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風悠悠:晏子的故事

嚴謹
font print 人氣: 432
【字號】    
   標籤: tags:

晏嬰,字平仲,春秋時代的齊國大夫,夷維(今山東高密)人。他曾輔助齊靈公、齊莊公、齊景公,因他為人節儉,注重身體力行,受到齊國人尊敬。晏嬰擔任齊國宰相後,每次吃飯,不吃兩道肉食,他的妻妾不穿貴重的錦帛。他在朝廷時,一旦國君和他說話,就正言以對;國君不與他說話時,就肅立在那裡。國家有道,他就順從國君的命令;國家無道的時候,他就權衡國君的命令,然後正確行事。正因為他這樣做,使齊國在靈公、莊公、景公的三個時期,在各諸侯國中,齊國的名望都很高。

越石父(人名)有才能,但正被拘囚服苦役。晏子外出時,在途中碰上了越石父,他便用自己所乘馬車的左邊的馬,把他贖了出來,並一道乘車回家。回家後,晏子沒有向越石父打招呼,便進入內室。過了很長時間,晏子仍未出來,越石父便請求離去。

晏子感到很驚訝,連忙整理好衣帽,向越石父道歉說:「晏嬰我缺乏仁德,但我把你從厄難中解救出來,你為何那麼快就要離開我呢?」越石父說:「話不能這樣說。我聽說:君子可以在不瞭解自己的人面前,受委曲;而在知道自己的人面前,就必須能伸展自己的意志。剛才我在被拘役時,因為他們並不瞭解我。而你既然瞭解我,並把我贖了出來,就可以稱為知已。你既然已是我的知己,而又待我無禮,那我還不如仍被人拘役的好。」晏子聽了,立刻承認了自己的過失,於是把他請入內室,並把他作為上賓看待。

晏子擔任齊國宰相時,有一次出門,他的車伕的妻子,從門縫中,偷看他丈夫的樣子。她的丈夫,因為做了宰相的車伕,車上面罩著大蓋,駕著駟馬,所以便意氣風發,感覺很滿足。車伕回家後,他的妻子請求離開他。車伕問是什麼緣故,他的妻子回答說:「晏子身高不足六尺,卻擔任了齊國的宰相,名揚諸侯。今天我看他出去時,思慮深沉,常常顯出很謙虛的樣子。而你身高八尺,只不過是他的車伕,思想上卻以此為滿足,顯示出傲慢得意的樣子。我為你的行為,而感到羞恥,就是因此請求離開你。」她丈夫從此以後,就開始收斂自己,變得謙虛慇勤起來。晏子感覺很奇怪,就問車伕為什麼?車伕如實告訴了他。晏子就把車伕,向朝廷推薦,讓車伕當了大夫。

太史公說:「當初晏子在莊公的屍體上哭泣,盡到了禮節,然後才離去,這難道就是那種『見義必當勇為;見義不為,謂之不勇』的人嗎?他經常勸諫國君,甚至觸怒國君,他就是這種『在朝堂之上,就要盡忠;回到家裡,就內思補過』的人啊!假如晏子現在仍然活著的話,我即使替他做一個執鞭趕馬的僕從,也心甘情願啊!」

(事據司馬遷《史記•管晏列傳》)@*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千鑿萬擊出深山
    烈火焚燒若等閑
    粉身碎骨渾不怕
    留得清白在人間
  • 方孝儒在就義前,作絕命賦道:“天降亂離兮,孰知其由;奸臣得計兮,謀國用猶;忠臣發憤兮,血淚交流;以此殉君兮,抑又可求?嗚呼哀哉,庶我不尤!”朱棣處死方孝儒後,仍不解心頭之恨,下令滅他十族。
  • 宋弘答道:「我聽說『貧賤之交不可忘,糟糠之妻不下堂』」。聽了這話,光武帝也就明白了宋弘的想法。於是他對公主說:「此事不成。」
  • 明代有一個著名的文學家名叫茅坤(西元1512-1601年),字順甫,號鹿門,是浙江人。他提倡學習唐宋古文,他評選的《唐宋八大家文抄》在當時和後世有很大影響。現在我們常說的「唐宋八大家」也就是由此而流行於後世的。其實茅坤留給後世的不僅是他的文章,還有他高尚的道德品質。下面我就講一個青年時的茅坤堅守人倫,拒絕色誘的故事。
  • 鄔尚達,是明朝時代的福清縣(在今福建省東部沿海地區)人,年輕時性格剛強,擔任下屬官吏後,在藩司辦事,因他為官清正廉潔,升為任丘尉,執法嚴明。
  • 明朝憲宗成化五年(公元1469年),文選郎中陳雲等人,被屬吏揭發,都被罷官入獄。吏部尚書深知黃孔昭廉潔,把他調到文選司,九年提升為郎中。按照慣例,文選郎中是朝廷選拔人才的主要負責人,大多閉門謝客。
  • 劉巴,字子初。少年時即以才名,聞諸遐邇。但為人孤傲,不願輕易屈身就人。荊州牧劉表,曾幾次召他為官,他都不肯答應。劉表本來與劉巴的父親劉祥關係惡劣,劉巴又屢次拒絕到他麾下任職,於是劉表便起了歹意。一次,他派人拘捕了劉巴,暗中又唆使劉祥原來的親信,多次向劉巴通風報信,說:「劉表想殺掉你,不如和我一起逃生。」劉巴聽後,心想:偷跑非君子之所為;不為所動。劉表才決定不殺他。
  • 劉佐護送母親和弟弟們一起北上,渡江時大風驟起,當時劉佐十五歲,他哭著禱告上蒼說:「我願意替代我的母親和弟弟們去死。」風愈刮愈猛,劉佐準備投水自盡,以自身去替換母親和弟弟們的平安。撐船的人死死抓住他不放。
  • 上元初年,京師乾旱,一斗米要值數千錢,人民死亡的很多。李皋籌計俸祿不足以養活全家,急忙申請調外官,貶職任溫州長史。不久就代理知州。當年農業歉收,溫州官倉存有官米幾十萬斛,李皋準備用來救濟災民,吏員不敢奉行,叩頭請求李皋等候皇上的旨意。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