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管理經
決策過程中的另一大要素是機會,講得更精準一點就是機率。 馬基維利在《君王論》裡,以及德國軍事理論家克勞塞維茲(Karl von Clausewitz)在《戰爭論》(On War)中都一再提到,領導人做重大決策時,應始終考慮時運與機率。
「世界末日」男主角哈利‧ 史坦普視全球人類為一體,為了拯救全世界,決定犧牲自己的生命,來完成這個不可能的任務之精神令人欽佩。 而在現實社會中,各個企業無不以賺取高額利潤或以本身之利益為前提,經常會忘了企業所肩負的社會責任。
「『音樂的願景』是什麼意思?」 「當我站上指揮台時,我的每個動作都為各種問題提出了解答,譬如我們要往哪裡去?目標是什麼?優先順序為何?如何為這部作品創造出強烈而震撼的效果?以及很重要的一件事,是音樂家們得準確做出哪些事才能有此貢獻?要回答這些問題並不容易, 要透過行動來表達就更難了。」
領導人面對一個該做的決定,也曉得應該在何時之前下決心之後,接下來的問題是:這個決定該怎麼做?可以仰賴哪些人?哪些事?是聽專家和左右手的建議? 還是看其他人(如教員、學生、股東、工會、政客、媒體、校友、社區團體等)的需求而定?靠自己的判斷與經驗?還是以上皆是?
討論「世界末日」這部電影,可以從「組織」與「用人」切入討論,當然也有人從「危機管理」的角度進行討論。 整部電影的戲劇效果非常高,要到外太空的大隕石上面去鑽孔,然後利用核彈將其引爆,這樣的任務幾乎可以用「不可能的任務」來形容其困難度。
聽到這個回應時,我覺得整個人緊繃了起來。我距離激發員工,讓他們變得有活力的目標,還有一段長路要走。 「但你是如何使他們產生這樣的感覺?」我問道。 「認同他們跟我一樣是音樂的主人。」
現在來談決策的時機,也就是原則二:可以在合理情況下留到明天做的決定,絕不要今天做。這和中性思考息息相關。不急著斷定訊息的真偽,也是同樣的道理。
包括歐洲央行(ECB)在內的各國央行,近期紛紛表達對未來經濟可能出現衰退的悲觀看法,使得具避險、保值及抗通膨特性的黃金,迭創價格的新高紀錄。
「世界末日」是一部耗資超過一億五千萬美元製作的高成本電影,主要描述美國太空總署發現一顆面積相當於德州大小的隕石,正朝地球方向而來,並將在 18 天內撞上地球,為了阻止隕石撞擊而造成整體人類毀滅,太空總署集合各方菁英共同思考解決方案,最後想出的方法是派人登陸隕石放置核彈,同時為了增加核彈爆炸時的威力,必須進行鑽洞至隕石的內部八百呎深,使之在撞上地球前,就先在太...
現在中國大陸平均的房價是所得的80倍,1989年時日本是15倍;15倍遠較80倍為低,但當年日本經濟隨即泡沫,導致所謂「失落的10年」,實際20多年也都過去了。中國的泡沫危機,渠等料應也已到強弩之末了!
「各位女士先生,早安。」他說。「讓我們開始演奏第一樂章。」 大師等著音樂家們準備好。室內安靜下來時,他舉起指揮棒,集中大家的注意力。 這時,氣氛凝結。然後,隨著他的右手一個輕柔簡單的動作,室內頓時充滿悲傷而莊嚴的音樂,打破了沉默,但凝結的氣氛依舊。
領導人有時會製造出不得不下決定的情況。要是他所帶領的組織奄奄一息,或出現疲態,甚至失去方向或生命力,這種技巧就格外重要。
領導人身邊的高階主管難免會起爭執,為了弭平爭端,領導人應該當機立斷,聽取兩方的說法,盡快解決問題,不要讓情勢惡化。 如果你老是要花很多時間擺平兩個屬下,那你可以請其中一個走路,或乾脆兩個一起開除。
請注意一個小小的差別:領導人在某種程度上被屬下操縱是好現象,尤其是被他的左右手操縱時,但其關鍵是要保持在合理的限度之內。 要怎樣才能不被人摸清,又保持合理限度的操縱呢?其要點在於偶爾把交給主管決定的事情,收回來自己處理。
職能(Competence)是一種讓個人在工作表現高效能或出色的重要特性,亦可說是為達成工作所需的知識、技術及行為。 2008年全球金融海嘯讓世界各國重新正視政府在經濟發展中的角色,也重新肯定有為有守的官員的功能。
先講第一條原則。一般說來,領導人要做的決定,絕大多數都可以合理地授權給屬下處理,只要部下夠優秀,領導人也曉得挑選最適任的人才就沒問題。不過所謂授權並不代表他不必為這些決定負責,特別是在屬下的決定壞事的時候。
決策結合了逆向領導的多項特質,包括:中性思考、自由思考、有技巧地傾聽、在負全責的前提下充分授權、藝術性拖延、不受過去錯誤的影響、考慮機運因素、懂得傾聽心聲。 這種種特質結合起來,本身就是一門藝術,待結合成功後,便是成功領導的利器。
當今,真有創見的人已寥寥無幾──也就是見解獨到,能提出反傳統觀點,幼保有真實性的人,而這正是史帝芬‧山普的寫照。
人力績效科技是運用系統化及客觀性的方法與流程,確認並分析造成組織績效差距的原因,進而擬定策略以改善績效。 人力績效科技的觀點,指出教育訓練不是解決績效的萬靈丹,明確組織發展才是提升績效的課題。最令人興奮的是,參與一個棒極了的團隊,能與鷹翱翔而非與失敗對抗。
全球漁場的危機經常被歸咎於漁業部門可悲的管理方式, 儘管進行了許多的調節與規定。事實上,超過半世紀以來,這個部門被專家視為效率低落,不管是從保育觀點,或是從全球經濟效率來看都是如此。
網路發展一洩千里、不可收拾的現象,人們咸認「不可能」、「制度」與「包袱」三者之觀念,乃一切創新與進步的阻礙。 專家學者認為以知識為基礎的經濟,正在改變著全球的經濟發展,而知識的流動最後是分享與應用,變化出別人沒有看到的東西,也就是領悟力,未來則是領悟力的戰爭。
網路打開人際藩籬,快速串連人脈,拉近彼此之間的距離,蓬勃發展的程度讓人瞠目結舌,驚呼這個世界真是多采多姿,令人目不暇給! 網路發展一洩千里、不可收拾的現象,讓人們普遍相信「不可能」、「制度」與「包袱」等觀念,乃一切創新與進步的阻礙。
一項新的研究稱,今年加拿大雇主更青睞僱傭和留住年齡大的員工。
「大西洋鮪類資源保育委員會所面對的主要挑戰,不管是在研究暨統計常設委員會之中,或是委員會之中,都是要拯救今日瀕臨潰滅的大西洋黑鮪魚109」,亞蘭•豐特諾承認道。 就像鱈魚,黑鮪魚的管理歷史也顯示區域性漁業組織無能管理海洋資源。黑鮪魚是大西洋鮪類資源保育委員會成立的主因,如今牠或許會確認此委員會的末日,或者至少會引起通盤檢討。
第一個鮪類委員會創立於一九五○年代初期。美洲大陸熱帶鮪魚委員會的根據地是加州的拉荷亞(La Jolla),負責東太平洋的熱帶鮪魚。 在同一時期,國際海洋探測委員會裡有一群人,從事北大西洋及地中海溫帶鮪魚的專門研究,不過它當時唯一的目標是結合所有鮪魚漁場的數據。
專屬經濟區以外的公海部分面積,佔海洋表面的百分之六十四。鮪魚以及在兩百海浬以外游泳的所有魚類便歸屬在國際管理的架構內,更確切地說是區域性漁業組織(ORP)。
馬斯垂克條約要求歐盟全力以赴,好讓已開發國家與開發中國家的關係可以減低貧困,並促進永續發展。這是一項肯定值得稱讚的目標 ! 非加太國家集團(非洲、加勒比海、太平洋)在這些特惠的關係中看到對於一項合法期待的回應, 也就是未來漁場可以在歐盟的協助下受到管理。歐洲方面的看法則迥然不同。
近代的關係行銷起源於服務行銷之蓬勃發展。服務業有別於生產業,企業通常具備「關係導向」的特質。 由於大多數的服務提供者與其他競爭公司皆非常類似,因此他們經常會藉由與顧客建立關係,來對抗這種直接競爭的局勢。
在加斯科尼灣,自一九七○年起,人們便採取眾多保育措施。一九七○到一九七七年間,人們提出劃定漁區的措施以及首批總容許漁獲量,其中涵蓋二十五處魚群,包括無鬚鱈、海螯蝦、比目魚、鯷魚。減低漁撈努力量與網眼尺寸的計畫付諸實行。
歐盟漁業政策以相當特定的方式闡明漁業管理的專屬困難。原本應該被視為集體海洋的部分,或是在限定範圍內的公共海洋(Mare communis )其實仍完全受制於國家政治, 這些政治勢力經常處於競爭狀態,甚至是互相衝突。
共有約 551 條記錄
今日頭條
NEWS HEADLINES
繼中共全國政協原副主席、台盟原中央主席張克輝去世之後,全國人大常委會原副委員長烏雲其木格2024年4月30日病亡,成為2024年至今第二個病亡的中共副國級高官。2024年前四個月,另有至少6名正省部級與16名副省部級高官病亡。這24名病亡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