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劇欣賞

【京劇欣賞】──《打龍袍》

包拯用燈戲打動宋仁宗
袁榮易
font print 人氣: 276
【字號】    
   標籤: tags: ,

【大紀元6月1日訊】《打龍袍》內容是說宋朝包拯陳州放糧後回京,在趙州橋巧遇流落民間的李宸妃,令人吃驚的李宸妃竟是當朝天子宋仁宗的生母。然而要讓宋仁宗能夠接受這位真正的媽媽,可是非常困難的一件事。

二十年前,在宮中,劉皇后非常妒嫉李宸妃,想盡辦法排擠她。偏偏李宸妃懷孕生了太子,總管後宮的劉皇后謊稱李宸妃生出妖孽貍貓,陷害李宸妃打入冷宮。接著劉皇后又放火燒冷宮,危急存亡之間,李宸妃被神明救出,但雙眼已失明,從此流落民間,乞食維生。

這個故事俗稱「狸貓換太子」,在民間非常流行,如果我們分析一下它的內涵,它和西方白雪公主的故事還頗為類似。皇后妒嫉妃子,千方百計要置對方於死地,這與白雪公主中皇后想害死公主沒什麼兩樣。
這種女人迫害女人的情節,讓人感覺不可思議,也讓人好奇的想知道善良的受害者最後的結局是什麼?白雪公主的結局,有白馬王子來化解,愛情的力量能起死回生,喜氣洋洋,將妒嫉的陰霾一掃而空。

而「狸貓換太子」是子息的成就補償了受苦母親的所有委屈。兒子當上皇帝,自己成了太后。二十年的母子分離,用打龍袍的方式—打在兒身痛在娘心,微妙轉化難以言說的隱情,看的觀眾心滿意足。
促成此事的包拯,以孝道諷喻,打動宋仁宗的心。劉皇后冒充母后,宮廷裡盡是劉皇后的勢力,誰也不敢說破。

包拯如果不夠機伶,說不定落個妖言惑眾、離間劉皇后與皇帝「親情」的罪名。事情不但辦不成,自己還要賠上一條命。包拯想個妙計,趁著元宵節,請宋仁宗到午門觀賞花燈。
各式各樣的燈,還有藝閣燈戲,扮的多是家喻戶曉喜聞樂見的戲:如呂布與貂嬋、昭君出塞….等。但異於往常的,這次還扮了一個「青風亭—天雷打死張繼寶」,這和節慶的氣氛極不搭調。


宋仁宗(曹復永飾演)坐高台,包拯(左,丁揚士飾演)站立陪伴,前為燈官介紹燈名。台灣戲曲學院京劇團演出。


觀燈場景—呂布與董卓。

宋仁宗心裏很不舒服,他感覺受到譏刺;他自己是個孝順的人(他不知道劉皇后是假母親),怎麼沖著他來這個。他對燈官發起脾氣:

宋仁宗(白):哎呀!膽大的燈官,扮這樣不忠不孝的燈。校尉,將扮燈官拿下!
包拯(白):且慢!萬歲,為何將扮燈官拿下?
宋仁宗(白):扮這樣不忠不孝的燈,故而將他拿下。
包拯(白):慢說不忠不孝之燈,就是不忠不孝之人,我朝現有。
宋仁宗(白):奏來,寡人將他碎屍萬段!
包拯(白):臣不敢冒奏龍顏。
宋仁宗(白):恕卿無罪。
包拯(白):就是萬歲!


觀燈場景—昭君出塞。


關鍵證人太監陳琳(莫中元飾演)出面做證。


李太后(曲復敏飾演)以孝道責備宋仁宗。

接著關鍵證人太監陳琳做證(知情的尚有宮女寇承御,但早已被郭槐害死),真相大白。宋仁宗迎李宸妃進皇宮,李宸妃進宮的這一段老旦唱腔,帶著花腔的喜悅感(老旦唱腔較老生可自由發揮),非常有名:

李后(幕内西皮倒板):龍車鳳輦進皇城,(西皮慢板)御街上來了我受苦之人。趙州橋前遇包拯,二十載冤仇報得清。觀不見汴梁城花花美景,觀不見汴梁城老小子民。來至在午門外下了車輪,又聽得文武臣把我來迎。

接著皇帝拜求眼光娘娘,母親的眼睛恢復了正常。然而二十年的苦情,怎麼消去,很有趣的是以打龍袍代替了,皆大歡喜。這完全能符合儒家普世價值–孝,讓這段故事畫下完美的句點。


宋仁宗親自為失明的母后(曲復敏飾演)拉車。


宋仁宗(曹復永飾演)為母親祈求眼睛復明。

從這個流行數百年的戲曲,我們看到老百姓並不認為皇帝就是絕對權威,他還要按普世價值來行事,沒做到孝就要受罰,即使他不知情並非故意犯的。沒有哪個朝代的皇帝認為皇權可以陵架在孝道之上,那是儒家為中國建立的社會根基。到今天民主時代的普世價值是人權,可是辦奧運卻能拆人房子、囚捕上訪的人,這種面子至上的絕對權威,比以前的皇帝還落後,這樣「踐踏人權」的政府怎麼可能繼續下去呢?@*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大紀元1月2日報導】(中央社記者陳妍君北京二日電)提到中國河南開封,許多人都會想到北宋時明察秋毫、為民伸冤的開封府尹包拯。不過,十一年前,一名開封女子因為遭受法官丈夫家暴,向當地政府求助,當地政府既不願協助,又覺得不堪其擾,竟要求精神病院對這名女子進行精神鑑定,認定她罹患「偏執性精神病」。
  • 1966年,一群「破四舊」的紅衛兵來到法門寺,先是搗毀了佛殿內的銅像,又試圖挖開真身寶塔。住持良卿法師上前喝阻,被打得頭破血流。法師隨後披全身澆滿煤油,在寶塔前自焚。
  • 《可愛的牧羊女》展現了莫扎特在音樂創作各方面嶄露頭角的才華。這位年少的作曲家模仿法國、意大利和德國的歌劇樣式,加入通俗的曲調,同時表現出對音樂風格及其語言的自信。他在巴洛克風格和古典風格的交匯點上譜寫了一部作品,開創了一種新類型歌劇──後來成為18世紀古典主義風格,為他後來的音樂創作奠定了基礎。
  • 就像學習西方經典一樣,東方的傳統戲曲也值得我們認識。「你會唱一段崑曲,你就懂得欣賞《游園驚夢》,你會唱一段《蘇三起解》你就會愛上《四郎探母》。」陳金次說:「我們從小不讓小朋友喝茶,他長大後怎知品茶呢?土壤的流失,是傳統文化式微的主因。」
  • 留學法國的簡秀珍體悟到,法國的藝術當然很棒,大家隨口就可以說出莫內、梵谷……這些藝術大師,然而,這些所謂的「大師」能夠廣為人知,是因為有非常多人在幫他們寫詮釋、寫介紹,人們才知道怎麼去欣賞,知道他們好在哪裡。
  • 陳冠霖給自己的「終極目標」是「把李天祿演過的戲演過一遍」。這個目標並不意味著把前輩演師留下的劇本原封不動的重現。「基本上要抓住觀眾,劇情、音樂、口白都非常重要,要注意的應該就是要讓觀眾看得懂,覺得音樂好聽,劇情合理精彩。」陳冠霖說。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