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新年開筆賜福蒼生 「福」自何來?
新年元旦新桃換舊符,家家戶戶最常見的單字斗方春貼是哪個字呢?摘冠的當屬「福」字。這個福字不僅是庶民百姓熱愛,也為朝廷皇室鍾愛。為什麼從帝王到庶民家,新年都尚「福」迎「福」呢?在中華文化中「福氣」到底從何而來?
一碗清茶 解解解元之渴  下聯怎生妙對?
一些名士圍繞著「茶」產生許多有趣的文學作品和故事,茶對聯是最接近俗民文學的一種。「一碗清茶 解解解元之渴」,這下聯如何對呢?
不會寫書法? 就學「看書法」吧!
歷史上有許多書法家對筆法的領悟都是來自大自然的啟發,例如雨水滴漏在牆壁、用樹枝在沙地上畫字、草間的蛇行、擔夫爭道、撑篙的動作等等,黃山谷的筆法據他自己說,即是來自觀察撑篙的動作,才發展出他一波三折的筆法。
書法最怕俗。黃山谷說,一俗便無藥醫。
媽媽與恩恩共學一夏對話日記
親愛的恩恩!你知道嗎?看到你願意看《悠遊字在》,媽咪不知道有多高興!對別人來說,這好像是再普通不過的一件事。但當你姑姑拿來這套DVD時,說真的,我和爸比根本不抱著希望。剛開始,好說歹說你都不願停下手邊的電玩,在姑姑面前,我和爸比都覺得很沒面子也不知該如何是好。
《悠遊字在》是我教育孩子的法寶
「天地玄黃,宇宙洪荒,盤古開天,天地乃現,……」 昕語常常一邊玩球或做事,一邊無意識地喃喃地唸著《悠遊字在》片頭;或模仿著故事裡頭的對白。有時候大人會故意念錯或假裝忘了,他卻很認真的糾正,《悠遊字在》已融入他的生活中。
《悠遊字在》讓孩子在趣味中學習
目前就讀二年級的兒子,承接了表哥表姊們無數的繪本、故事書和CD,連年代久遠的錄音帶都整箱交接到他手上,因此我們家最不虞匱乏的就是這些課外讀物。
今年暑假 親子共學漢字排進計畫表
讓孩子開心學!放心學!《悠遊字在》是天上掉下來的禮物!
漢字的發展至今,已有五千年以上的歷史,從它的命運來看,今天還是走在坎坷的路上。更值得注意者,字是人的認知溝通工具。人認字的思維、用字過程,並非完全在難易,而是要從字的發展生態來看,一個字所負載的義,轉換為符號,由符號產生變碼,由變碼轉的能量,由能量的生化機制,將字的形、音、義變為儲能,建構為神經反應回路,當我們認字時,這套神經反應回路,發揮功能,人才能認出字來。
一段時間忙於它事,沒有再寫《字裡乾坤》。今終於得點空閒,再解幾個字詞與讀者分享。
漢字,作為世界上歷史最悠久的文字,也經歷了幾個大的變革時期。從甲骨文到金文,再從大篆、小篆到隸書、楷書、行書等。但幾千年來,不管怎麼變化總是萬變不離其宗,使悠長的華夏文明得以延續,使整個的中國文化得以繼承。但上世紀中期中國大陸強行推出了大批簡體字,雖然表面上簡化了漢字的筆畫,好像更易於書寫,但實際上卻使許多漢字的內涵發生了質的變化,在相當大程度上割裂了「上下五千年」的中華歷史和文化。
作為神傳文化的一部分,漢語蘊涵著神對人的深刻啟示,留給了人洞見宇宙真相的一個窗口。上次我們提到了對「好」字和「知道」這個詞的認識和理解,今天我們再來看看下面這幾個字詞:
一天,女兒突然跟我說,漢字真是妙。慈禧寫了一個沒有頭的「安」字,手下人立即明白這是要取安德海的腦袋。不過「安」字為何是上面一個「宀」,下面一個「女」呢?
中國人的方舟—「斻」,其實就是一種「並船」,就是一種「連船」,它是將兩條(也可以更多)船並連著用繩索或鐵鏈綁在一起,用木板釘在一起,這樣就造成一隻「斻」了。「斻」在中國古代曾經是重要的交通工具..................
「悟,覺也。從心,吾聲。(五五心),古文悟。」(《說文解字》)所以,「悟」就是「覺」..............
神傳漢字之謎:「真」、「善」、「忍」
古文「真」字兩邊的兩條對稱的曲線就表示一座煉丹爐,「真」字上面的「匕」是變化的意思。「匕,變也.................
過去,只聽說李白是從天上來的「謫仙人」,現在才知人類都是從天上「貶謫」到下界的…
一位台灣舊友,聽說我姓肖,就認真起來,他說百家姓中只有「蕭何月下追韓信」的那個蕭。我沒往深處想,順口對朋友說,肖是蕭的簡化字。印象中記得童年時代,爺爺用桐油油漆傢俱二遍後,總在上面恭恭敬敬地寫上一個「蕭」字。因為在海外也沒有機會去查資料,也沒有去考證到底是「肖」和「蕭」是二個不同的姓?還是同一個姓?到底肖是不是蕭的簡化字?
當一個人經常接受煙酒毒品的刺激,而形成了習慣,那時就會產生對煙酒毒品的依賴,最後擺脫不了這惡習慣的控制而受到身心的摧毀。也許是智者看到這個隱患,就把這「隱」字套上一個「病」字殼,造成上癮的「癮」、毒癮的「癮」字,讓人清清楚楚地體會:這是一個隱藏的病患。
有一位緬甸高僧「韋無大師」在講開示時總要勸人守住自己善良的本性,不要受到「大」樣的壞影響而損了自己的德業,接著他會解釋道﹕我說的「大」樣是生活上的變化,諸如由雇員變老板,再由小老板變「大」老板,或是小地主變「大」地主。小官升「大」官,小演員變「大」牌演員,這種受到「大」樣變化的人,很少有人能保持本來面目。所以韋無大師要慎重的提醒大家。
有這樣一個傳說:住在溪邊的一對老夫妻,有一次撿到溪上游漂流下來的一個大西瓜,抬回家後西瓜卻裂開來,想不到瓜裡生出一個小孩。這「瓜」的孩「子」當然沒有父母。從這以後沒有父母的孩子就叫他「瓜子」併成一個字就叫「孤」。沒有父母的孩子就叫「孤兒」。許多學生聽了這個故事以後,「孤」這個字就不再寫錯了。
漢字的構造中以形聲字最常見,多數是由兩個字合併而成,一個是聲符,取他的字音,另一個字是形符,取他的字義,表示事物的類別;有時我們發現有些字的聲符還兼備形符的作用,起了聯想和表意的功能。
如果請你猜一個謎,謎面說:有一種廚具。可以容得下整「隻」獵物還能加進一些菜瓜,讓我告訴你,這個謎底就是「鑊」,是古代的一種大鍋,這個鑊字裡草字頭代表菜瓜,草字頭下的「隻」表示容得下整「隻」獵物,這個鍋是金屬做的,所以它屬金部。
「出息」原指志氣,上進心或前途的發展。可是目前多指賺大錢、當大官。如果一個人收入少,地位低微,就會被人貶為沒出息。這種意義的轉變,觀念的偏邪,正顯示人倫道德的衰敗,人們盲目地對名利現實的追求。
「袱」字從衣表示布帛製成的袋子,可裝盛各式各類的東西,一般稱為包袱。袱字的右一半是「伏」,可以理解為潛「伏」著奧妙又詭祕的東西。這樣說當然不僅是指有形的包袱了。更多是指向無形的包袱。
目前電腦打字很流行,因為方便又快捷。所以越來越普遍。不過方便是須要付出代價的,那代價就是「留心」部首。我們常看到用發音打字的朋友,當許多同音卻不同部首的字排列起來時,會感到拿捏不定,再加上心急,便會把部首搞錯,打出錯別字來。
我常聽到有人把唐李紳《憫農詩》中:「誰知盤中飧,粒粒皆辛苦」裡的「飧」念成與「餐」字同音,這是錯誤的。「飧」字由「夕」與「食」合成,很清楚的說明是晚上要吃的飯,讀音是「孫」,不與「餐」同音,把飧字加「上」和「又」表示吃了又要再吃,而不限於(夕)晚上,這個組合就是「餐」字。
先就字的結構來看,「道」字的□部(俗稱「走之」旁)有移動行走的意義,而「首」字有帶頭創始之意,所以合起來用於路與方向上,包含著途徑、辦法之謂。一個人要帶頭,一定要有「道」行,帶頭帶得好,讓社會上的人都能以善和惡、正義和非正義、公正和偏私、誠實和虛偽等為行為的規範,通過教育和學習,形成一定的信念,我們就稱之為「道德」。
那裏有一種金瓜,扁扁大大的,讓它成熟風乾了以後,在乾金瓜的周邊打了一些小洞,大小只夠猴子探手。掏空乾瓜瓤,再裝進些許雜豆類,幾個獵人抬到有猴子的地方,找棵大樹下去,獵人一到,猴子都會爬到樹上觀看,那時獵人們圍著大金瓜,假裝伸手進到金瓜殼裡,其實只用手指頭掏出幾個豆子吃給猴子看,然後獵人們留下大金瓜殼掉頭走了。過了一陣子,猴子們料定獵人走遠了,剛才在樹上觀望的猴子們都會小心翼翼的靠近金瓜,最後圍成一圈,好奇的互相一打量,好像有了默契的樣子,同時伸出手探進金瓜殼裡,當牠們摸到豆子的時候,想必心裏一樂,以為抓到豆子,有的吃了,一大把抓得緊緊的,等到要把手拉回時,因為小洞僅夠空手伸進,手裡一握了豆子,拳頭比空手大,洞口容不下,金瓜殼又硬,怎麼掙得脫呢?除非鬆了拳,空了手才能擺脫。可憐的猴子,以為到了手的豆子,就是自己的東西,誰也不甘心放手,就這樣,拉拉扯扯,甚至團團轉。
華夏文化是神傳文化,瑰寶無數,其中漢字堪稱寶中之寶。漢字不但是華夏文明承傳的載體,歷史上無數的文人騷客更是用漢字創作了無量的絢麗詩篇,就是書寫漢字也形成了一門藝術。
    共有約 51 條記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