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官軼事錄:「廉正」耿九疇

楚天 整理
font print 人氣: 111
【字號】    
   標籤: tags:

耿九疇(?—1460),字禹范,河南廬氏人,明朝永樂二十二年進士。歷官給事中、兩淮鹽運同知,出鎮陝西,轉右副都御史、都御史、江西布政使,擢南京刑部尚書。以議論朝政得失,能務大體,頗有聲望。

正統初年,耿九疇出任兩淮鹽運司同治。為革除舊弊,擬五條措施上奏皇帝,批准後以律令下達施行。後來,由於母喪離職,鹽民數千人呈請皇帝留任。自耿九疇離任後,兩淮的鹽政又鬆弛了下來。

正統十年(1435),耿九疇起復後任都轉運使。他為政清廉,生活節儉,無其他嗜好,公事之餘惟焚香讀書,廉潔之名,婦孺皆知。一次,耿九疇在水邊感歎的說:「水這樣清啊!」旁邊一個小孩子說:「水清不如耿使君清。」後任刑部右侍郎。任內耿九疇不顧權貴阻撓,辯清了許多疑案。

景泰元年(1450),皇帝又命他兼理兩淮鹽政。接著奉命審查各府重要囚犯,多數冤案得以平反。景泰三年,耿九疇代陳鎰鎮撫陝西,發現都指揮楊得青等私自奴役兵卒,上奏彈劾並奉詔進行了處治。

一次,邊將提出要增加臨洮諸衛的戊兵,耿九疇說:「邊城士卒並不少,只要將帥嚴肅紀律,賞罰嚴明,則人人可奮勇禦敵。否則,再增戊兵,不過多耗費些錢糧而已。」從而說服了邊將。

當時,邊疆農民春夏在原籍耕作,一到秋冬,為躲避外族侵略,便舉家遷移到塞內。耿九疇說:「邊將的職責是抵禦外族侵略和保衛邊民的,今邊民顛沛流離,要邊將何用?」下令守軍加強防衛,邊民得以安居。

天順初年,在朝中議事時,皇帝對周圍的侍臣說:「九疇,廉正人也。」天順四年(1460),耿九疇病逝,諡清惠。@*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三國魏文帝曹丕在位時,胡質為荊州刺史,他為官清廉,不經營家產私業,家中沒有多餘的財產。更為難得的是,他的兒子胡威也和乃父一樣。人物
  • 東漢中後期,朝臣上下極其腐敗,卻也有出淤泥而不染的清官,會稽(今紹興東南)太守劉寵就是其中一個。據《越中雜識》記載,劉寵,字祖榮,東萊牟平人,以明經舉孝廉。東漢桓帝時,拜授會稽太守。人物
  • 杜暹,唐朝名臣,他以考取明經出仕,初被補授婺州參軍,唐玄宗時任鄭縣縣尉、監察御史、安西副都護、光祿大夫、中書門下平章事等職。 人物
  • 範景文,字夢章,明代人,萬曆年間進士,歷任明朝兵部侍郎、工部尚書、內閣大學士等要職。範景文為人剛正不阿,為官清明廉潔,因政績突出,升任工部尚書,深得皇帝的恩寵。人物
  • 据明代馮夢龍的《智囊全集·知微卷五》載,東漢的龐仲達在為漢陽太守時,很重視轄區賢達人士的興革意見。
  • 據《後漢書‧羊續傳》載:羊續,後漢泰山平陽(今山東泰安)人,為官清廉奉法。靈帝中平三年(公元186年),羊續被任命為南陽郡太守。在此之前,江夏兵趙慈反叛,殺死了原任南陽太守,並攻陷元縣,一時間人心惶惶。羊續毫不畏懼,身邊只帶一個小書僮微服前往,他「觀歷縣邑,采問風謠,然後乃進。」到任後,快刀斬亂麻,迅速平定叛亂,人民歡欣鼓舞,得以安居樂業。
  • 陳璸(公元1665年-1718年)字文煥,號眉川,廣東雷州南田村東湖村人。他於清康熙三十三年(公元1694年)考取進士,歷任福建古田知縣、台灣知縣,刑部主事、兵部郎中、四川提學道、台灣廈門道、偏沅巡撫、福建巡撫等職,並曾兼攝閩浙總督。尤在台灣任職最長,對台灣的開發卓有貢獻。
  • 陸績(公元187年—219年),字公紀,吳郡吳縣人,三國時期學者、天文學家兼鬱林太守。
  • 北宋清官包拯一直是中國為政清廉的典範,其「清心為治本,直道是身謀」的為官之道一直有口皆碑,而為後人所敬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