滄桑千年的湖南嶽麓書院

楚天 整理
font print 人氣: 12
【字號】    
   標籤: tags:

在湖南長沙岳麓山的清風峽入口處,矗立著一座古老的書院,它就是宋代四大書院之一的岳麓書院,自唐末五代創辦以來,歷經宋、元、明、清各代至今,滄桑千年,弦歌不絕, 故世稱「千年學府」。
  
岳麓山風景秀麗,早在東晉時,陶侃便在岳麓山建杉庵,唐代裴休、杜甫等也都曾在此開捨結廬。至北宋開寶九年,潭州太守朱洞在此創建岳麓書院,後宋真宗賜書「岳麓書院」四字門額,書院因此名揚天下。書院在金人入侵的戰火中被毀壞,經南宋高宗重新修復,南宋孝宗年間,理學家張張栻到書院主持,朱熹也趕來講學,並手書「忠、孝、廉、節」四字,並以刻石嵌於講堂的兩壁。書院因此更加興盛,鼎盛時期,有「道林三百眾,書院一千徒」之盛況。
  
後來明世宗御賜「敬一箴」,清康熙和乾隆分別御賜「學達性天」和「道南正脈」額。史書將岳麓書院同孔子在家講學處相提並論,稱之為「瀟湘洙泗」。清光緒29年,書院改為高等學堂,1926年改為湖南大學。
  
中國書院多建在山清水秀之處,岳麓書院也不例外。三面環山,面臨湘江,四周古木參天,環境清幽典雅。岳麓書院佔地面積約2萬平方米,現存建築大部份為明清所建,分為講學、藏書、供祀三大部份,主體建築有頭門、二門、講堂、半學齋、教學齋、百泉軒、御書樓、湘水校經堂、文廟等。大小院落,交錯有序;亭台樓閣,古樸典雅;院內種植花木,院後林木繁茂。
  
書院大門仍保持著舊日的「岳麓書院」四字門額和「惟楚有材,於斯為盛」的對聯,頗有氣勢。講堂為書院主體建築,又稱忠孝廉節堂,是書院山長聚眾講學之處,建築呈單簷歇山式,十分寬敞開闊,正中設立講台,後為屏風,上書張栻的《岳麓書院記》。正廳兩邊是朱熹的「忠孝廉節」手書石刻,屏風上方高懸康熙、乾隆皇帝「學達性天」、「道南正脈」兩塊御匾。
  
岳麓書院保存有大量的歷代碑匾文物,如唐代書法家李邕撰文並書寫的「麓山寺碑」;有「三絕」之稱的江夏黃仙鶴勒石刻篆,文、書、刻石都十分精美,為世人所看重,屬著名唐碑之一;此外還有明清各代帝王、文人、學者所書碑刻,如明刻宋真宗手書「岳麓書院」石碑坊等,都是珍貴的歷史文化遺物。

典雅樸實的岳麓書院具有深刻的湖湘文化內涵,歷史上眾多的文人學子在岳麓書院求學,僅清代就有陶澍、魏源、左宗棠、曾國藩、郭嵩燾等著名學者或朝廷大員是從岳麓書院出來的。當時與河南「嵩陽書院」、江西「白鹿洞書院」,河南的「應天書院」並稱宋代四大書院。@*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鄭國渠雖是人工鑿成,卻遵循著自然規則,引涇水入洛河,歷時兩千年,是中國古代最宏大的水利工程之一。
  • 京杭大運河也稱大運河,在中國歷史上扮演著一個不容忽視的角色,深深的影響了歷史上的每一個朝代。
  • 諸葛八卦村由諸葛亮二十七世孫諸葛大獅於元代中後期營建以來, 已有600多年的歷史,雖歲月遷移,人事代謝,迄今總體格局未有巨變,堪稱中國古建築史上一大奇觀.................
  • 邗溝是聯繫長江和淮河的古運河,中國最早見於明確記載的運河。又名渠水、韓江、中綠水、山陽瀆、淮揚運河、裡運河...........
  • 「坎兒」即井穴,它是把盆地豐富的地下潛流水,通過人工開鑿的地下渠道,引上地灌溉、使用。
  • 芍陂——淮河流域古陂塘灌溉工程,又名安豐塘,是中國古代著名的四大水利工程(安豐塘、漳河渠、都江堰、鄭國渠)之一。
  • 古人言:「治水之巧妙,莫如靈渠者」。靈渠整個工程由鏵咀、大小天平(分水壩)、南北渠、秦堤、洩水天平(洩水壩)、陡門(船闡)等部分組成。
  • 千年古建築南安陂有三大特點:選址適當、設計合理、結構完整,整體性強。
  • 書院是唐宋至明清出現的一種由私人或官府所設的聚徒講授、研究學問的場所,積聚大量圖書,伴著朗朗書聲與淡淡墨香,書院成為歷代大儒學者們的講經論道之所,文人學士們的嚮往之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