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念书信年代

作者:余乐
font print 人气: 113
【字号】    
   标签: tags:

不再用纸笔写信,大概已经有二十多年的时间。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初期,我从江南的军营回到中原的家乡之后,就几乎再也没有提笔写过书信。

电话的普及,特别是之后电脑和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特别是近十年通讯工具手机相关工具的普及,使得延续了一千多年的书信这种传统联系方式,几乎走到了尽头。如今,拿起纸笔,向远方的亲朋好友写一封家书的人,还有几个?““家书抵万金” 的时代已经结束了。

但是,我还是怀念鸿雁传书的时代。在向亲朋好友发出一封书信之后,等待回信的期待,成为生活中的重要内容。从邮差手中接过来信,急切撕开信封,可以闻到纸墨的味道,看着亲朋好友熟悉的字迹,等于看到他们的面貌,听到他们的话语。这种感觉,甚至比如今轻易就可以与远在千里之外的家人视频通话,更加真切。

我怀念书信传递的时代。在那个时代,与好友故交相聚,可以围炉夜话,可以在街边地摊上杯酒言欢,可以通过眼神的交流来传递友情与爱意,但是如今,每一个人都在拿着手机发短信或是拍照。

在书信年代,我可以孤灯长夜,捧卷夜读,闻着书香体味着读书的乐趣。如今,我只能白天黑夜与电脑相伴。书信年代,海阔天空,天涯遥远,世界很大,对亲人与好友的思念遥远悠久甜蜜,重逢的喜悦与感动得之不易,弥足珍贵。如今的世界,现代通讯和互联网把世界压缩的很小,同时也使我们的人生感受变得麻木,重逢的喜悦快乐淡之又淡。

我想,我是不是找一个时间,在书桌前坐下,拿出久违的纸笔,给远在天涯的父母写上一封家书,给多年未曾谋面的好友写封信,一吐衷肠呢?

责任编辑:方远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E-mail该有传统书信礼仪
  • 人与人之间除了言语沟通外,书信的往来也是一种方式。书信让人有“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的体会,不管多远都能得知彼此的近况。在古代,官府的书信传递大都是由信差骑马,透过驿站来接力传送;军队间的情报传递,就利用信鸽传递;而一般平民百姓则靠口信或亲友传递信件,如唐朝诗人岑参《逢入京使》︰“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那么,为什么书信又称为“鸿雁”呢?
  • 封泥又称为泥封,由于封泥上留有古人用印的遗迹,记录了当时的官制与行政设置,对于后世研究古代文字、官爵及地名,是非常宝贵的历史资料。
  • 近日,英国大英图书馆展出了一封罕见的500多年前的私人信件,写信的女子恳求她的爱人不要因为家里提供的嫁妆太少就离开她。信中出现了“情人”字样(Valentine),历史学家认为这是英国历史上“情人”这两个字首词以书面形式出现。历史学家还指出从信的内容看,古人与现代人有同样的感情,男人爱财,女人爱浪漫。
  • 【大纪元2月3日报导】(中央社记者许秩维台北3日电)101年学测英文考书信作文,阅卷老师表示,有考生忘记书信格式写法或未使用规定的署名,这些都得扣分;也有考生提到熬夜沉迷电玩会皮肤不好或上课打瞌睡等细节,表现较为突出。
  • (大纪元记者季薇编译报导)时下的职场竞争日趋激烈,有些美国公司要求求职者提供私人的脸书(facebook)等社交网站账户密码,以全面了解求职者。而且此风气愈演愈烈、蔚然成风,美国已经在考虑是否立法、保护求职者。不过,在加拿大求职,人们大可不必担心,因为加国劳工法规定:雇主不能向求职者索要社交网站上的私人信息。
  • 【大纪元6月2日报导】(中央社华盛顿1日路透电)无论是压皱、浸湿、放在炎热的阁楼或潮湿的地窖,纸张都可以起死回生。
  •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杜甫的诗,点出了书信在古代的珍贵。在资讯不发达的年代,书信是人们远距离交流意见与情感的书信桥梁,一纸尺牍,承载了万般情愫,不知造就过多少爱情佳话,影响过多少天下政事?
  • 一对失联50多年的表兄弟,藉由台北市户政人员协助转寄一封寻人书信,让他们得以跨海再相见、再续亲情。
  • (大纪元记者黄清综合报导)日前,坚决“倒周派”温家宝致前香港人大代表吴康民称“自己从没有以权谋私”的亲笔书信罕见曝光,除了诸多港媒对此大力报导之外,海外传媒也纷纷转载。更引人关注的是,此消息在大陆微博也被大量传播。温家宝此时露面是对江派一个重大打击。目前不但周永康被软禁,就连其背后的大佬曾庆红、 江泽民等也“不被露面”多时,凸显江泽民集团的颓势和溃败。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