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丁堡國際藝術節大遊行 15萬觀衆同樂

font print 人氣: 10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8月5日訊】 (大紀元記者章嵐報導)一年一度的愛丁堡國際藝術節在上週末絢麗登場了。8月3日下午,2008年度的愛丁堡國際藝術節大遊行(Edinburgh Cavalcade)拉開了這座蘇格蘭歷史名城年度最大盛事的序幕。大遊行吸引了英國及來自世界各地的眾多遊客前往觀看。據主辦方介紹,參加本次藝術節大遊行的有來自世界各地共85個表演團體,人數達3,000多人。主辦方估計會有15萬人觀看遊行。


摩托車方隊。

兩點正,一個裝扮成舊時敲鐘人(Town Crier)的老者從遊行起點出發,搖著鈴鐺,大聲的宣佈大遊行就要開始了!

兩點半,大遊行隊伍正式出發。打頭的是機動車隊,一百多輛哈利機車,風風光光的開了出來,像是哈利機車展覽。


表演騎小人車。

此外,也有平日不多見的「怪車」和「搞笑車」,像是六個人圍成圈蹬的三輪車,還有個大漢努力蹬著一輛長和高都不到他膝蓋的自行車,還帶著個安全帽,場景十分搞笑。


蘇格蘭風笛。

機動車隊還煙塵未盡,蘇格蘭風笛的悠揚曲調就已飄然傳來,漸行漸近了。今年的愛丁堡軍樂團有著龐大陣容,由共140個風笛手和鼓手組成。穿著蘇格蘭傳統服裝——蘇格蘭裙的蘇格蘭漢子們,絲毫不失英雄本色,一個個英姿颯爽。


中學生隊伍。


來自國外的遊行隊伍。

之後的遊行團體就是五顏六色,各風各味了。有地中海風味,動感十足的舞蹈團體;有身穿中世紀古裝的紳士淑女;有穿體操服,玩著體操棒的少女體操隊;有騎著小型摩托的少男團體;有穿著五顏六色誇張服飾的戲劇表演團體;也有拿著武士刀,一身武士裝扮的「日本浪人」和打著白傘、穿著和服日本少女;以及絢麗多彩的阿拉伯舞者……


蘇格蘭的藝術團体表演街頭劇。


來自國外的管樂隊。

遊行團體中還有連續第七年參加愛丁堡國際藝術節大遊行的英國法輪功學員。今年的法輪功團體遊行隊伍由三大部份組成。由「真、善、忍」三個字牌和橫幅領頭,橫幅上寫著中英文的「法輪大法洪傳世界七十多國家」。其後緊跟數十位中西方法輪功學員組成的腰鼓隊。


法輪功團體的花車。

中間是花車,由祥雲和各種顏色的蓮花裝飾,三位中西方法輪功學員站在正中是一朵精緻的粉色大蓮花上展示功法。三位學員神情祥和,動作舒緩,非常吸引觀眾,許多人專注的看,或用相機、攝影機拍拍下來。


法輪功展示中國傳統服飾。

花車之後面是唐朝仕女隊。身穿唐朝正裝的女士在法輪功學員創作的唐樂《萬古天門開》的優美曲調中,翩翩起舞。華服雍容,舞姿文雅端莊,頗顯優柔韻致。

有位剛從大陸出來的中年婦女,大概是因為在這裡看到了國內看不到的,聽聞到在中國國內那種信息和言論嚴密控制下無法得知的訊息, 她挺感慨的對記者說:「蠻震撼的!(出國)信息(量)挺大的!」

一位從福建來英的五十來歲的女士對記者表示,這是她第一次看法輪功遊行。記者問她印象如何,她高興的說:「好!很有氣勢!」(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大紀元記者文華倫敦報導)2月23日週六傍晚舉行的倫敦神韻第三場演出同樣迎來滿堂觀眾。在半場休息時,記者遇到來英國十多年,原籍山東的高女士。
  • 歌劇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意大利文藝復興時期,開始時是一項復興希臘古典戲劇的實驗。到了巴洛克時期(1600年─1750年),歌劇達到了頂峰,成為吸引全歐洲觀眾的藝術奇觀。這種藝術形式逐漸成為那個時代的精髓,並預示了其400年後的發展。
  • 站在美國國會大廈圓形大廳(Capitol Rotunda)裡可以欣賞到許多藝術。 很多人認為圓形穹頂的視覺體驗美到令人摒息。然而,除非遊客花時間研究這個廣闊空間所呈現的藝術、建築和雕塑,否則很容易忽略其重要的歷史意義。圓形大廳裡的飾帶(friezs)即是一例。
  • 阿拉巴馬州議會大廈(Alabama State Capitol)位於阿拉巴馬州的蒙哥馬利(Montgomery),其令人印象深刻的門廊(portico)以新古典主義風格設計,是該議會大廈特色。阿拉巴馬州議會大廈與其它州的議會建築類似,都是坐落在小山丘上,俯瞰整個城市。
  • 奧斯陸大教堂(Oslo Cathedral)原名「救世主教堂」(Our Savior’s Church),這座於市中心、弧形一層樓高的荷蘭巴洛克風格建築,以石材與紅磚混合而成。大教堂東邊是教堂前側聖壇或稱禮拜堂(chancel),鐘樓有銅製的圓屋頂,搭配文藝復興風格的尖塔。大教堂幾世紀以來不斷在整修與翻新。
  • 雕塑通常用來紀念重要人物或是故事。古往今來,雕塑流行的題材包括神話場景、政治領袖或宗教人物。然而,古典雕塑中有個最特別的主題並不在上述類別裡。人物雕塑《斯皮納里奧》(Spinario)或稱《拔刺的少年》(Thorn-Puller)呈現的是一位坐著的裸體男孩,全神貫注地在拔他腳上的一根刺。幾千年來,這座雕像給藝術家帶來非常深刻的啟發。
  • 英國威爾頓莊園(Wilton House)完美融合古典主義與英國美學,堪稱獨樹一格。外牆採用當地石材建造,與英格蘭威爾特郡(Wiltshire)鄉村融為一體。古典比例、強調對稱、矩形特徵等設計,符合古羅馬建築師維特魯威(Vitruvius)和意大利文藝復興時期建築師安德里亞‧帕拉迪奧(Andrea Palladio)的美學原則。外牆沒有石柱,最初的構想是為了讓人們可以待在戶外,同時還能屏蔽來自地中海炙熱的陽光,這樣的設計適合北方的地理與氣候。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