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修煉傳奇
金蓮仙史(11)蟠溪行
這蟠溪之畔有座古廟,丘處機白天在蟠溪背人,晚來就到古廟打坐修煉。附近村莊有些頗有善心、崇佛尚道之人也會送些食物供他充飢。每逢冬日四九寒天,他仍不辭勞苦赤腳背人渡溪。若遇到大水漫漲之時,他就在廟中潛心靜修。
兩書生同學道 一得道成仙一經商陷泥潭
李生和盧生兩書生相結山中修道,前者吃不了苦出了山使修道半途而廢,經商也陷入了泥淖失去自由。一日李生他鄉遇故人,盧生修成顯現仙術,並幫他解除了人生的拘束…
金蓮仙史(7)道果成真
自從領旨下凡來,寄跡塵埃得自栽。幾度仙風催夢覺,數聲魚鼓喚心顏。三三行滿神胎結,九九功成道眼開。七朵金蓮今已會,特留雲路到蓬萊。
金蓮仙史(6)重重考驗
王重陽已過不惑之年,回首昔日曾在官場多年,也曾在戰場驍勇殺伐。如今趁著機緣,一心訪仙求道。沒想到,半路會出現這等荒誕之事,故友的妻子想依他做夫妻。王重陽一心修道,因此面對女色,惟恐避之不及。
金蓮仙史(5)醉仙橋奇遇
然而世事如麻,光陰飛逝,一口氣上不來,命就非我所有。現在想效仿張良、范蠡、葛洪、賈耽,他們都是功成名就之後尋仙訪道。倘若真能與天地齊壽,與日月合明;或者能跨鶴遊三島,能騎龍上九霄,豈不快哉!當然,話雖如此,但不知是否會天隨人願。
《高僧傳》卷三記載,求那跋摩是剎利種姓,世代在罽賓國為王。父僧伽阿難,拋棄王位,隱居山林。求那跋摩十四歲時見解即已超凡,而且崇德務善,懂得仁愛。
金兀朮得知岳飛撤軍的消息後,率領兵馬席捲而來,剛被岳家軍收復的河南失地,又全被金軍侵占了。岳飛在班師途中獲悉戰報,仰天悲歎:「所得諸郡,一夕之間全部被侵。大宋的社稷江山日後難以中興呀!看著乾坤世界,無法復原呀!」字字啼血,聲聲悲痛。
金蓮仙史(3) 精忠自天
由於鄉民貧困,多以盜匪劫財掠物為生。岳飛的母親就在他的背上刺下「盡忠報國」(後世演繹為「精忠報國」),以此教誡作為人生格訓。劉始宣撫真定,召募軍士,岳飛前去應選。經過選拔後,岳飛被任命為「敢戰士」中的一名主力隊長。因岳飛累次生擒大盜大賊,康王授職岳飛為承信郎。
佛家故事:安世高的神通
安世高最初是西域安息國國王的太子。年幼時就很講孝道,而且非常聰慧,好學又喜鑽研,一些外國的典籍都知曉。令人稱奇的是,他上知天文地理,下通醫方異術,甚至鳥獸之聲也無不明白。
金蓮仙史(2) 麟兒初降
鍾離權、呂洞賓仙遊終南山,於虛空看到王家車馬盈門、良朋滿座。鐘師說:「這是王升真人下凡之處,今日正是滿月之期。我和你同去點化他一回,以免他忘了前因。」二仙遂即搖身一變,變成二個遊方的道侶。
金蓮仙史(1) 奉旨下凡
自有聰明達人能在世風下滑、道德衰微的時日,不爭蝸角之名,不奪蠅頭之利,不在酒色財氣中取樂,而是立身於道、立命於德,從這營營百般的苦海中超脫。本文就「王重陽度化七朵金蓮」之事,為聰慧達人留一席靜思方寸之地。
神仙故事:丁謂不聽勸 終遭流放苦
丁謂編造罪名,把寇準罷相貶官。然而善惡到頭終有報,丁謂的惡行被人揭發出來,被流放到海南島當司戶參軍,四個兒子全被降黜。
大唐境內解除了旱災,舉國歡慶,唐憲宗也為天下庶民高興。吃過宴席,便帶著酣暢的酒意,沉沉睡去。夢中,憲宗看到倉厫糧米散布田中,旁邊有一個金甲神人,左手持弓,右手搭上兩只箭,朝憲宗射過來,正中憲宗金冠。憲宗從夢中驚醒,出了一身冷汗。
竺曇摩羅剎,又稱竺法護(法護是梵文的意譯,音譯為曇摩羅剎)。祖先是月支人,本姓支,一直居住在敦煌郡。八歲時,他出家跟外國的高僧竺高座修行,改從師姓。
神仙故事:梁山神瓶
神仙生活在遙遠的天國世界,我們常人是看不到他們的。有時神仙受天王指派來人間辦事,要完全變得和常人一樣,我們肉眼凡胎,是無法分辨的。
近來,本報記者走訪了首爾一家神奇的地方——「天梯書店」。「天梯書店」看起來普通平常,是一家賣書的咖啡廳,但是又似乎充滿傳奇色彩,因為它是仙界極品「優曇婆羅花」三次光顧和眷戀的地方。 一走出地鐵三角地站的13號出口,一陣清新悅耳又似曾相...
湘子吃了三杯酒,倒地便睡,沉醉如泥。鬧哄哄的宴席終於安靜下來。眾人都以為韓湘醉倒了,其實韓湘的元神此時到了陰曹地府去見閻王。因為玉帝敕旨,派他去度韓愈回天復職。
神仙故事:知恩圖報 尋仙致謝
仙人洞府中的時間與人間不同,可見並不在一個空間之中。故事裡的農人之所以能找到仙人洞府,筆者個人悟到:他那一顆真誠的感恩之心,應該就是其中原因之一, 可見知恩圖報真的是一種值得稱讚的美德。
韓愈是越聽越焦燥,只好賜一碗冷齋飯給他。韓湘說:「承蒙大人賜齋,再賜一葫蘆酒,再給張桌面吧。」林學士見韓愈一臉慍色,就勸道:「親家,今日喜慶,就給他搬張桌椅,坐下來吃。」韓愈就命張千把那張虎皮椅給他取了過來。
神仙故事:翟筆師失仙緣
一天,道士邀請翟筆師到江邊遊玩,他將一隻毛筆桿咬成兩片,放到了江面上,他踏上其中的一片後,又叫翟筆師學他的樣子去踏上另一片,翟筆師害怕,不敢踏上去。道士就哈哈大笑著向對岸飄去,等到了對岸就不見其蹤影。
韓愈壽辰之日,韓湘不請自到,為叔父賀壽也是天經地義之事。因韓湘修道有成,早已脫了俗胎,變化自如,即使站在韓愈面前,他也不認得那是自己的親侄兒。
韓湘子十二度韓愈(12)金鑾殿上顯神蹟
韓湘祈來大雪,唐憲宗龍心大悅,要封賞湘子。韓湘進殿面君,只見他既不高呼萬歲,也不跪拜,立在金鑾殿上,不行君臣之禮。憲宗怒道:「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朕為天下之主,上自卿相臣僚,下至蒼黎黔赤,見到朕無不嵩呼拜跪。你只不過一個遊方道人,生養在我大唐境內,怎敢如此無禮!」
神仙故事:仙人題詩警徽宗
到了會期這天,統計赴會道眾名額時,發現來了九百九十九位,只缺少一位即滿千名。正在這時,齋會的大門口來了一個臉上長滿了癩子、皮膚凸凹不平,相貌極醜的道士,要求進院用齋。
韓愈一聽小道士要走龍鳳門,頓時怒從心上升起,喝叫左右:「把那道童抓進來!實實打他四十大板,追他度牒,解還原籍。」
大唐皇帝憲宗,自從登基以來,風調雨順,五穀豐登,國泰民安。不料,最近兩年大唐遭遇旱災,雨雪不下,樹梢生煙,民不聊生。
韓湘子十二度韓愈(9)點石獅成金
湘子唱道:「古人云:『百歲光陰如火爍,一生身世如水萍。』人縱有萬頃良田,但日食僅米一升;高樓廣廈千間,但夜眠也僅七尺之地。何苦要把方寸愚昧之心,來瞞昧天地諸神,死抓著貪痴不肯修行。就是夫妻恩愛、母慈子孝,這天下誰人沒有散場的時節。人生來世,匆匆一場,枉然忙忙碌碌,轉眼就入輪迴,替人作馬作牛,究竟金銀、恩愛哪一樣可以替代你入輪迴?」
神仙故事:郭倫遇仙
道人說完便放下酒杯,還了禮後徑直出門而去,走了數步,只聽道人耳中發出鏗鏘之聲,一柄寶劍從他耳中飛出落在地上,道人踏上這把寶劍騰空而去。
湘子唱罷便走了,徑直走到韓愈家門外。湘子坐在街上,把漁鼓簡板敲拍了一番。竇氏隱約聽見,說道:「韓清,這不是敲漁鼓的聲音嗎,怎麼說找不到你哥哥呢?」韓清說:「那不是哥哥,是一個道童坐在門外的上馬石上打漁鼓唱道歌呢,街坊上的老少都圍著他聽呢。」
【千古英雄人物】張三丰(21) 西遊仙源
中土是神傳文化的故鄉,五千年文明的積澱,處處古風蕩漾。紅禍西來否定這輝煌歷史,文革更是焚燬數千年的文物古蹟,企圖阻斷眾生尋根回天之路。在這歷史最封閉的時刻,明吳承恩的《西遊記》在中國仍是家喻戶曉,孫悟空、豬八戒、沙僧、白龍馬護佑唐僧西天取經的故事,百姓仍耳熟能詳,心靈深處歸真的靈犀被撥動迴響。
【千古英雄人物】張三丰(20)  三丰道情
中原舞台獨有的一朝天子、一朝臣、一朝文化之特點以文字記載和口耳相傳的形式承傳。道情作為一種說唱藝術,源於道家的仙歌道曲,在流傳中歷朝歷代有不同的特點,唐代有《承天》、《九真》等宮中道樂;南宋時使用漁鼓、簡板等樂器,稱為道情漁鼓;元代雜劇中有道情說唱曲目;明清之際在民間廣為流傳,喜聞樂見,《西遊記》第四十四回中有:「好大聖,按落雲頭,去郡城腳下,搖身一變,變做個遊方的雲水全真,左臂上掛著一個水火籃,手敲著漁鼓,口唱著道情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