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俗文化
寺庙建筑之屋脊有分为三段,称为三川脊,包括较高的中脊及两侧较低的小港脊,有起翘的燕仔尾。脊堵主要分为上下马路及脊肚部分,堵肚通常做八仙、人物带骑、花鸟、双凤牡丹等装饰;上马路及下马路,常装饰花草、水族动物及四兽。
黄历的“九月九”是传统的重阳节。“重阳”也叫“重九”,是因为《易经》中把“九”定为阳数,九月九日,两九重叠,谓之重阳,由于“九九”和“久久”同音,有长长久久的含意,因此有长寿之说。重阳节因此又发展为“敬老节”,希望每位老人家,都能富贵长命的意义,曹丕曾书与钟繇曰:“九九乃长寿日,可聚会也。”古人认为是一个值得庆贺的吉祥日子。
黄历八月十五中秋节,俗称八月半,也叫月节,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习俗上,出门在外的异乡人,在这一天也都应该阖家团圆,所以又叫“团圆节”。
中秋应景猜谜
中秋节是中华文化中仅次于黄历新年的一大节日。历来除了吃月饼、赏月以外,还有猜灯谜等活动。特地作了一些谜面助兴。谜面多与历史典故、成语有关。谜底与节日有关。一共有十一个谜面,可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共有七题,每题猜一字,这七字是一首诗中的一句。第二部分,共有四题,也是猜七字,是一吉祥的节日用语。
张羽良:夏之盛典——端午节
古人称五月为“恶月”或“百毒月”,尤其到了端午节时阳光最为炽热,百毒齐出。早自周代的时候,五月五日就是一个重要的日子,以艾草配挂在身上,或者以香蒲叶烧热水洗澡,来达到避邪和防止疫病缠身的作用。
黄历五月五日端午节与新年、中秋节在中国民间传统习俗里,是一年的三大节日之一。端午节又叫“端五节”、“重五节”、“端阳节”。“端”是“开端”、“初”的意思,古人称初一为端一,初五则为端五,五月初五有两个五重叠,所以又叫做重五。黄历是以天干纪年,正月为寅月,二月为卯月,五月则为午月,古人又把初五称为午日,所以五月初五又叫端午。
4月15日,中国古代的女子成人仪式在西安重演,众多观众和媒体记者共同见证了这远去了数百年的中国传统女子成年礼仪,也见证了中华民族传统的优秀礼仪与服饰文化。
寒食节是纪念介子推护驾感人肺腑的故事,传说在春秋战国时,晋国国君晋献公的宠妾骊妃为使自己的儿子继承王位害死了太子申生,又想陷害晋献公的另一个儿子重耳,重耳为了逃避骊妃的迫害,而被迫逃离晋国。
“上巳节”的主要内容原为祓禊,在暮春三月举行,所以也称之为“春禊”。晋以后,三月上巳祓禊的活动逐渐有了变化,人们除了祓禊袪邪,传达对天地的虔诚敬仰外,文人雅士还开始饮宴赋诗。这其中最有名的要算是“曲水流觞”的活动了。
关于元宵节的起源,有很多说法,相传汉文帝在大将周勃戡平“诸吕之乱”后即位称帝,而戡平的日子刚好是正月(元月)十五,那时的夜称为“宵”,而正月十五又是一年的第一个月圆夜,称“元夜”或“元夕”所以,汉文帝就把它定为“元宵节”。因此每逢正月十五这一天汉文帝都会出宫游玩,与民同乐,以示纪念。
做完了境内外的祭仪,也是要送祖灵、拆祖灵屋的时候了。只是好不容易盼到一个大过年,纵使时间也够长,然在临拆际,究也会见离情依依。就在不舍的情况下,邵族人缓了好几天才拆祖灵屋。于此期间,每晚仍有一些族人到祖灵屋前传唱,让心贴慰祖灵,也让祖先传留的事迹再一次回荡在夜色中。
随着时日渐过,换年祭也届临尾声。如同是大年初一,清早族人们将自家的公妈篮和糯米蒸饭持至会场,由先生妈行名为“mulalu minrekus”最后祭仪式,告禀祖灵祭典行将结束,请享饭食并续庇佑族人康安农作丰收。
在人类的祭仪上,总存在着人神与人灵的互动,台湾原住民大都住居于山陬海边,对于所生存生活的地域,自有其一定的规仪。譬诸阿美族人的海祭(捕鱼祭)、达悟族人的飞鱼祭、邹族人的战祭、卑南族人的大猎祭等等莫不与栖居环境有关。
大年初二, 一早是行狩猎仪式,由于时空转换,邵族人的猎场多已不显,且而狩猎已非如往昔重要,因之现今的狩猎仪式已为象征性。
台湾民间习俗中,吃完尾牙,就开始筹备过年,而过年前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二十四送神”,将众神送回天庭后,才开始大扫除;不过,中国北方习俗则有吃腊八粥的习惯,吃完腊八粥准备过年,中国的“二十四送神”,送的则是厨房里的灶神,不像台湾民间习俗“送众神”。
新年就要到了。大家都知道,新年是我们华人一年之中最热闹、最隆重的节日。传统上,如果从腊八开始的制备年货算起一直到正月十五的元宵节,历时有一个多月。
如同是要在石音中溯往,也仿若是要体识日月潭水的沃美,循依着那飘荡于气流中的缥缈杵声,我走入了邵族。……
大寒是一年二十四节气里最后的一个节气,因为比小寒还要冷所以称作“大寒”农民历书说:“斗指葵为大寒:时大寒栗烈己极,故名大寒也。”
冬至是很重要的节气,也是个很重要的节日。这一天的白昼短,夜晚最长;民间以“冬节”、“长至节”、“亚节”、“长日”称呼它。历书记载:“斗指戊,斯时阴气始至明,阳气之至,日行南至,北半球昼最短夜最长也。”
大雪是黄历十一月的节气,在中国大陆,每当仲冬时,气温降到零下,雪花纷飞,大地像铺了白色的地毯,所以叫大雪。农民历上说:“大雪:节气名;小雪后十五日,斗指甲为大雪,斯时积阴为雪,至此栗烈而大形于小雪,故名大雪也。”此时黄河流域,见有积雪,北方呈现雪飘迷人的景观,农谚说:“大雪冬至雪花飞,搞好副业多种肥。”人们盼着大雪节气中看“瑞雪兆丰年”的好兆头,可见大雪节气的到来,预示着来年的吉祥否。
台湾游行文化 艺阁艺术
艺阁是一种以搭设人物、布景为主题的戏阁,全名为“诗意艺阁”,相传是由庙宇信徒从泉厦引进台湾,至今约有3百年历史。
2006年11月4日,香港石澳,孩子们身着多彩服装参加太平清醮节期间的游行。太平清醮节是许多社区(特别是农村社区)举行的一种道家祭祀仪式,意在驱赶恶魔,每年或多年举行一次。石澳的这种仪式是每10年举行一次,一次持续5天。在这期间,许多地区都只吃素食。
“天公落水”大概是客家山歌中,最广为台湾民众所熟悉的客家山歌旋律,即使不是客家人,许多人也都能哼上几句。山歌一词被学者公认是起自唐朝的竹枝词,并以竹枝词做为山歌的起源,李益说:“无奈孤舟夕,山闻竹枝。”便是一例。山歌是客家文化中相当重要的一部分,山歌中的“山”字,可当做乡野、民俗来解释,它和宫廷中的“雅乐”是相对的。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孟浩然《过故人庄》:“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就反映了古人过重阳宴饮友人,赏菊的风俗。
登高赏菊话重阳
秋意深深,枫叶红,又到了黄历九月。九月九日,俗称“重阳节”又叫“敬老节”。古人认为数字一、三、五、七、九为“阳”,二、四、六、八为“阴”,九为阳数,日月皆为九就称为“重九”、或“重阳”。
万头钻营的人们竟然个个静脉专注的眼神看着台上的布袋戏偶表演,这使我深刻地自然而然的着迷,谁有如此大的魔力,竟能吸引成千上万人的精神与魂魄,使我深感好奇不已,很想一窥其中的堂奥!
中秋月圆人团圆【风俗篇】
悄悄的,随着八月淡淡的桂花香,中秋节也飘然而至了。有夜色为伴,月亮总是美丽的;满怀心事有月亮倾听,也是动人的。诗人总爱对着圆月吟诗作赋,使月亮被蒙上了一层神秘、朦胧的美,更添加了中秋节的浪漫情怀。
【中秋话月】(下)月亮──你有什么秘密在瞒着我
中秋又至,天上那圆圆的月亮,却有无数秘密有待我们去揭开。
【中秋话月】(上)令人向往的美丽传说
中秋节是个充满了诗情画意,又富含浓浓人情味的节日。“中秋”一词,最早出现于《周礼》︰“中春,昼击土鼓,吹豳诗以逆暑;中秋,夜迎寒,亦如之。”所谓中秋,是因我国古代时把黄历每季定为三个月,分别是孟、仲、季。因为黄历八月十五是秋季的正中,故八月十五被称为“中秋”,或“仲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