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文化天上來 服飾神韻譜春秋(上)

辛慧
font print 人氣: 253
【字號】    
   標籤: tags: , ,

中國歷朝歷代的文化各有千秋,多彩多姿,蔚為奇觀,令人驚嘆。由服飾可見一斑。

中國古代服飾既是中國傳統文化的象徵,同時也是中國歷代文化藝術的組成部份。在中國悠久的文明歷史中,服飾文化一直是其重要的篇章。神州文化源遠流長,輝煌燦爛,服飾文化璀璨華美,豐富多彩。中國歷史上有眾多的朝代,其服裝也隨著不同的朝代而改變,隨著不同朝代的衰亡而退出歷史舞台。

隨著改朝換代以及時間的推移,中國服飾不斷地變化,不僅朝代之間也有著明顯的區別,同一朝代的不同時期也有不同的變化。古樸莊重的秦漢服飾,華貴富麗的大唐服飾,娟秀精巧的宋朝服飾,高雅堂皇的明朝服飾,華美雅緻的清朝服飾,等等。

根據記載得知,在黃帝堯舜時期開始出現了衣裳。古代殷商時期,已經開始有了文字,那時的文字80%是象形圖畫,可以書寫但也有特別的讀法。從甲骨文中我們見到了王、臣、牧、奴、夷等帶有階級意識的字樣;也有衣、履、黃裳、袂等反映服飾著裝的字樣。從出土的裝飾變形人物形象中,看到的玉珮、玉環、耳墜、項飾、笄、梳,以及絲綢、麻布和銅飾,而精美的飾物和考究的衣物均為貴族所有,絕非奴、夷所有。

由於衣服的逐步完善,又不斷出現衣、裳、冠、履、帽、襪等服飾形制,服裝逐漸從開始的單純的實用功能,出現了裝飾點綴,這明顯地反映在「十二章紋」標誌的出現。

從《周禮》、《禮記》和《儀禮》等史書中,一些服式形制的依據使我們認識到,人類的衣著是從無到有,由簡入繁,變化的。殷商時期在「禮」、「樂」、「儀」和服飾等方面尚未強烈地反映出等級之差,在西周就更加明確了。服飾的界限越發清晰,品種類別也相應地增加,像宮室中拜天地、敬神時專有禮服,上朝大典時專用朝會服、軍事之用專有從戎服,婚嫁之時專用婚禮服,弔喪時又有喪事服等等。

衣裳雖按舊制,採用上衣玄下裳黃,但在官職服飾中增加了裳前襟的大帶(大帶是用絲織或緙製成,寬四寸,大帶服用時在革帶上)、玉珮(以玉為原料,以絲帶連繫腰間的掛飾)。另外在服色上也開始有了等級差別。

戰國時期,戰國七雄齊、楚、燕、韓、趙、魏、秦各諸侯國的服飾相應地產生一些變化。所謂「繞衿謂裙」就是指這種沿寬邊的下身纏繞式的肥大衣服。其纏繞是將前襟向後身圍裏的式樣,反映了古人設計思想的靈活巧妙,即採取橫線與斜線的空間互補,獲得靜中有動和動中有靜的裝飾效果。製衣用料輕薄,為防止薄衣纏身,採用平挺的錦類織物鑲邊,邊上再飾雲紋圖案,這即是「衣作繡,錦為沿」,將實用與審美巧妙地結合,充份體現了古人設計的智慧與聰敏。

秦漢時期,服飾變化也是極大。秦始皇受陰陽五行學說的影響,相信秦克周,應當是水克火,因為周朝是「火氣勝金,色尚赤」,那麼,秦勝周,就應該是水德,色尚黑,這樣,在秦朝,黑色為尊貴之色,衣飾也以黑色為時尚顏色了。

在西漢時期二百年之中,服飾實行「深衣制」。其特點是蟬冠、朱衣、方心、田領、玉珮、朱履。所服總稱「禪衣」。禪衣是單層的外衣。朝服用黑色,做為祭服,限用紅色鑲邊。從形式上官民服用無差別,但從原料和顏色上,卻可明顯顯示等級的不同。以衣襟分類,可以劃分兩種:一為曲裾禪衣,即開襟是從領曲斜至腋下;一為直裾禪衣,是開襟從領向下垂直。這種服式由於既長且寬在男子服式中較為普遍。

東漢自公元25年一公元200年光武帝時期,以赤色為最尊,標明漢朝應有的「火德」。到永平二年繼續倡導,著祭服時,內用白色布帛的中衣,必以紅色緣邊,與赤襪、赤潟相配。並制定百官以「五時服色」隨季節更換服裝。按「四時」迎氣,立春之日於東郊,此時的車和服裝用青色;立夏之日迎夏於南郊,車和服飾色皆赤;立秋之日迎秋於西郊,車和服飾色皆黃;立冬之日迎冬於北郊,車和服飾色皆黑。

根據《宋志》記載,「漢承秦制,冠有十三種,魏晉以來不盡採用,比如法冠、長冠、巧士冠、高山冠、方山冠、建華冠、卻敵冠、武冠、卻非冠、進賢冠等」。漢代男子規定以冠式不同來區別等級和地位。

漢時勞動女子總是上著短襦,下著長裙,蔽膝之上裝飾腰帶長垂。漢代勞作男子常服是上身著襦,下身著犢鼻褲,並在衣外圍罩布裙;這種裝束不分工奴、農奴、商賈、士人皆同。

--轉載自明慧網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服飾不僅隨著代朝改變,也反映了不同朝代的文化,從中更體現出不同時期人類被賦予的智慧...
  • 「全球漢服回歸設計大獎賽」的宗旨,在於推崇植根於五千年中國歷代服飾文化的淵源內涵和底蘊。並找出適用於現代人生活的穿著要求和注重實用性的設計重點;本著源承古人「仁、義、禮、智、信」的行為規範和純善純美的價值取向,在今天流行時尚光怪陸離的大千世界裡,尋回漢服源遠流長的珍貴服飾禮儀文化。
  • 古人的思想意識、行為方式反映著「天人合一」的理念,它體現在各種中國傳統文化之中,中國傳統服飾就是其中之一…
  • 綠茵之上,樹蔭之下,小溪淙淙,鳥飛鸝鳴,幾位女子身著素雅碎花裙,沿石階淺笑細語而過,翩躚步態盈輕,莞爾一笑娉婷…… 她們穿的便是「藝術家時裝」新推出的首款印花連衣裙 。這款裙裝猶如一陣清風,又像一股冰泉,帶來了涼爽與甘甜。看似平凡無奇,而這款連衣裙正是神韻藝術總監兼設計師D.F先生為「藝術家時裝」(Artist Fashion)設計的首款連衣裙。
  • 漢服服飾璀璨華美、豐富多彩,代表中華民族華麗、優雅、博大的氣質……
  • 中原大地自古被稱為「神州」,五千年的歷史壯麗輝煌,神蹟處處可見。《易經‧繫辭》:「黃帝堯舜垂衣裳而天下治,蓋取諸乾坤。」早在黃帝時代,古老華夏的服飾即具有相當規模。而且服飾形制取諸乾坤天地,它的內涵非同尋常,也屬於「神傳文化」之一。
  • 遠看是一道風景,近看是一種風情,細看處處都是功夫,這就是旗袍,一款中國風濃郁的經典服飾。在很多西方人眼中,旗袍無疑是東方服飾文化和美學的典型代表。其實,旗袍是中西文化兼容並蓄的經典範例。
  • 漢服、和服與《權力的遊戲》戲服。(Ally愛麗授權視頻截圖)
    可能很少人知道,美劇《權力的遊戲》的服裝設計和中國漢服之間有聯繫。《權力的遊戲》的服裝設計師在劇中借鑑了很多亞洲元素,但是其中有一個非常明顯的錯誤,他們的前襟和領口全部都是左衽,也就是穿反了。那麼漢服為什麼都是交領右衽?什麼情況下會左衽呢?這是否是《權力的遊戲》劇組悄悄鋪墊的一條隱線?
  • 十八世紀是個變化很大的世紀。啟蒙運動、工業革命以及法國大革命都發生在這個世紀。在服飾方面,法國大革命也成為西方服飾產生巨大變革的分水嶺,在大革命之前,歐洲服飾一如其他的文化領域,流行著「洛可可風格」,這是一種在巴洛克風格的基礎上加以誇張變形,使服飾更加繁複奢華的風格。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