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頂級拓本展盡顯「五千年漢字風采」

font print 人氣: 38
【字號】    
   標籤: tags: ,

【大紀元7月8日訊】(大紀元記者吳麗麗攝影報導)展現中國五千年文明中漢字的風采、被稱作獨一無二的「拓本的世界──三館所藏善本碑帖展」,歷時二個半月於七月一日在日本東京落下了帷幕。三館是指日本國內屈指可數的拓本收藏館──東京國立博物館、三井紀念美術館、台東區立書道博物館三館,它們以同一時間、分別在各館展覽的方式聯合舉辦了此次書法界不可多得的盛會。其中東京國立博物館展示了高島菊次郎的珍藏品34件、三井紀念美術館展示了三井高堅的珍藏品80件、台東區立書道博物館展示了中村不折的珍藏品80件。

主辦單位介紹,不僅每一件展品都可謂世界屈指可數的珍藏品,也可以說三館所藏囊括了日本國內精品的絕大多數。而且這些所藏包括已經是連中國都沒有現存的唐、宋時代的珍貴拓本。本展當之無愧是日本頂級的拓本展。

眾所周知中國文字的誕生可追逆到紀元前,然而在中國書法歷史上就連獨佔鰲頭的王羲之(321─379年,或303─361年)的筆跡,卻也只能見到唐代以後的,唐代以前的真筆幾乎可以說沒有現存的了。也就是說,目前在世界上最古老的拓本只有唐代的了。

唐拓孤本「孔子廟堂碑」〈三井紀念美術館〉、宋拓孤本「婁壽碑」〈東京國立博物館〉、以及僅有四本的宋拓「西嶽華山廟碑」〈台東區立書道博物館〉這些範本則已經是連現存原碑都沒有了的極稀有拓本了。

由此可見將古人的文字以拓本的方式流傳至今,無論是從對漢字變遷的考證來說,還是對已經喪失的史實的流傳來講,都起到了不可估量的重要作用了。

三位收藏家中,高島菊次郎〈1875~1969,居家雅稱槐安居〉曾是對日本制紙業有著極大貢獻的實業家。他五十歲以後開始以老子、莊子為重點學習漢學,從收集中國書畫、到親自作畫篆刻,因對書畫有著極高的鑑賞力,亦以鑑賞家著名。1965年高島將300多件書畫收藏品寄贈給東京國立博物館。

三井高堅〈1867~1945〉歷任日本近代三井財閥的要職,是新町三井家的第九代,三井紀念美術館所藏的其收藏拓本,在書道愛好家中以其雅號「聽冰閣本」盛名空前。他收藏的拓本有近千幅,尤以擁有清代末大收藏家李宗瀚的絕品「李氏四寶」中的三件為鰲頭。這四件珍品為唐拓孤本虞世南的《孔子廟堂碑》、唐拓孤本褚遂良的《孟法師碑》、唐刻石《善才寺碑》和隋刻石、丁道護書《啟法寺碑》。前三寶此次在三井紀念美術館展出。

中村不折<1866~1943>是書道博物館的創始人,館中所藏品均為他本人收藏,他既是一位畫家,又是一位書法家。他的收藏品總數在10,000件以上,其中碑帖類占約2,000件。特別是漢代的隸書和北魏的楷書拓本以質和量最為豐富。

拓本就是以石、木、金屬為材料,刻上文字或圖樣,然後用紙蓋在其凸凹的部份,再用墨汁塗染即成。大家是否有玩過在蒙上紙的硬幣上用鉛筆塗抹出數字和圖案的經驗,那就是拓本的原理。

在三井紀念美術館,記者聽到身邊的一對老年夫婦按捺不住激動的心情,興緻勃勃讚歎著展品。原來他家的爺爺曾經在中國收藏過幾件百年以上的拓本,老太太說她一沒事就拿它翻看,看著那些字就覺得美,心情舒暢,中國漢字就是好。

在國立博物館的中國書法展室,記者看到這樣動人的一幕,一位年輕人跪在王羲之(見照片)的黃庭經前,正在一絲不苟抄寫。他介紹自己是做動畫創作工作的,因為都是使用現代西方科技手段,現代的思路,所以特別想學習東方的思想,像道家的黃庭經,講的都是東方修煉的思想,希望從這個角度來找到創作靈感,進行工作。

在每個展示裡都能看到日本觀眾對中國書法的愛不釋手的樣子。有的在抄、有的在一件拓本前長時間屏心靜息地觀摩。有八十多歲的老人、也有小學生和幼兒園的兒童,孩子們告訴記者︰中國人寫的字真漂亮,自己以後要把漢字寫好。實際上書道課在日本從小學開始就是必修課,各種書道作品展更是常年不斷。

國立博物館的職員介紹︰為了保護這些珍品,此次展覽之後要將這些拓本在不見光的環境下保存一年的時間。

本次展出拓本的總量中以書聖王羲之為最,其次是歐陽詢,再是顏真卿,其它如虞世南,柳公權,褚遂良,李斯等的作品少量。

書法藝術,根在中國。古代漢字文化圈中,中、日、朝、越等國都曾有過書法,但至今只有在中、日兩國被存續下來並蔚為大觀。觀賞日本此次頂級拓本展的幾千年時間跨度的歷代書法大家作品,思索每幅珍品所蘊含的文化內涵、其所以載之道,讓人們不僅可以領略到書法悠遠、獨特而攝人心魄的魅力,還同時感受到中日兩個民族因這種魅力而形成的緊密聯繫,進而為東方博大精深的佛道儒思想而折服。


日本三井紀念美術館裡拓本展室之一的場面

日本三井紀念美術館裡拓本展室之一的場面

日本三井紀念美術館裡拓本展室之一的場面

在三井紀念美術館,記者聽到身邊的一對老年夫婦按捺不住激動的心情,興緻勃勃讚歎著展品。原來他家的爺爺曾經在中國收藏過幾件百年以上的拓本,老太太說她一沒事就拿它翻看,看著那些字就覺得美,心情舒暢,中國漢字就是好。

 


在國立博物館的中國書法展室,一位年輕人跪在王羲之(見照片)的黃庭經前,正在一絲不苟抄寫。他介紹自己是做動畫創作工作的,因為都是使用現代西方科技手段,現代的思路,所以特別想學習東方的思想,像道家的黃庭經,講的都是東方修煉的思想,希望從這個角度來找到創作靈感,進行工作。

《欽定重刻淳化閣貼》〈清拓〉

王羲之的《蘭亭序》 皇開本 〈宋拓〉

唐拓孤本虞世南的《孔子廟堂碑》是清代末大收藏家李宗瀚的絕品「李氏四寶」之一。

歐陽詢的《九成宮醴泉銘》 天下第一本 〈宋拓〉

顏真卿的《東方朔畫讚碑》 〈宋拓〉

柳公權的《玄秘塔碑》 明內庫本 〈宋拓〉

宋拓孤本「婁壽碑」〈東京國立博物館〉

 


王獻之的《洛神賦十三行》〈小本‧舊拓〉

《群玉堂米貼》〈宋拓〉

《石鼓文》〈明拓〉唐初,石鼓出土於岐州雍縣(今陝西寶雞)。石鼓,為10個鼓形大石,每個直徑約一米。現石上文字多已殘缺,有一石甚至不存一字。石鼓文為戰國時期秦國刻石,文字居中,每石刻四言詩一首,歌頌國君出狩的功德,也稱「獵碣」,被尊為「石刻之祖」。

顏真卿的《麻姑仙壇記》〈宋拓〉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明代萬曆年間的《增廣賢文》有句名言:「萬惡淫為首,百善孝為先。」古書《壽康寶鑑》中的「福善案」記載了很多守戒拒淫而在科考中速得福報的故事。讓人看到「拼功業」和「道德實踐」的密切關聯。古人講的「積德」、「積陰德」,其言不虛,有德的人生才有福,可不是空話啊。
  • 「為政以德」的內涵是很深、深廣的,包含了前一篇中孔子所講的「道千乘之國,敬事而信,節用而愛人,使民以時」。本章,孔子沒有具體解說什麼是「為政以德」,而是打了一個比方:君王自己像北極星一般安居其所,別的星辰就都井然有序地環繞著它。
  • 紅樓夢這本書成書的緣起,是聖主康熙皇上賜的這一場富貴。紅樓夢這本未能完成結局的書,這本自傳性質的小說,對應的康熙雍正年間江寧織造府的興衰景況,都是有史料可查的。榮國府,寧國府最早的主人,榮國公和寧國公,從小說內容「焦大跟著太爺出兵」這一細節,結合歷史背景來看,應該是清兵入關時,隨著滿洲人一起入關的那批漢人,類似於大清的開國元勛范文程(范仲淹後人)這樣的漢人。
  • 明代《耳談》作者王同軌的街坊林廣兒的殺妻事件,鑽法律漏洞逃過刑罰,在當地引起不平的鳴冤聲震天價響,而最後的結局,更讓人心震動不已。
  • 「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這體現了孔門教學的一個根本特點:「求諸己」, 即向內求,所謂「君子求諸己,小人求諸人。」在處世上,不怨天尤人,以「人不知而不慍」的精神,完成自己的仁德修養,在寂寞中成就事業。
  • 在無神論者看來,人死了就一了百了,其實在傳統文化裡,披露了很多人死後的去向,有的人甚至還去了天堂擔任神職。今天給大家介紹的就是這樣一個故事。主角是南宋孝宗淳熙年間新城(現杭州市富陽區一帶)秀才姚中。
  • 明朝時期,浙江嘉興府李定在人們眼中是一個真正的正人君子,但他的科考之路卻不順利,十幾年屢考不中,就在他已經慢慢放下了對功名的執著時,人生路竟然起了大翻轉!他是怎麼積的陰德呢?
  • 孔子因材施教,引導子貢向前走——「貧而樂,富而好禮」。「貧而樂」,樂什麼?樂道。孔門弟子中有個典範——顏回,「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既然顏回做到了,說明「貧而樂」的目標不是高不可攀、虛無縹緲的,這是勉勵子貢。
  • 震區有個小山村,愛好秦腔的村民每晚都聚集在一孔大崖窯內排戲,場面分外熱鬧,有個三四歲的小男孩,非纏著爺爺領他去看戲,爺爺背著孫子剛擠入窯內,還沒看清演的是啥戲,孫子卻又說害怕,鬧著要回家。爺爺拗不過孫子,帶著孫子轉身剛出了窯洞,地面就突然抖動,崖窯瞬間垮塌,演戲看戲的幾十人無一生還。
  • 怎麼才叫做「好學」呢?本章講了三條。 首先,「食無求飽,居無求安」。食求飽、居求安,人之本能。但是,很多情況下,食不飽、居不安,你將如何?對君子或立志做君子的人來說,因為一心追求自己的志向,就顧不得吃飽、顧不得安居了。如果一個人將吃飽、安居當作頭等大事,還能有鴻鵠之志嗎?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