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生行吟:“美意”正在飘扬

作者:方静
当“善意”的种籽落地、生根、发芽,就可能长成一棵大树,让人遮荫、乘凉。 (Pixabay)
font print 人气: 127
【字号】    
   标签: tags: ,

为琐事繁忙,经年劳碌奔波、日复一日,自己也不例外。平时往来的街市,在匆促中,大都习以为常、视而不见。一天,停车等候绿灯通行之际,环顾周遭,突然,一股既熟悉又陌生的感觉袭上心头……

在驻留的片刻,最吸引目光的是对街一块迎风招展的广告布条。红底白字悬挂在当铺正前方,上面写着:箭头指右——饮料很好喝;箭头指左——很会剪头发。读罢,我莞尔一笑,深为这个景致所触动,一路上都在想着这随风飘扬的“美意”。而其间,“意”味深长……

首先,非常惊讶文案设计者的“创意”。这是一个讲究广告行销的时代,商家、业主无不费尽心思、铆足全力去彰显、推荐自家产品的强项与优势。然而,这一块布条,却没有一个字为当铺做宣传,称赞的是左邻右舍的饮料店和理发厅;但是,却让人印象深刻,不得不注意到当铺本身,进而好感度大增。所谓的“不着一字,尽得风流”,应该就是如此吧!

再者,很欣赏店主的“情意”。不知道比邻并排的这三家铺子,是否有亲友关系?但无论如何,彼此之间能够惺惺相惜、大力支持的做法,有别于目前“各人自扫门前雪”的孤高、冷漠。不难看出,这当中呈现“利他”的思想,这是一种无私的为他人利益着想的行为。而经验告诉我们,“得道者多助”,帮助别人之后,别人也会帮助自己,从中获得好处。

还有,就是那不言而喻的“善意”。小小的布条,没有华丽、夸大的词藻,只是简单、亲切的话语,满满的“善意”,就尽在其中了!由此可见,行善无须巧舌如簧、过甚其辞,就是真诚相待、扎扎实实去做罢了。罗曼.罗兰也提醒大家:“善,不是一种学问,而是一种行为。”当“善意”的种籽落地、生根、发芽,就可能长成一棵大树,让人遮荫、乘凉。

紧张、急迫之余,停住脚步、深呼吸,让节奏舒缓下来吧!吹吹风、晒晒暖,或许会惊觉,其实,我们的四周不乏美好的事物,只是欠缺慧眼去发现与探索。@

责任编辑:方远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泰山的西麓,一道山涧时隐时现,在参天古木的掩映下、在嶙峋怪石的环绕中,倒映着千年的女萝,浸润着三十三层的诸天,似有种不可言说的静谧。涧水淙淙,寻声而上,得一古观,观中有亭,临水高踞,有三人端身正坐读书其间——这一幕时隔千载,却宛然如在目前。这三个读书人,正是被后世尊为宋初三先生的胡安定、孙明复、石守道。
  • 越国,齐海,陶地;谋士,相国,富贾。三种角色,三重人生,却在春秋时期一位叫范蠡的人身上,呈现出神奇的统一。“重农抑商”历来是古代中国的治国传统,故而历史上能征善战者有之,辅国效君者有之,但以商人身份名扬天下的却屈指可数。范蠡以布衣之身,不仅官至将相,位极人臣,更能果断转型,投身商海,确立好善行德的商人形象,丰富了商人文化。他的才学与经历已教人惊叹,他所奠定的“中华商道”更为后世传颂。
  • 位于意大利南部临海村庄的阿恰罗利(Acciaroli),自然美景引人入胜,但这里还有个很特别的景象,走在这个村庄迎面而来的八旬以上长者比比皆是,长寿对居民来说稀松平常。
  •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诗人用写意手法,仅仅几笔,便勾勒出登鹳雀楼所见到的苍山落日、大河奔流的壮观景象。其豪迈壮阔,令人心往神驰;意境之壮美,再无以复加。同时,它的情韵也十分隽美。
  • 元曲界有一句名言:“乐府之有乔、张,犹诗家之有李、杜。”[1]说的是元代后期两位以散曲留芳后世的大作家,“乔”即乔吉,“张”便是张可久了。
  • “一簪一珥,便可相伴一生。”簪指绾发或妆点的头饰,珥指或简约或繁丽的耳饰。精炼的语言,描摹出古代女子的妆饰风华,以及那份沉静怀旧的缱绻心曲。时光流转,簪钗等头饰,到如今已不多见。唯有耳畔点点珠翠光华,仍然熠熠生辉,真正成为不可或缺的闺中良伴。
  • 对于某件事物,有时想要得到它,结果却是失去了它;有时看似失去了,结果却是得到了。为此《淮南子》还讲了几个例子。
  • 端午节一到,“门挂艾旗驱百病,户悬蒲剑斩千邪”成了一种招牌节景,带有驱逐瘟疫、防治百病的象征意义。那为何古人选用艾草、菖蒲这两种植物来悬挂在门户上呢?
  • 塞外的大草原上,散落着大大小小的蒙古部族。南宋绍兴三十二年(1162年)的一天,居住在斡难河畔的“黄金家族”后裔——乞颜族落,迎来了一桩大喜事,首领也速该的长子降生了。这个婴儿一出生就不平凡,手中握着一块坚如红石的血块。
  • 儒家经典《大学》有言:“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是以古代有抱负的士子为实现治国平天下的理想,都要首先修身、齐家。唐朝著名大臣、书法家柳公绰堪称这方面的典范。他是唐代书法大家柳公权的哥哥。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