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漫谈】 至简至易,朴素大方--伊秉绶

明训
font print 人气: 67
【字号】    
   标签: tags:

清朝写得一手好隶书的书法家不知凡几,而且每家有每家的风貌,很难想像二百年后的今天,伊秉绶横平竖直,几无律动、装饰,近乎没有“特色”的隶书是被历史留下的其中之一。

伊秉绶(1754-1815)字祖似,号墨卿、 默庵,福建汀州宁化人,人称伊汀州。他出身于书香门第,乾隆五十四年登科进士,曾任惠州、扬州知府。伊秉绶为人正直豁达,清廉且善理政务,是人人称赞的好官。

伊秉绶的书法根基主要来源于秦篆、汉隶,从临摹这些碑刻中涵养出高古的格调。用笔方面,伊秉绶没有汉隶富装饰性的一波三折,取而代之的是粗细变化甚少的平直笔划,落落大方,简练而直率。结构方面,伊秉绶也转化了汉隶的扁平结体,或直或扁,任其自然,看似粗木搭房,实质是严整工稳而又错落有致、疏密得宜的空间安排。

做为清代碑学大师,伊秉绶不像很多碑学书家,为追究“碑味”而在线条上故作斑剥的碑痕,但所呈现出来的磅礡与浑厚的线质,却远非这些故作金石之气的抖动线条可相比拟。

可以说,不故求特色即是伊秉绶书法最感动人的特色,看来至简至易,却永远散发着艺术真挚朴素的本质,书法史怎能错过这样的作品呢?@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话说,曹寅履职的南京,那是十三朝古都,汇聚天下人文精华的故地金陵,更是前朝大明的留都,是前朝风流客、东林党人的云集之地。而读书人读圣贤书,所持有的固执观念,自然是汉人天下,汉家血脉主宰神州。
  • 天下之义理无穷,而人之闻见有限。若专靠记问,则胸中所得,能有几何?若能于旧日所闻的时时温习,如读过的《诗》《书》,听过的讲论,都要反复玩味,而不使遗忘,又能触类旁通,每有新得,就是未曾知道的,也都渐渐理会过来。将见义理日益贯通,学问日益充足。
  • 古中国有个敬老孝亲的传统习俗,就是子女给年迈的父母做寿。即使平民百姓也会吃长寿面、蒸寿桃(面点),贴个窗花什么的。富贵人家就讲究了,《红楼梦》里贾母的80岁大寿,张灯结彩,大摆酒席,还有戏班子唱戏呢!
  • 分析这个人做这个事情的方法和过程、心理和动机。即使为恶的人,也要看他是迫于无奈还是心存恶念,抑或好心干了坏事?至于行善的人,也要看他是真心为善还是沽名钓誉。
  • 颜回十三岁即拜孔子为师,学习、修身十分用功,二十九岁就头发全都白了。孔子曾称赞颜回“不迁怒,不贰过”、“回也,其心三月不违仁,其余则日月至焉而已矣”。“不幸短命死矣”。 他去世的时候,孔子痛呼“天丧予,天丧予”。
  • 陈宣帝陈顼像,出自唐阎立本《历代帝王图》。(公有领域)
    《历代名画记》是唐代张彦远撰写的中国第一部绘画通史,为后世研究中国美术史和传统文化留下了宝贵的史料。
  • 康熙第三次下江南南巡时,经过南京,下榻在曹寅的江宁织造府。曹寅的嫡母孙氏,当年小玄烨的奶娘,出来给康熙磕头。康熙当时拉着她的手,对周围的臣工感慨道:此乃吾家老人也!当时正是春天,厅堂前有萱草盛开,康熙手书“萱瑞堂”,赐给他的孙氏奶娘。
  • 冥冥中有定数!唐代书生灵魂离体入了冥府,预知三年前程,还阳后果然灵验!书生灵魂离体所见,只预见他此生未来生命之果而未得其因;触发我们深入追索:命运安排的根据为何呢?那么命运不好的,又怎样能改命呢?
  • 有意思的是,子游问孝,孔子强调孝以恭敬为本(孝在于内心的敬爱);子夏问孝,孔子强调的则是外形(容色)的和悦。孔子的这些说法,不是相互矛盾,而是侧重点不同,相互补充的,要贯通理解。
  • “我以前,捉鲍鱼在全个村子是第一名,如果跟塔门老一辈的人说起我的名字都认识,就是最会捉鲍鱼那个!”年届七旬的塔门原居民黎雄(雄哥)回忆童年时光,语气顿时兴奋了起来,“我们没有东西吃,我就下海找吃的,捉鱼、虾啊、蟹啊那些⋯⋯”1950、60年代的塔门岛,千帆竞发,渔获满满,“我们吃不起面包的,是吃鲍鱼、吃海胆长大!”原来那时候的塔门,面包比鲍鱼还矜贵,真是让笔者大开眼界。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