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修煉傳奇
相由心生!美貌的源泉
敬佛的人,當她的心中沒有所求,她所有的善願都是誠摯的,為他利他的。這塊地方就像是她心中的聖地,她竭盡心力的守護著。
敦煌石窟第323窟南壁東端,有一系列組圖,描繪是一位高僧在皇宮正殿祈雨的場景。這名高僧就是曇延。
古今天坑  唐僧取經的一樁見聞
近幾年越來越多的媒體報導有關「地陷」、「天坑」的新聞,在中國民間傳說中,認為地陷還有其他的意思,比如地陷是天下大亂,兵戈大起的徵兆;或地陷是國君滅亡的兆頭。
不染纖塵 開智開慧的小沙彌
這兩個小沙彌開智開慧,所言宛如成人。或許他們純淨的心地,不染纖塵的天良,成就著民間的傳奇吧!
年輕僧人承擔蛇果的反噬 化解少女的情執
哪一種美會成為永恆?在古印度,有一個貌美的少女苦戀一位僧人。最後僧人以承受蛇果的反噬,慈悲化解了少女的情執,使她從情海中超脫。
他的腿被打折竟一聲不吭 原來這是他成就大事的祕訣
孟子說:「天將降大任於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伐其身行,行弗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古往今來,是凡成大事者,都有忍辱負重懷大志的特性。
得張三丰真傳 沈萬三苦煉金丹圓滿飛昇
聚寶盆是中國民間傳說的一大寶物,人們只要往盆中投入一件寶貝,就能變化出無數件相同的東西,取之不盡。筆記小說中說,明朝第一富商沈萬三正是靠它一夜致富,坐擁富可敵國的財產。
張三丰的兩個預言都兌現了
張三丰,人間的修行者,道中的逍遙仙,一生中留下無數神蹟。更特別的是,他作的一首詩和說的一句話,成為迅速得道驗證的傳奇預言,被歷史銘記。幾百年來,它們時刻提醒著人們,大道張三丰還是一位了不起的預言家。
張三丰為何多次拒絕與皇帝相見
能夠讓一朝各代皇帝念念不忘,頻頻下詔求訪、封號,甚至修宮建廟表示尊奉,這樣的人,中國歷史上唯有張三丰一人而已。
張三丰原來失明 為何終成大道
得道真人張三丰,仙風道骨,神功蓋世,數百年來被後人景仰。而他的真實經歷,遠比武俠作品的虛構更加傳奇和精彩。
英雄出世間 太極拳為何無敵?
中華武術博大精深,有外家和內家之分。其中少林寺的外家拳術以剛猛有力著稱,到張三丰時,講究緩、慢、圓的內家拳法橫空出世,也就是人們熟知的太極拳。那麼,這套拳法是怎麼創立的?
尾牙神祐 土地公土地婆各有說法
「尾牙」快到了,尾牙也是祭拜土地公的日子。以前,凡是有漢族人群居住的地方就有土地公。現在,台灣、香港、海外華人還是多有供奉土地神的習俗。很久以前,土地公廟供奉著土地公和土地婆,規模也比現在富麗堂皇,現在多見土地公廟單獨供奉土地公。那麼土地婆為何離開了?從甚麼時候開始土地婆不再照看人世間的呢?
唐太宗求高僧降雨 淘米水顯神跡 空中驚現四個字
唐代高僧志超和尚在世71年,最後在山西綿山「抱腹寺」成佛,是史料紀載漢人第一個修成佛果位的修煉者。如今他的真身佛像還完好如初的存放寺內,志超和尚一生留下了許多神奇傳說,其中最有名的當屬助唐太宗解除旱災的事蹟。
「哪吒」得法記 一個夢境帶來的緣分
「『哪吒!醒醒,人家到了,在等你。』一個聲音在叫我。」這是陳鳳玲女士在2016年10月份做的夢,時至今日她仍然記憶猶新。
神仙故事:僕人竟是一位謫仙
其實我們身邊非常不起眼的人,或許就是高人,只是他們不向我們展示罷了。
【文史】日本聖德太子是慧思禪師轉世?
這段記載出自日本古史《聖德太子傳歷》,聖德太子攝政後,一直勤心庶政和佛學,並未到過中國。而使臣根據太子的叮囑,順利地找到了那卷經書。因此,後世認為,陳朝慧思禪師遷化後,托生為日本太子,為的就是興隆佛法。這一說法,也被大唐高僧鑒真所肯定。
安息國太子不遠萬里,長途跋涉來到中土,翻譯佛經之際,也尋找前世的宿怨,瞭解彼此的恩怨,正應了中土的一句話:「冤家宜解不宜結」。
【文史】精通外語的師徒 玄奘和三車和尚
大唐高僧玄奘西遊天竺,一路遊學前後歷時17年。在他東歸大唐時,已經精準地掌握天竺五國語言。當時他的外語能力,看梵語如同看漢語一樣,毫無阻礙與違和。唐僧取回600多部佛經,為了盡快翻譯出這些經典,唐太宗特別選派有外語能力、精通佛典的高級人才,無論僧俗、官民,全力協助唐僧。
【文史】風雲亂世中的布袋和尚
他有一首偈語:「一缽千家飯,孤身萬里遊;青目睹人少,問路白雲頭。」正是他雲遊天下,廣結善緣的真實寫照。
【文史】預測精準的天文奇才 僧一行
一行禪師奉命編撰新曆,推出《大衍曆》,奉命製造新的儀器,用以觀測日、月的位置和運動情況。一行發現恆星位置移動的現象,比英國天文學家哈雷在1718年提出恆星自行的觀點提早了近千年。
鑒真從天寶二年開始準備東渡,前後歷時12年,及五次挫敗,方遂本願抵達日本,為弘法濟世,不惜身命,慈悲濟物,所度眾多。(《扶桑略記》卷第七至卷十九拔萃)
金蓮仙史(17)龍馬相會
對於治國之道,丘處機認為成吉思汗起兵伐金伐西夏符合天意民心,而「去暴止殺」、「敬天愛民」則是治國之本。
金蓮仙史(16)龍庭相召
眾門人不解,為何前者有金國三璧、宋國五聘,丘真人都高臥不起,而成吉思汗相召,丘師就即刻應允呢?
【文史】玄奘西遊(3) 東歸大唐
大唐太宗皇帝親撰《三藏聖教序》後,召見玄奘法師於慶福殿,由百官陪同,太宗命弘文館學士上官儀對群臣宣讀《三藏聖教序》。貞觀二十年六月,太宗皇帝制《述聖記》以及《菩薩藏經後序》。
金蓮仙史(15)宣揚玄風
丘處機為眾人講道之時,只見空中百鳥翔集,盤旋在真人的頭頂上,結成寶蓋形狀...
金蓮仙史(14)龍門成道
丘處機在龍門洞修煉七年,勤修不怠,靜裡求玄,無中煉有,不再為世俗塵情所牽所累,也不怕寒暑往來饑寒所迫。逍遙之心不記歲月,悟道之心也再無春秋。身心與德相合,神體與道合真。
【文史】玄奘西遊(2) 聲震天竺五國
貞觀十九年春,太宗皇帝頒發詔書,敕命玄奘住持弘福寺翻譯佛經,召集博學之士,共同完成大業,使佛法之雲再度蔭庇天下,使其智慧之日重新綻放光明。
金蓮仙史(13)隴上度女流
今日此劫,但見王家萬貫家產頃刻化為烏有。一時之間,人物房屋俱喪,榮華富貴何在?紅塵之世猶如幻化一夢,我又有甚麼可眷戀的呢?
【文史】玄奘西遊(1) 見證神跡
玄奘常常緬懷佛陀住世時的神跡,為此翹首企盼有朝一日能親臨西域瞻仰鹿野聖苑。同時,精通經律論的玄奘也發現很多佛經翻譯存在錯誤,為辯真偽洞悉原意,立志西遊廣求佛經真本,以便日後翻譯出較為完善的佛經。
金蓮仙史(12)三真官指點
三元門下有唐、葛、周三位真官。三人駕雲遊至蟠溪,看到丘處機頂上白光衝天,即知他忍苦修行即日滿足,道緣結在龍門。於是三官變作三個差人模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