力強大的現代化武器出現之前,它一直事非常可靠的軍事據點。
  • 「三舍」是什麼意思呢?退避三舍的「舍」是古代的距離單位,古代以三十里為一舍,三舍則為九十里。退避三舍原為在戰場上兩方交兵時退兵九十里。為什麼要這樣作呢? 這其中有一段歷史的情義背景--辟君三舍。
  • 「一將無能,累死三軍」這句話出自《左氏春秋》,這裡的「將」指的是戰國時代那位只會紙上談兵的趙軍元帥趙括。當時趙王因為中了反間計,用趙括代替老將廉頗,結果斷送了趙軍四十萬將士的性命,讓趙國元氣大傷。
  • 赤壁之戰,曹操軍中疾疫大興,致戰力大損,凱風突自南來,助成焚如之勢,天實為之,豈人事哉!曹操曾與孫權書曰:「赤壁之役,值有疾病,孤燒船自退,橫使周瑜虛獲此名。」雖天公不作美,拒讓曹操跨越江南一步,但大英雄笑談雄兵百萬,叱詫風雲之霸氣,不得不讓後人欽佩。
  • 哀牢國所在的土地肥沃,適宜種植五穀、養蠶取絲,而且礦產也很豐富。東漢光武帝時,哀牢王攻打漢邊界遇到一次奇怪的風變水變,還遇到老虎,「……這次攻打鹿茤卻遭天誅,中國出現聖帝了嗎?上天祐助中國,何其明顯!」
  • 通過對實地考察、星宿定位,對2017年中秋夜火流星爆炸的天象,做了更深入的解讀。這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天象。《乙巳占》講:「流星是上天的使者,飛行在不同的星宿中,向人間展示天警。人們看到的流星大,對應的流星的使命也大,對應的人間事件更大,將發生的災難更重。」[9] 所以,我們有義務把這個上天給人間的重大的警醒,盡可能地解讀出來。
  • 諸葛亮在六出祁山的戰爭中,為了調運糧草製作了一種工具叫做「木牛流馬」。隨著三國時期結束,這工具也就消逝在歷史中。兩百多年後魏晉時期的科學家祖沖之又再造了木牛流馬,然而也是曇花一現……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