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識份子的道德良知

智真
font print 人氣: 25
【字號】    
   標籤: tags:

辛棄疾,字幼安,號稼軒,南宋傑出的愛國詞人。他在國家和民族面臨危難之時,以天下蒼生為己任,維護正義,揭露社會時弊,以文言志,反映出知識份子所應有的使命感與道德良知。

辛棄疾出生時,他的家鄉山東歷城(今山東濟南)就已經淪陷在金兵手中。他童年時祖父常給他講北宋滅亡的慘痛歷史,並帶著他登上高山,眺望祖國的大好河山,辛棄疾目睹了百姓流離失所和被壓榨的痛苦生活,從小就立下恢復中原、報國雪恥的志向。他博覽群書,文才出眾,又習武藝,渴望能「上馬擊狂胡,下馬草軍檄」。

在金朝完顏亮再次大舉南侵時,二十一歲的辛棄疾組織起了一支兩千多人的抗金義軍,並與濟南耿京抗金義軍匯合。辛棄疾寫表率眾歸宋,他親自將表章送到建康,宋高宗欣然接受了這支抗金隊伍。

辛棄疾北歸途中得知耿京已被叛徒張安國謀殺,張安國帶金兵已衝散義軍。辛棄疾非常著急,他率領五十多人闖入五萬人的金營,生擒張安國,義正辭嚴的說動上萬士兵反正,押解張安國回到建康,交給南宋朝廷處決。辛棄疾驚人的勇敢和果斷,轟動南宋朝野,名聲遠播,「壯聲英概,懦士為之興起,聖天子一見三歎息。」(洪邁〈稼軒記〉)

辛棄疾授職承務郎,面對國土淪陷、生靈塗炭,他不顧官職低微,多次上表。他寫的〈九議〉、〈美芹十論〉等奏疏,字字珠璣,對世事局勢進行嚴謹的剖析,提出收復失地、統一中國的具體策略,並闡述了內修德政、廣開言路等治國安民之道,這些對當今社會政治仍然有深遠影響。他的建議受到百姓稱讚,廣為傳誦,卻未被腐敗和畏縮的朝廷當權者所採納。

宋孝宗即位後,任辛棄疾為潭州知州兼安撫使,讓他鎮壓當地盜賊。辛棄疾首先上疏朝廷反映民間疾苦:「田野之民,郡以聚斂害之,縣以科率害之,吏以乞取害之,……民者,國之根本,而貪濁之吏,迫使為盜。希望朝廷深思致盜之由,講安穩民生之策,無徒恃平盜之兵。」這個札子獲得宋孝宗詔獎。

辛棄疾接著奏請創建湖南飛虎軍,打算以此作為抗金力量,得到朝廷允許。居民參軍踴躍,紛紛主動資助,盜賊不解自散,迅速成立了二千步兵、五百騎兵的飛虎軍隊伍。這支隊伍在抗擊金軍中立下赫赫戰功,四十餘年猶為勁旅。

辛棄疾才幹出眾,但他剛正不阿,多次拒絕權臣韓冑請寫作文,不與黑暗勢力同流合污,受到權臣排擠而遭貶,但他仍繼續寫文宣傳抗金主張。他很佩服弘揚德政的理學家朱熹,朱熹體恤百姓,支持抗金,後因抨擊韓冑而被罷官,其理學被誣陷為「偽學」。

朱熹死後,朝廷嚴令禁止其朋友、門人到考亭會葬,辛棄疾義無反顧,不怕株連,親去祭奠並作祭文:「所不朽者,垂萬世名。孰謂公死,凜凜猶生!」他用杜甫的詩稱頌朱熹「爾曹身與名俱滅,不廢江河萬古流」,表現出他在是非面前的明確選擇和做人原則。

辛棄疾一生寫了大量詩文,在已收錄的宋詞中,他是詞作量最多的詞人之一。他寫的「醉裏挑燈看劍,夢回吹角連營。八百里分麾下灸,五十弦翻塞外聲,沙場秋點兵。」(〈破陣子〉)描繪了將士們金戈鐵馬、氣吞萬里如虎的英雄氣概;他寫的「要挽銀河仙浪,西北洗胡沙。」(〈水調歌頭〉)表現出「試手補天裂」的勇毅和豪邁,他寫的「何處望神州?滿眼風光北固樓。千古興亡多少事?悠悠,不盡長江滾滾流!」寫出了面對流逝歲月抒發報國之志的感慨。

「鬱孤台下清江水,中間多少行人淚。西北望長安,可憐無數山!青山遮不住,畢竟東流去。江晚正愁予,山深聞鷓鴣。」(〈菩薩蠻〉)他的詞作之所以光照千載,在於他反映了所有愛國人們的共同心聲,在於他無論自己處何逆境,都能夠把國家和百姓的利益放在首位。

在浩瀚的歷史長河中,在滄桑的興亡輪迴中,無數仁人志士堅守著道德和節操,表現出中華民族的傲岸風骨和浩然正氣,就憑著崇高的道德與氣節,我們的民族才能夠在風浪裏撥開雲霧,繼續前行。

今天,社會風氣在急速的下滑,有多少文人受名利驅使而成為說假造假的御用文人,又有多少人為了一己之私而違背了天理良知,讓我們履行匡扶正義的天職,堅定為善的意志,勇敢承擔起維護真理的使命!

--轉載自明慧網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梅花詩的作者是北宋易學家邵雍,他字堯夫,謚號康節..............
  • 李白他的名號「青蓮居士」,還是自稱「謫仙」,都表示他的生命來源非同一般。他媽媽生他之時夢見太白金星..............
  • 中華大地被稱之為神州,從盤古開天地,女媧造人,燧人、伏羲、神農三位神人的出現,神也將陶器製造傳給了人。陶瓷中蘊含著不同時代的文化,凝聚著歷史的真實;各個朝代中陶瓷器的造型、製作工藝以及裝飾,其工藝水準和藝術品味以及獨特的韻味和魅力,都無不體現出不同朝代之特點以及蘊含其中的文化內涵。
  • 製陶是中國最古老的一種手工業,西周青銅器銘文中就有了「陶」字。
  • 秦代陶塑突顯生動、開朗、寫實的風格,西安發現的秦始皇陵兵馬俑,形象生動逼真,充分顯示出秦代陶塑的精湛技藝。
  • 漢代時期的陶製品無論在質地、品種、工藝以及裝飾手法等諸方面都非常繁盛。
  • 三國、兩晉時期,江南陶瓷業發展迅速,相繼在蕭山、余姚一帶出現了越窯、甌窯、婺窯等著名窯址。
  • 唐代手工業產業的空前繁榮,這與當時朝廷對手工業發展的重視是分不開的,官府設置「將作監」、「少府監」等政府機構,對陶瓷、金工、漆器、染織等進行管理。
  • 五代十國時期的陶瓷業大有進步,宋代陶瓷清麗高雅,色澤柔美自然,造型簡練,挺拔秀麗。
  • 元朝陶瓷業基本上承襲了前代舊制,但出現了青花、釉裡紅兩種極具特色和名貴的品種。自明朝開始,景德鎮已成為「天下窯器所聚」;「有明一代,至精至美之瓷,莫不出於景德鎮」;「晝間白煙掩空,夜間紅焰燒天」的瓷都。宋應星在《天工開物》中也有較為詳細的描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