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太在意外界评价 倾听内心的声音 活出自己

作者: 梯谷幸司/译者: 高宜汝

人气 190

判断事物或做决定时的思考模式,会依外在标准及内在标准有所区隔。所谓外在标准,是依自己以外的周遭意见、情报或数据等,来判断会不会顺利或是要不要做。而内在标准,是心里有明确的判断标准,不被周围左右,自己判断会不会顺利或是要不要做。

介绍一个能清楚了解两者差异的寓言故事。那就是《伊索寓言》里的〈龟兔赛跑〉。这是叙述跑很快的兔子跟速度慢的乌龟比赛,结果乌龟赢了的故事。兔子认为,“我即使睡午觉也能轻松赢乌龟啦!”看扁乌龟,沉溺于优越之中,是兔子最大的目的。这个想法正符合外在标准的生活方式。

另一方面,乌龟虽然心情上“想赢兔子”,但是更在乎抵达终点。不管动作慢或其他问题,总之不受兔子干扰,一心一意以自己的步调朝终点迈进。这就是符合内在标准的生活方式。

到目前为止,我发觉当外在标准的动脑方式变得较强时,人就容易生病。若过于重视外在标准,会变得不得不配合周遭的情报去轻蔑自己。一心照着外在标准过活,开始遵从父母、遵从学校老师、遵从上司、遵从朋友、遵从伴侣、遵从小孩……生活完全失去自我。

在这种情况下,根本不是照自己本来的生存目的而活。结果,身体逐渐被侵蚀。

不只如此,照外在标准生活,会依外界的反应、与他人的比较,来判断自己是否顺利。被称赞或是获胜时虽然觉得心安,但是被批评或失败时的压力也会相当大。

无论是外界评价还是与他人比较,都没有所谓绝对的结果,时时都在变化。因此“被批评的话怎么办?”“输了的话怎么办?”之类的不安或恐惧会经常缠身。在外在标准的情况下,容易将外界单纯的资讯解释成批评。

例如谈生意时,合作厂商说“最近,对于如何增加贵公司商品的销量伤透脑筋呢”,明明这只是那个人以自己的价值观说出来的话,自己却解释成“我被批评了,我被取笑了”,结果,在心中留下被践踏般的伤痕。

另一方面,在内在标准的情况下,会将对方说的话解释为单纯的资讯及回馈,不会当成批评。他们会回应:“是的,最近为了销量停滞不前烦恼。不过,从现在开始会扳回一城的。”以此带过话题,完全不会伤害到自己。

我认为要让自己变得不生病,以内在标准生活是很重要的。在心中有明确的标准,基于那个标准来判断所有事物。虽然会听取外界的意见,不过不会因此左右自己的判断。“我是我,你是你”,不害怕去划清界线,就是这种生活方式。

这种生活方式或许会被认为是“自私”“任性”“我行我素”等,可是个人立场就是要坚守到这种程度才不容易生病。

当然,一直都以外在标准活到现在的人,要马上切换成内在标准的思考模式绝对不简单。但只要多加练习,一定能转变成内在标准的生活方式。首先要做的,是时常自问“我想怎么做?”来倾听自己的意见

此外,感觉快要用外在标准来判断事物时,试着去意识自己与外界之间的界线,明确区别出“那是△△的意见。我的意见是○○”。允许自己“活出自己”。在重复这些行为的过程中,就能不受周围左右,找回往原本“生存目的”生活的自己。划清自己与周围的界线,一心朝终点前进!

网站专文)

〈本文摘自:《活出真正的自己,就不再生病》,方智出版。〉

.清理羞愧感 别让他人的批评操纵你的情绪
.情绪摆一边 这样说故事更有人情味更好沟通
.研究:发怒、情绪过激或剧烈运动可引发中风

责任编辑:曾臻

相关新闻
为什么癌症患者会有反常情绪?
问自己一个简单问题 把消极情绪抛在脑后
一天3分钟 让心灵重新开机 摆脱情绪低潮
老爱发脾气?小心情绪化言语伤害亲子关系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