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中國大學第一屆學術月特稿(14)

杜月:老子解言(一)

杜月
font print 人氣: 32
【字號】    
   標籤: tags: , ,

1、有傳說成份的歷史人物老子,可謂地球人最近這七千年或一萬年歷史智慧的真正開端。其聖人道是孔子君子儒的高臺。道家可謂百家(包括儒家)的老子。

關於老子生卒,目前認為老子生於西元前九世紀中期,《道德經》成書於西元前776年。這一年,古希臘奧林匹克運動會開始,有記載的希臘歷史同時開始。其他方面關於老子的傳說還很多,但無論怎樣,老子的學說開啟了人類數千年的智慧歷程,將雜蕪的早期思想引向了通向聖人的大道,直接影響了中華的百家思想,甚至為儒家的君子理想開闢了源頭,塑造了後世數千年中華民族的民族性格。所以由老子而形成的道家乃是百家思想之祖,是我們共同的老子。

2、我們所知道的老子其實不是老子。「老學」不堪「剝蔥」式的研究。

剝蔥就是「化神奇為腐朽」,也容易變成純粹的手藝活,同時實證也用剝蔥式的研究把老子及其老學剝的支離破碎,使我們難以在總體上對神聖的老學一窺全豹,這樣剝出來的老子還是真正的老子嗎?所以真正研究老子思想必須加入自己的綜合體悟,以潛沉和觀照的思想去逐步接近老子的神韻大道。

3、老子真實的歷史地位在孔子之上。好比一場電影,老子是編劇、導演和演員三合一,孔子只是演員。只因為孔子是中華皇朝文化政治歷史劇裏的主角,老子卻只演了序幕,所以看戲的人便多關注孔子而疏忽了老子。

而相對諸子的學說而言,《老子》的思想實際是最早給大家鋪陳了一張質樸而莊重的桌布,其他的各門各派都是在這張桌布上陳列自己色彩與形體,進而共同構成了東方學術思想的源頭風景。因此從這個意義上說,諸子都借用了《老子》的思想既符合歷史的事實,也符合東方文化思想演進的內在邏輯。《老子》思想除了包含博大 深邃的東方本體論哲學外,更包含了道家修煉的文化思想的總則以及儒家聖君思想的源頭活水,孔子只是老子任總導演下的主演罷了,而這更是《老子》一書的獨具價值之所在。

4、關於《老子》,近現代社會裏的學者引領我們步入因實證而西化的迷途。

實證的西化迷途最大的後果就是剝蔥,剝的支離破碎,剝的體無完膚。老子的大道是具有超越性的,用我們實證的狹隘眼光投射過去自然如墜五里霧中,完全不能在整 體上體悟老學的豐滿神韻。實證一上來先要收羅證據,然後對比證據,「一份證據說一份話」,這就完全把老學的神髓完全拒絕。對中西學術淹貫通達的錢鐘書曾經 就針對陳寅恪批評過:所謂「實證主義」就是煩瑣無謂的考據,盲目的材料崇拜。在以前,清代「樸學」的尚未削減的權威,配合了新從歐美進口的這種實證主義的聲勢,本地傳統和外來風氣一見如故,相得益彰,使文學研究和考據幾乎成了同義名詞,使考據和「科學方法」幾乎成為同義名詞。

5、《老子》屬於以修煉或修養為根本的中國子學中的經典藍本。

由於有早期的君王修煉歷史,我們對早期君王文化和功力都有堯帝般給人「近如太陽,遠如雲彩」的感受,留下神奇的傳說當歷史被安排到崇智尚力階段,君王不修道 而靠武力、禮儀等來維繫政權穩定時,修煉便轉入史官或文士等根基好的人那裏去隱修。當修煉由君王密修到士人隱修,修煉也便漸漸傳入社會。由此可知,《老子》由一位隱修的李姓或老姓、單姓文士——德行高超的老先生——西周末年寫成,春秋中期傳出,戰國時代盛傳,成為中國修道(養)之子學的經典藍本是毋庸置疑的。

6、原始社會到文明社會初始的氏族部落酋長國的首領都屬於神不時地關照著的秘密修煉者,炎帝(神農氏)、黃帝、堯等都是。

把握住「神傳文化」這一主心,我們就能體會到早期太古首領的修煉身份,本身關於他們的傳說就由來已久且汗牛充棟,比如神農嘗百草、黃帝得九天玄女授書、大禹治水、河圖洛書等等,在當時歷史條件下,正是他們的修煉以及神的加持與關照才讓天下得以生髮繁衍,可謂由此推動法輪常轉,為後世的修煉文化播下了種子。

7、修煉的書如同今日大博物館的名著或名畫,往往都是孤本、絕版。

傳說中文字在黃帝時代就有了,可在中國從刻在石器、銅器、龜甲上到刻在竹木簡上,經歷了約兩千年漫長過程。其間散失毀損者不知凡幾,更加上數千年來諸多修煉者為了保持修煉之術能得以正常賡續,往往心傳口授,不到非常時期或者遇到非常人很少拿出示人,河圖洛書也是在宋代才得以公示天下,以致修煉的書如同今日大博物館的名著或名畫,往往都是孤本、絕版,要想得到,除了大價錢,還要機緣巧合才行。

8、當歷史被安排到崇智尚力階段,君王不修道而靠武力、禮儀等來維繫政權穩定時,修煉便轉入史官或文士等根基好的人那裏去隱修。當修煉由君王密修到士人隱修,修煉孤本漸漸傳入社會。

這就是我們神傳文化的一次裂變。早期君王的修煉在這個階段已經式微,由崇智尚力的文化所影響,只能通過武力加禮儀的「元規則」來治理天下了,以致修煉也就從君王轉移到史官或文士等根基好的人那裏去,一方面這些人深具道統,另一方面他們也是有天命思想,知道修煉之道之于後人的意義,所以在這樣的過程累計中,有他們所主導的修煉孤本也就得以漸漸傳入社會,進入到了華夏文明的大熔爐之中。

9、《老子》成為中國修道(養)之子學的經典藍本。
見第5點

10、老子修道是來奠定中華修道文化思想和由東周亂世到皇朝治世道法特徵原則基礎的。

中華修道文化思想起源於老子,雖然後來分出了許許多多的不同派別,但是老子思想是眾家的主根脈,《老子》一書處處都隱含著修煉的秘密與途徑,而且是修性與修命相結合,包括後來由東周亂世到皇朝治世道法特徵原則也受老子影響甚深,也由此形成了中華神傳文化與修煉文化的主要特色,影響了數千年華夏的演進歷史以至今日我們每一個人。

11、老子使命博大悠長,故而橫跨周朝治世和亂世,活兩、三百歲修成中國第一大道。

老子的使命就是傳道。而且傳的不是一般的道,而是宇宙人生的大道,這樣的聖人襟懷使得老子不光是普渡眾生,更是為整個後期的歷史文化發展做鋪墊。老子生於公元前九世紀中期,於西元前776年寫成《老子》/《道德經》宏篇巨著。所以老子是一位身負教人修道使命的歷史人物,他的出生本身就具有帶有傳奇色彩,活了兩、三百歲修成中國第一大道。所著之《道德經》也就是供修道者每日誦讀領悟以修煉的道德慧悟之路:煉德得功成聖。

12、《老子》是一本奠基的道經,一人寫成卻包含不同時期的文化思想,加之戰國時代書的不同抄本流傳時又由抄者添加內容,後人尤其今人實證,就被弄成戰國書籍了。

我們可以在老學裏面找到諸多文化思想的影子,包括後來的諸子百家,所以我們完全有理由相信老子是奉天命而來、成大道而去,有影無蹤、留下文字的中國聖(神)人。可謂「老子李耳不是人,九天大道下凡塵」。傳文字昆侖《道德經》,人在字中,大隱隱於市(世),自然自在,無為不爭,大道天成。然而版本的流轉且將老子的著作有所改變,一直到了一幫「剝蔥」匠手裏,就被「實證」出了戰國書籍的結論。所以,蔥還是少剝為好。

13、「老學」迷途,把中國以修煉為基本連帶政治、經濟、軍事、醫藥等內容一體化的子學,用西方自古希臘亞里斯多德時開始分科研究(哲學化、科學化)的方式解剖分析,人為弄成了所謂老子的哲學思想、政治思想、社會理想、經濟思想、軍事思想等。

老學博大精深不假,但並不能由此可以認為我們可以在裏面去開小煤礦,國寨「磚家」就最愛這一套。這裏挖一個洞名曰「老子政治思想」,那裏挖一個坑名曰「老子經濟思想」,還能以無限的「創造力」發現「老子家庭哲學」、「老子的戀愛觀與夫妻觀」、「老子的飲食烹飪哲學」,令人噴飯。華夏神傳文化最大的特點就是不能以西方的科學理性加以解剖分析,越是早期思想越是這樣,如果用所謂的「實證科學」去研究《易經》簡直就是拿放大鏡看太陽,小心別把眼睛燒壞了。

14、剝蔥似的「老學」研究,最後消滅了「老學」這根「老蔥」,只剩下老子的思想雜碎。

剝蔥的結果就是支離破碎、體無完膚,然後庸人就收集一片碎屑,聲稱找到了老學的真面目。博大精深的老學其實此等鼠輩可以得其玄機?那麼是不是蔥就不能去整理一下呢?非也。如果有泥土灰塵,洗一洗,順刀切一切,蔥香自然就有了。

15、如此「老學」,盤腿喊痛、天目漆黑的教授、講師及學生都敢研究,也都能研究,將中華聖經或第一道書折損為普通學問。

根器淺、定力弱的人是註定無法與老學結緣的,大道靠體悟,也要靠身體力行參透大道之義,常人看老子也就「一本書」,所以都敢來獻醜,把老學講的面目全非,或者加一些西方後現代的辭彙,拉虎皮做大旗,根本對「盤腿喊痛、天目漆黑」無所謂,這樣下來,聖道之載體自然成了一堆昨日黃頁,不災梨禍棗就燒高香了。(待續)

(本文轉載自未來中國大學校刊《大學視野》)

(http://www.dajiyuan.com)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觀點和陳述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一位從來都是被人盲目服從的法老,咄咄逼人的要馬上處死一位大臣,只是因為他聽到某人言說這位大臣對他有過不敬。瀕死的大臣一臉的惶恐與無奈,他申冤,卻馬 上被人把嘴堵了起來......
  • 中華正統文化博大精深,內中有修煉文化,也有針對非修煉人的常人文化。道家和儒家分別是這兩方面正統文化的代表。道家講修煉,儒家講修養。修煉體現的是道家的「天人合一」的生命境界,是出世的行為準則;修養體現的是儒家在社會現實層面的中庸仁和,是入世的行為規範。
  • 羅摩衍那的故事告訴我們修煉者們對道德的堅守,以及對世間倫常的維護。爲了實現其父親的一句諾言,羅摩可以主動放下王位去流放, 而他的妻子和兄弟也是舍棄一切相跟隨。爲了取得世人的信任,保持民風的淳樸,羅摩可以遺棄懷有自己骨肉的愛妻,這在今人看來是傻到底,或者說冷酷無情,甚至會被有些人說是裝樣子,爲了一個好名聲不顧一切。
  • 盤古最早見於三國時徐整著的《三五曆紀》,僅部分段落存於後來的類書如《太平御覽》、《藝文類聚》之中: 天地渾沌如雞子。盤古生在其中。萬八千歲。天地開闢。陽清為天。陰濁為地。盤古在其中。一日九變。神於天。聖於地。天日高一丈。地日厚一丈。盤古日長一 丈。如此萬八千歲。天數極高。地數極深。盤古極長。故天去地九萬里。後乃有三皇。
  • 每個民族的起源都是關於神話的傳說,神州的神話從盤古犧牲開天地而折射出其敬天、效天為人;再到三皇「天地人」三才的智慧表達的是中華由道而儒的崇敬天地的自然神信仰,天地人三才有時間順序地各司其職,共創中國九州文明的一種和諧而非鬥爭的智慧。能具體讀到正統史家文字在是五氏、五帝的神話,《史記五帝本 紀》上記載:三皇(1)伏羲,女媧,神農,「五帝」黃帝、顓頊、帝嚳﹑唐堯﹑虞舜從原始石器時期,負命下世,開天闢地,傳授世人八卦﹑曆法﹑中醫﹑文字﹑耕作﹑和鑄造;崇德敬神,以身教化,於是神傳道德*智慧型包容文化的起源在近3000多年人神共世﹑傳奇般的年代被歷史系統的奠定。
  • 中國人培育道德由有仁愛情懷的父母和老師,身體力行地教孩子和學生講仁義、從禮儀、守智信,做君子儒。同基督教的教堂和佛教中的廟宇等相對比,中國人真正的 廟宇是家庭和學校,心目中的真神是父母和老師。而孔子說過:「務民之義,敬鬼神而遠之,可謂知矣。子不語怪力亂神」,那麼,尊孔讀經不能使人得道升天或成 佛,卻能使人於地上中庸思賢,自然尊老天爺實際上不如敬祖師爺(儒家賢師)。12 中國人傳承宗教神話人情化和神秘主義之間的中庸之道——宗法禮教道德。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