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的教養心得
對世界存有好奇探索的精神,也就是能主動學習,有自制力與積極性,熱情且樂於幫助別人,這些古老的德行反而是未來高度競爭下決勝的關鍵。
補習是大部分兒童每天要做的事,補習班更是多的數不清。常常聽到有人說:「把小孩丟到補習班,就能提高小孩的成績!」但是我沒有補習。
虎頭虎腦的胖孩子不僅惹人喜歡,那挺拔結實的身材更叫人羡慕。我的沖兒卻繼承了他父親家傳的特點——細瘦,食量不大,怎麼吃都長不胖,我經常憐惜地稱他「小豆芽」。「小豆芽」雖然很努力,可是一放鬆,就會含胸佝背,似乎沒有太多的氣力挺直腰杆兒。他爸爸不喜歡運動,每天都要等到飯好了才匆忙起床。兒子自然跟他一樣。我終於耐不住,要讓已經八歲的兒子養成晨練的習慣。於是,向他爸爸...
由於家中在豬年年底前新增了一隻小豬,我在肯塔基州整整閉關幫傭了一個月。從早到晚,除了天天想念加州的陽光外,就是和大小孫子鬼混。大孫子正處在「兩歲娃兒狗都嫌」的the terrible twos年紀,家裡到處設圍欄,試圖將他「關」在安全的區域,所有櫥櫃加裝反釦機關,仍被他一個個地發現突圍的方法,於是鍋碗瓢盆全成了他的打擊樂器,不亦樂乎!兩歲是第一次開始與人產生...
學校為了賺錢,在校內一樓開了一間小賣部。老師們奉命告誡學生只許買內部食品和用品,所謂「肥水不流外人田」,那也是愛校的表現。這種歪風在中國實在太盛,美其名曰「吃間食補充營養」。一到課間,孩子們就擁擠在賣部裏買雪糕或其他食品,帶到教室裏吃。這種弊病實在害人不淺,不僅易使孩子養成比吃、亂花錢的惡習,而且會破壞正常的食欲,影響健康。尤其是,中國的小食品很多都是有害物...
各個年齡段的兒童都能夠完成一些他們那個年紀的孩子所能做的事。作為父母,如何幫助孩子掌握新的能力,而且給孩子信心讓他做得更好,是育兒過程中十分重要的部分。
在美國,志願者以各種方式向他們的社區提供幫助。他們捐款、給窮人送去食物、為無家可歸的人建造住房等等。志願者認為,不論用哪種方式,奉獻都是有益的行動。正是因為這個理由,作家卡羅爾.威斯曼敦促家長幫助子女經歷向他人奉獻的喜悅。 (w2007-12-31-voa45.cfm)
兒子是屬猴的,非常頑皮。但是他很多時候確實能做到持之以恆。
那天吃完了晚飯,我在廚房收拾東西,就聽見丈夫在屋裏叫孩子把手伸出來,然後聲音越來越高,到了最後簡直是聲色俱厲:“把它腿兒掰折!怎麼那麼膽小呢?快掰!”“我不敢。”兒子小聲地抗拒著。“不掰不行,拿著!”又是一聲斷喝,接著是兒子嗚嗚的哭聲。
總有父母必須與孩子發生衝突的時候。比如,孩子拿筆往別人眼睛裡捅,搶別人的玩具,等等。這時候衝突就是必要的,它將使孩子明白,有些事絕不允許做。但如果衝突經常發生,就會使孩子對父母的約束和限制產生反抗情緒,從而使「管教」難以奏效。只有偶爾的衝突才會使他印象深刻,知道有些事他是不能做的。因此,平時要盡量減少與孩子衝突的機會,把衝突用到關鍵處,要「有所為」,就要「有...
在我印象裡,我們好像從來沒有刻意教導過兒子要真誠。但是他從來都不撒謊,敢於說出自己的想法,做錯了事也從不隱瞞。那麼我想,他的真誠應該是與生俱來的。
今天早上下著濛濛細雨,我送兒子去託兒所。他坐在推車裡,跟平時不同的是他一路上一言不發,只是手裡緊緊地攥著我給他帶上的奶油巧克力。因為出發前我就跟他說,不能在路上吃,否則喝了風會肚子痛。
文明的語言像花香一樣令人心情愉悅,誰不希望孩子紅潤的小嘴香語連珠呢?可是我們北方的口語環境常常不如意,大人孩子說話都是直來直去粗聲大氣。英美語言率直裏伴著禮貌,日韓語言含蓄中透著文雅。中國當今的語言生硬而少溫情,我們自己習慣了有時也覺察不到。
英國人鍾愛在後家花園或田間地頭種植些花花草草,以此怡情。但政府現在鼓勵父親應與孩子一起「下地幹活」,這是教育的良方。
俗話說:「人之初,性本善」,我三歲的兒子向我充分的展示了這一點。他的善不分對象,不分人物。
平時我做家務騰不出手,就叫他幫忙,拿膠帶,拿抹布,拿剪刀等。告訴他遞剪刀時,刀尖不能沖著人。有時,也叫他剝豌豆,摘豆角,或者幫忙擦玻璃。他都一一照辦。漸漸的,最初的快樂過去後,他就不那麼有求必應了,忙著玩他自己的東西不應聲。我就失望地說:「我的小蜜蜂在哪兒?我沒有小蜜蜂了。」每每這時,他會立即煽動著兩手飛過來,喊著:「小蜜蜂來了!小蜜蜂來了!」
中國的獨生子女都是小皇帝,本來嘛,從小他就是全家的中心,真是萬般寵愛集於一身。弄不好,最後家長們就成了看孩子臉色行事的臣民了。孩子不是小寵物,他可是會看人下菜碟的。
哥哥喜歡看書,週末早上睜開眼,就隨手抓一本書來翻,等弟弟醒,有時候弟弟起來,先爬進哥哥的被窩眼巴巴地等哥哥給他唸書,頭緊緊靠著哥哥,臉上的表情隨著書中的內容變幻……然後哥倆盡興地玩一場才穿衣吃早飯。
每年孩子的生日要來了,我們就發愁,今年弄什麼花樣?又不能重複,又要有精力對付。兩全能不能齊美?真是傷腦筋。孩子一年一年的長大,而我們一年一年的衰老。孩子的精力是一年比一年的旺盛,而我們的腿腳卻是一年比一年酸痛。
我丈夫的家在農村,寒暑假時我們就送兒子去他奶奶和爺爺那裏住一段時間。他幫奶奶喂雞、撿雞蛋,非常開心。爺爺疼孫子,總是想方設法要表現愛心。他就覺得小孩都喜歡零食,所以常常拉著兒子到小賣店問他喜歡啥,兒子都不讓買。
在21日「第三屆華裔家長教育講座」的9個專題講座中﹐有三場是有關如何支持幫助學生提高英文讀寫能力﹐吸引許多家長前來。主講老師針對幼稚園學齡前的孩童﹑初高中以及新移民等不同層次的學生﹐介紹了不同的方法。
愈來愈多的老師和家長表示,現在的孩子很難教,如何和孩子溝通、如何和孩子相處等教育方面的問題一直是大家所關心的。台中縣梧棲國小聘請中華新時代協會台中分會陳嘉珍主任主講「與父母談心-讓孩子與你更貼心」,聽眾反應熱烈,每個問題都說中心坎裡。
隨著網路文化的日趨普及、網路人口的大幅成長,網路已與現代人的生活產生了緊密的結合。尤其青少年們對資訊繁多、新奇的網路世界趨之若鶩,結果因沉浸於網路世界而引發的大量問題,不僅令家長及教育學者們憂心忡忡,也使得各國政府不得不加緊腳步,研擬如何保護學童上網的安全。如何落實網路道德教育,讓學童有正確使用網路的觀念,遠離網路陷阱,已成為當前網路教育非常重要的關鍵。
前一陣聽一位西人朋友抱怨,說自己的兒子在學校非常淘氣,在學習上也表現不好。回家對兒子兇一些吧,他就更叛逆,還威脅說如果挨揍了他就會去叫警察(在西方社會,打孩子確實會招來警察的)。如果對兒子繼續聽之任之吧,眼看他在外面越來越不像話下去,也不是個辦法。看這個朋友恨得牙癢癢的樣子,讓人感覺其實西方人和中國人在面對孩子淘氣時是一樣生氣的。這生氣的程度讓人想起中國古裝...
兒子還差三個月就滿兩歲了,連話還不怎麼會說,卻會幹很多活了。要知道,兩歲的娃娃在德國的育兒環境下學著幹點活是自然而然、理所當然的。最初我並沒有讀甚麼育兒書,不知道應該從小就讓孩子學守規矩、分擔家務,哪怕是很小的孩子。我們的法緣是看我幹活,「自學成材」的。
一天,我從幼稚園接兒子回家,走到樓下,見地上有塊香蕉皮,兒子掙脫我的手,把它撿起來,邊說「我去扔」,邊向身後遠處的垃圾箱趔趔趄趄地跑去,我趕緊喊:「慢點!」。
六歲的女兒正處於非常活躍的年齡階段,放學一回家,就忙著玩這玩那,玩好了以後就把東西攤的到處都是,再也不管了。她似乎很不願意自己整理這些東西,要麼胡亂一堆,以後她自己找起來也很不方便。或者就叫我替她整理。孩子長大了,愛好廣泛了,玩具也沒有小時候那麼單一了。我也覺得這些東西太雜,我每天整理起來也很費勁,理不大清頭緒。而且我整理了以後,她還是難以找到,又弄成一團糟...
一個小生命從呱呱墜地,希望與歡欣就隨之來臨。在辛苦的幸福中沉醉,在點滴的瑣碎裏品味。生命的神奇向你展示宇宙的真機,領悟的刹那,感動油然升起。
說故事除了可以傳承知識更可以促進親子感情,更重要的是說故事能啟發學童閱讀的興趣,讓閱讀往下紮根,培養小朋友聽故事,喜歡故事,自己借書閱讀故事,進而養成閱讀習慣。
  時間飛逝,猶記得自己還是懷孕的時候,挺著個大肚子走在人群中。有欣喜、有擔憂,更有一份潛在的安適感。欣喜的是,一個可愛的、討人疼惜的小生命即將來到人世;擔憂的是,面對生活的忙碌,沉浸在家庭、工作、學業的我能否三者兼顧?
共有約 526 條記錄
今日頭條
NEWS HEADLINES
近期持刀砍人、開車撞人的惡性事件頻多。專家分析,這個現象既是民眾生存矛盾的總爆發,也是共產黨統治下社會失控的直接體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