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神奇宝珠“清水珠”

作者:古朴 整理
font print 人气: 539
【字号】    
   标签: tags:

陕西冯翊人严生,家住在汉南。有一次,他到湖北襄阳的岘山去游玩,在山中拾到了一样东西,形状很象一颗弹丸,黑颜色大大的,闪闪发光,看上去通体透明,好似一颗黑水晶。

严生拿去给朋友们看,有人对他说:“这是颗珍珠呀!”严生就把它叫做“弹珠”,放在随身带着的小箱子内,一直带来带去,十分喜爱。

后来,严生到长安去游玩,在春明门遇到一个胡人。那个胡人一见严生,就拦住了他的马头,笑容可掬地对他说:“您的衣袋里有一件珍奇的宝贝,让我看一看吧!”

严生觉得很奇怪,心想我跟他素不相识,他怎么会知道我的衣袋内有宝贝呢?这个胡人的眼力真厉害啊!就下了马,拿出那颗弹珠给他看。

胡人捧着这颗宝珠,高兴得差点要发狂了,他气急说:“这是天下少有的奇珍异宝啊!我愿意出三十万钱的高价向您购买,你就转让给我吧!”

胡人说将“清水珠”放在浑浊的泥水里,一会儿水就变得清清的了。(Fotolia)

严生愈发惊奇起来就问他:“这颗弹珠究竟有什么用处,会值得你出这么高的价钱来买它呢?”

胡人回答说:“我是西域人,要知道这是我们国家的镇国之宝,我们都叫它‘清水珠’。如果将这颗宝珠放在浑浊的泥水里,一会儿那水就变得清清的了。唉!自从我们国家丢失了这颗宝珠到现在,已经三年了,国内的井水全都变得浑浊不清,百姓们吃了都生起病来。所以,我才历尽千辛万苦,跋山涉水,路远迢迢来到中原,到处寻访这颗宝珠呀!今天,果然从您这儿寻到啦!”

说罢,胡人把那颗清水珠放进一只装满浑浊泥水的瓦罐里。果然不一会工夫,瓦罐里的水就变得清清的了,一眼可以望到底。

严生就把清水珠给了那位客人,拿着对方付给他的三十万钱,高高兴兴地走了。@*

资料来源:唐.张读《宣室志》

责任编辑:王书琳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朝的宋必达,在顺治八年,担任江西宁都知县。此县土地贫瘠,百姓贫穷,清泰、怀德两个乡的百姓大多迁徙。宋必达请求尽免赋税,来休养生息。
  • 人生在世,寿夭贪富,虽说命中注定,但也可以靠行善积德来改运。所以说,心为一身之主,心善则命善,心恶则命恶,欲知吉凶祸福,但问自心便知。
  • 有一位和尚在返寺途中,突然雷声隆隆巨响,下起了倾盆大雨。雨势滂沱,看样子短时间内不会停止。和尚着急四望,所幸看到不远处有一座庄园,只好拔起脚步去求宿一晚,避避风雨。
  • 有一天,秀才忽然自己跳进水中,乡亲们惊慌失措,赶快去救他。当他的身躯还只淹没一半时,乡亲们就把他捞救起来了。
  • 人无论在任何一个职位、环境,每作恶一次,前程就会转暗一次,报应只在早晚。只有心存天理,行善事,才会福寿绵延,前程光明。
  • 清朝名书画家郑板桥从小穷苦,四十三岁时,考中了进士,担任了山东范县(现属河南)知县。郑板桥自幼便对穷苦百姓充满感情,做官后更是处处为穷苦人着想。
  • 冥冥中有定数!唐代书生灵魂离体入了冥府,预知三年前程,还阳后果然灵验!书生灵魂离体所见,只预见他此生未来生命之果而未得其因;触发我们深入追索:命运安排的根据为何呢?那么命运不好的,又怎样能改命呢?
  • 有意思的是,子游问孝,孔子强调孝以恭敬为本(孝在于内心的敬爱);子夏问孝,孔子强调的则是外形(容色)的和悦。孔子的这些说法,不是相互矛盾,而是侧重点不同,相互补充的,要贯通理解。
  • “我以前,捉鲍鱼在全个村子是第一名,如果跟塔门老一辈的人说起我的名字都认识,就是最会捉鲍鱼那个!”年届七旬的塔门原居民黎雄(雄哥)回忆童年时光,语气顿时兴奋了起来,“我们没有东西吃,我就下海找吃的,捉鱼、虾啊、蟹啊那些⋯⋯”1950、60年代的塔门岛,千帆竞发,渔获满满,“我们吃不起面包的,是吃鲍鱼、吃海胆长大!”原来那时候的塔门,面包比鲍鱼还矜贵,真是让笔者大开眼界。
  • 孔子为学日深。相传孔子与南宫敬叔至周问礼于老聃,问乐于苌弘。孔子在齐闻《韶》乐,如醉如痴,三月不知肉味。孔子学《易》,穷理尽性,知天命之终始。这个时期,鲁国发生内乱,鲁昭公逃往齐国,孔子也到了齐国,受到齐景公的赏识和厚待,但齐景公不能用孔子,齐国的大夫想加害孔子,孔子逃回鲁国。经过这些磨练,孔子对人生、时世都看得清楚了,所以说“四十不惑”。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