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往天人合一之路(6-10)

意識反作用於意識
黃鶴昇
font print 人氣: 6
【字號】    
   標籤: tags: , ,

哲學家們分出意識的步驟為感性--知性--理性來完成一個認識過程,感性從客觀表象世界得來,知性從感性與料連結、綜合、統一得來,而理性則從知性概念進行推理、判斷得來。

儘管他們知道理性是由前意識--知性概念所誕生的,但哲學家們還是作意識與物質(或說現象)的裁決。這對人認識物質世界是說得通的,但對認識我們人自己是有遺憾的,是不能盡人之意的。

我們人自己可意識再生意識,他人的意識對我的意識亦有很大的影響。人的生命意志欲求,雖有外界物質的影響,但與意識作用於意識的關係最大。中國人說「知足常樂」,此意識滿足了,他就不再欲求,正是前意識得不到滿足,才再生欲求的意識。理性是反思的一種,是意識再生意識的典型。實際上我們人自身的困擾,大多是來自意識對意識的作用所產生的。

一是我自為的反思,二是他人意識對我意識的作用。意識作用於意識,在人類的活動中,它表現為「自身的反思」、宗教的沈思、文學藝術的創作、倫理理性的實踐,還有一些理論的構造等,都是在意識的層面上再進行意識的活動。還有一個他人意識對我作用,使我產生新的意識,這個意識促使我再生的意識對我們人生之影響很重要。

一個人不為物累或許很容易做到,但不為意累,則更難,物有形象,我視而不見,聽而不聞,心則不為物動,如此就做到物我兩忘了。而意無形體,貫於心而發,更難於控制。意中之意,常使人陷於心煩意亂之中而情志不寧,這正是我們稱為「智慧」的東西在困擾著我們人類。下面論及他人意識對我之影響,為後面我們作悟道鋪路。(待續)

(轉載自黃花崗雜誌社《通往天人合一之路》一書)(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好」、「壞」、「善」、「惡」、「正」、「邪」等概念是語言、文學、哲學、歷史、倫理學、社會學的基本範疇,也是佛法(或道法)的基本範疇,其實這是神為了使我們今天的人類能夠認識大法來奠定文化基礎的。
  • 我們下面舉一個思維活動的例子:自然界產生各種怪現象(姑且稱為物質的顯現)——人從這些現象中產生鬼怪、或說惡魔的思想(意識的)——人為了戰勝鬼怪惡魔,又從這些意識中產生神的思想(又是意識的)。從這一系列的思維中,我們看到,除第一階段是物質的外,第二和第三階段都是意識的。也就是說,這個「神」的意識,是從「鬼怪惡魔」這個意識的反思上產生的。這就是意識產生意識。
  • 有個富翁向一個哲學家炫耀他的名貴寶石,他拿著寶石在哲學家面前晃啊晃,問道:「怎樣,不錯吧?」
  • 中國人自古以來相信和遵守天人合一,人與天地融合,相依生存。天道不變,循環有矩;地循天時,四季分明;人尊天地,感恩惜福。大到一個國家、一個民族重德向善必是國泰民安、長治久安。小到一個人注重道德定是健康幸福,遠離難纏病魔。
  • 你要認識,總要有對象,這對象就是物質(物質的表象),這世界再沒有其他可供意識所認識的對象(這是以唯物主義來講,當然還有意識認識--反思等認識對象);而物質只有人的意識所反映它,物質才顯現出這個豐富多彩的表象世界。這兩者都是唯一的:世界是由物質構成的,而意識(理性)只有人所特有,我們再也找不到第三者加入這個辯證的行列。這兩者的唯一,就構成一個矛盾兩個方面,誰也離不開誰,誰也決定不了誰。只是在認識過程中互相轉換。
  • 羅素說,「悖論是由某種惡性循環產生出來的。只要假定『一堆事物中容許包含只能用整個一堆事物來下定義的成員』就會產生惡性循環。」(《西方著名哲學家評傳》第八卷,山東人民出版社,457 頁)看來,馬列主義在其辯證法前冠上「唯物」,就使其產生這種惡性循環。唯物主義一直無法解釋天才,也不敢作形而上學的辯論。只能在物質形態上打圈圈,作一般低意識水平的形而下辯論,其原因大概來自於此。
  • 意識再生意識,從心理學上來說,是有其根據的。從歷代的哲學家對意識分析研究我們發現,意識的存在有四種形態:吸收、儲存、加工、創造。
  • 無神論者與有神論者爭論時,常質問有神論者說,你說有上帝,你證明出我看,祂在哪裡?祂長得如何?這就是康德四大悖論所說理性無法信任的負荷。
  • 為了駁斥唯物論方便,我們一直將與意識對立的客體稱為「物質」。但由於「物質」的無限可分性,實際上,「物質」是什麼我們都搞不清楚,關於這一點我們上面已指出過。
  • 在表象世界給予意識有了一定的儲存工作後,意識就可以自我加工創造了。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