彰化磺溪文学奖 多元文化融合的艺文新风貌

【字号】    
   标签: tags:

【大纪元10月14日讯】(据中广新闻报导)彰化县每年所举办的磺溪文学奖,是国内文学创作的年度盛会,今年度吸引数百位“老干新枝”的文学创作者参赛,得奖作品有小说散文、本土文学与新诗创作,充分展现多元文化融合的艺文新趋势。

(李河锡报导)“磺溪文学奖”已迈入第八届,虽然是由彰化县文化局与地方文化界所发起,但是在艺文创作风气逐渐低落的年代,已成为国内文学创作的年度盛会,在数百位参赛作者群当中,有年仅十四岁的国中生,也有六十多岁的长者,呈现薪传与多元的景象。此外县府文化局也趁此时期选录出版优良的作品集,其中长年创作台语诗的林武宪老师,所编撰的《咸酸甜~人生的滋味》,就是要打破一般人对台语粗俗、不入流的刻板印象,用心保存传统河洛古音的优美与意涵,并融入台湾多元文化的历史特质,足以感动人心。 

这一届磺溪文学奖共分成,新诗、散文、小说与报导文学等四类,共有洪庆宗、张碧霞等十八人获奖。彰化县作家作品集,也已出版十四辑、共九十册,县府文化局长林田富,希望能持续推动文学深耕工作,打造文学素养的彰化城。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古人云,人生不如意事,十常八九。其实,用什么样的心态去对待所谓的“不如意”才是关键。杜甫通过观赏春天的美景,与春光做了个约定;“传语风光共流转,暂时相赏莫相违”如果到哪里都有美丽的春光陪伴,那这样的人生还有什么不满足的呢?
  • 隐居独修之人,首先要面对的就是“寂寞”,如果不能克服并去掉它,就无法隐居,也达不到修炼的效果。所以我们来看一看,王维是如何排遣这种“寂寞”之情。当“寂寞”难耐之时,就走出房间,“苍茫对落晖”。虽然是“人访荜门稀”,但作者却认为自己有松、鹤为邻(鹤巢松树遍)。
  • “借问欲栖珠树鹤,何年却向帝城飞。”其中的“(仙)鹤”借指贺知章。言外之意是说,您将来在仙界中自在逍遥,什么时候能飞回来红尘探望我们啊?因为宴会有皇帝在场,贺知章又是四朝元老的前辈,所以李白这首诗用词用典都恰到好处。
  • 宋‧陆游《楚城》:“江上荒城猿鸟悲,隔江便是屈原祠。一千五百年间事,只有滩声似旧时。”古代名家的作品能跨越时空,让我们感受到中华历史的厚重与沧桑。“一千五百年间事”,物亦非,人亦非,“只有滩声似旧时”。
  • “郑公樗散鬓成丝”其实是一句反语;杜甫在之前写给郑虔的诗中曾说:“才名四十年,坐客寒无毡。”这样有才学的人,却被贬官到台州担任司户参军。杜甫担任的左拾遗也是从八品,所以才会拮据到“朝回日日典春衣”的窘迫境地。所以这首诗替郑虔及自己鸣不平。“万里伤心”与“百年垂死”,表面说的是郑虔,这何尝不是杜甫自身的写照呢?
  • 阅读古典近体诗,常可看到“得句”这个词,“得句”是一种创作状态,也就是创作时,在潜意识(下意识)中脑海里闪现出一句诗(或几句诗),可根据所得到的句子马上创作一首诗或几首诗,或记录下来放入诗囊中。如谢缙“濡豪还自适,得句共谁论。”大意是“挥毫作画自得其乐,得到的好诗句又有谁能够分享呢?”
  • 古代诗人常借月光来表达对亲友的思念。李白的诗句:“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亦然。“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因为月亮的清辉是两地共有的,所以这里作者要赠送的是思念之情;因为相隔两地,不能将这浓浓的思念亲手送给你,那我们还是期待在梦中相见吧!
  • 王维《积雨辋川庄作》:“山中习静观朝槿,松下清斋折露葵。野老与人争席罢,海鸥何事更相疑。”其中“鸥鹭忘机”典故出自《列子‧黄帝》,也作者的修行感悟。白居易《放言》:“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辨物如此,识人亦然,不仅成了流传千古的名句,还因此而衍生出了其它名句。如“路遥知马力,岁久见人心。”
  • “巴山夜雨涨秋池”言外之意是说,本身秋天因为天时的关系,河水开始上涨,河道开始畅通,就让人有想回家的冲动,更何况是因夜雨河水都上涨了,河道已经畅通,能不想念吗?而第三第四句中重复“巴山夜雨”四个字,是为了说自己在这个时候最想家。《唐诗绎》评曰:“于寄诗之夜,预写归后追叙此夜之情,是加一倍写法。”
  • 宋玉、杜甫等先贤,将落泊生涯化为优美的诗篇。让我们后人在拜读了这些诗篇后,领略了有可说道的、有可借鉴的、有可受益的传统文化内涵;并重新演绎、弘扬给现今的世人。正如北宋‧欧阳修《感二子》诗中写的:“英雄白骨化黄土,富贵何止浮云轻。唯有文章烂日星,气凌山岳常峥嵘。”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