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争随笔】文明下的废墟

作者:白简
2022年3月24日,乌克兰军人在基辅的一栋建筑内搬运一枚俄罗斯火箭弹碎片。(SERGEI SUPINSKY/AFP via Getty Images)
font print 人气: 546
【字号】    
   标签: tags: , , , ,

在乌克兰首都基辅,官方每年都会举行胜利大游行,纪念反法西斯战争胜利。

多年以前,我站在基辅的中心大道,看着欢呼雀跃的人群,为乌克兰人的尊严,获得胜利的荣耀,发自心底的高兴,为他们欢呼喝采。人们享受着先辈用生命的代价,换来的自由与和平。

在友人的怂恿下,我跑进游行队伍中,将手中的鲜花送给昔日参战的老兵。尽管语言有别,种族不同,但对上过战场的老兵,仍是抱着满心的感佩和敬意。他们直面生死,无畏枪林弹雨,时代铸就的军魂,仍能穿过几代人的鸿沟,数十年的光阴,撼动人心。

随着摇曳的国旗,人们穿着民族服装,一起和声唱着古朴的歌谣,跳动着欢快的舞步。乌克兰人和你我他一样,热爱生活,热爱家园,热爱和平。

如果那时有人告诉我,以后乌克兰会发生战争,基辅会成为战场。我一定会不屑一笑,心里没准儿会笑骂一声“疯子”。

十多年后,乌克兰在某些力量的围攻下,基辅这座美丽的欧洲花园成了战场。明亮的橱窗被震碎,宽阔的街道布满障碍物,堆积了沙袋,整洁的市容弥漫着硝烟。

基辅的友人说,现在一走出家门,就能闻到燃烧的味道。无论在白天黑夜,在你意识清醒的任何时刻,都能听到轰隆的炮声,“这就是我们的生活”。

飞弹过后,伴随着火灾,几乎成了乌克兰居民的常态。鲜活的生命,在导弹过后,横尸街头。妇人失去孩子的惨叫声回荡在空中,失去至亲的哭嚎声,遍布街巷。苍天之大,人的哭喊此时却更显得苍凉和卑微。

赫尔松的一个女孩说,为了避免被枪杀,被炮轰,很多人待在家里不敢出门。有时炮声连天,有时外面是死一样的寂静。她说,比起听不到任何声音让人感到恐慌,不如让我听到一些声音。没有任何声音,反而更令人感到惊恐不安。

熊熊燃烧的大火,穿越天际的火箭弹,都在人们视觉所及之处,肆无忌惮地挑衅着,疯狂地摧残着现代文明,蹂躏着心中的天良。

在战争的恐吓下,所谓的文明,所谓的正义,所谓的人道,不堪一击。

有时,隔着电脑屏幕看,心里对这个世界的良善,对人性的底线多少还心存幻想,心存希望。当听到友人的讲述,真的会生生地撕裂人们心里残存的梦想。

很多人醒来后,想到的是生死,前方战况,万一基辅被攻下,以后怎么办?如果断水少粮怎么办?没钱没电怎么办?怀孕的妻子应该如何安置,才不会有危险?因遭炮声惊吓,老人心脏病突发,到哪里去买急救药?汽车被焚烧,道路被炸毁,一个人徒步飞奔,又能跑多远?

在文明的年代,在乌克兰的首都基辅,昔日游人如织的城市,一个和平的国度,如今人们想的是如何躲避炸弹,不挨炮轰,不挨枪子。真实的每一天,很多人在直面一个问题:生死。在多少人眼中,家已不家,国已不国。

战前的基辅市内有许多名胜古迹,有很多古老的教堂建筑群,很宏伟壮观,很肃穆庄严。每到整点,教堂会敲响洪鸣的钟声,似乎那是来自天国的召唤。钟声洪鸣,有警戒,有提醒。善良的人们会驻足行礼,或许在那一刻,世俗的虔诚与神同在。

在东正教文化盛行的国度,几乎家家户户每年都要过宗教节日,人的内心心存良善,人的心灵深处存有神的呼唤。

2022年2月24日,俄乌战争爆发了。现在已是3月,再过一段时间,又将迎来系列的传统节日。在命运降临的苦难中,在人们慌乱的逃亡中,又该如何询问人们,“是否想到神?是否向神祈祷?”

我曾经去过哈尔科夫、切尔尼戈夫、奥德萨,去过西部的多个城镇,如今在导弹的攻击下,已经成为废墟。友人亲人在哈尔科夫、切尔尼戈夫,他们的家园被导弹炸毁,炸毁后又燃起熊熊大火。

对很多人这是火爆的新闻现场,我也曾冒出愚蠢的念头,赶紧抓拍几张照片,拍些现场视频。但念头过后,惊觉自己心念的无道和残忍。人们面对战火,家破人亡,我却以此为噱头,继续无情地消费他们的悲恸。

我很想念那片土地,很想当面问候昔日的友人,热情地拥抱她们,和大家在一起吃一顿饭,找几个志同道合的朋友,一起去看演出,听音乐会,欣赏歌剧“天鹅湖”……这些平淡的日常,都已经成为奢望,成为无法实现的梦想。

战争改变了一些,摧毁了一切。让大量的平民住宅、商业建筑成为和平年代的废墟。文明的21世纪,乌克兰上演着触目惊心的一幕幕。

看到很多新闻,津津乐道评析战况。只是,战场就是战场,不是餐桌、谈判桌。现实就是现实,不是演戏、作秀。面对战争巨大的杀伤力,骄横跋扈,桀骜不驯,最终死亡的只是无辜国民。

“为国捐躯”,响亮的口号。在一个和平年代,有多少家庭真的会心甘情愿,把自己的儿子孙子送到战场送死。问这个问题,并不过分,民之常情,国之常理。

乌克兰总统下令,不准18岁以上至60岁的男子离开国家,让妇孺离开。很多家庭不得不面对一个现实:妻离子散。无论男女,人人都有求生的欲望,都有自保的本能。于是在乌克兰—摩尔多瓦边界处,只要支付三千到五千美金,就可以放一个乌克兰男子出境。边防军此时大赚特赚,一两个小时很轻松地赚到了几年,甚至十几年赚不到的钱。

作为旁观者,是否有权要求他们:“你是乌克兰人,你不能大发国难财。”是否有权责骂他们贪生怕死,阻止他们求生的愿望。是否义愤填膺地鼓动他们:“你要勇敢起来,赶紧回去吧。祖国把你养这么大,轮到你为国捐躯了。”这话听起来,似乎很在理。但此时,让我对一个乌克兰人去讲,那感觉更像是诅咒,残忍,又决绝。

在人的内心深处,或许每个人都深爱着自己的国家,任谁都不想背井离乡,千里迢迢,穿越枪林弹雨,到异国他乡做难民。

面对战争,人人都在做出个人的选择,或是选择参战,或是选择逃避。作为旁人,我只能为他们祈祷。此时此刻,无论他们身在何处,我都希望他们能够平安健康,能够安然无恙地活下去。@*

点阅【战争随笔】相关文章。

责任编辑:王愉悦#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俄乌战争开战以来,俄军已有6名高级将领阵亡,他们中有人可能是被狙击手猎杀。
  • 自从乌克兰战争爆发,直到今天,世界各国媒体主要把眼光放在战事上,但是,就在这短短几周的战争过程当中,欧洲不得不面临一场极为重大的转变。欧洲国家不期然地走进了一种本来应该预见到的不利局面,但欧洲国家全都措手不及。西欧国家二战后长达70年的“岁月静好”,不仅政治上破产了,而且经济上也深陷窘境。欧洲不再是昔日那个富裕幸福的大陆,其痛苦始自今年。
  • 周四(3月24日),拜登政府表示,美国计划接受多达10万名因俄罗斯入侵而逃离家园的乌克兰人,并承诺再提供10亿美元的、新的人道主义援助。俄军近一个月的轰炸已经引发了二战结束以来欧洲增长最快的难民危机。
  • 她顿了一下又说:而且我是一朵芍药呵。你看到,我是一朵漂亮的芍药。看得出她害羞又骄傲:我要报答你的恩。我可以实现你一个愿望,你有什么想实现的吗?
  • 六分钟的短片,拍了足足一个月。原因很简单,因为等待。等风,等雪,等雨,等心中期待的景色。这种等待是一段修心的历程,有苦闷,有煎熬,亦有释怀之后不期而至的惊喜。走过之后再回头品味,很享受这创作历程中的每一步。这更像是与自然共同参与创作一部作品,我在努力实现心中设想的同时,也用心感受并接纳自然的给予。
  • 人说“烟花易冷”,在欧文这儿,电焊的花火凋落之后,却凝结出了让人惊叹的艺术果实。
  • 神韵艺术团舞蹈演员范徽怡告诉我们,她童年时曾观赏过一场神韵演出,深深地被打动,自那一刻,她决心刻苦学习中国古典舞,长大后成为神韵的舞蹈家......
  • 善良是童真最美的表现,孩子们拥有一颗善良的心,他们爱护小动物,关心身边的朋友,甚至愿意和陌生人分享笑容。这份善良源于纯真的心灵,不计较得失和付出。孩子的心灵如同一片澄澈的湖泊,不受尘世的扰攘,泛着淡淡的光华。
  • 在人际交往中,会有很多摩擦,心里总会有一些放不下的东西,总想和别人争个我对你错,在坚持自我中不肯退让。那种状态很像苏东坡在诗词中说的:“蜗角虚名,蝇头微利……,事皆前定,谁弱又谁强。”
  • 生活中大小事都是训练自信的成长机会,试着从中学习,当我们做到后,总会带来小小快乐与满足感,然而这些小小自我肯定会强化自信心,日积月累的耕耘,使自信更强壮。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