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古忠魂話屈原--端午節的由來

玉觀 整理
font print 人氣: 377
【字號】    
   標籤: tags:

屈原,名平,又名正則,字靈均,戰國時代楚國人。楚懷王在位時,屈原擔任左徒,他學識淵博,記憶力強,對外熟悉與各諸侯國的外交往來事務,對內輔佐楚懷王制定政令,因此深受楚懷王信任。

朝中有位上官大夫,職位與屈原相同,他很想得到楚懷王寵信,所以對才華洋溢的屈原是又嫉又恨。有一次,屈原受命制定國家法令,剛寫好草稿,尚未修訂完成,上官大夫看到了就想據為己有,但屈原不願意給他。

於是,上官大夫就在楚懷王面前說屈原的壞話︰「大王啊!您命屈原制定法令,這是眾所周知,可是每頒布一條法令,屈原就自誇其功,並向其他大臣說︰『除了我之外,沒有人做得出來!』」楚懷王聽了很生氣,就對屈原逐漸疏遠。

屈原生性耿直,竭盡才智對君王忠心,如今楚懷王卻受小人挑撥離間,致使正直的人不容於朝廷。因誠心為國而被君王懷疑,因忠心事主而遭小人誹謗,屈原感到萬分痛心,在憂愁苦悶下寫了〈離騷〉一文,用來抒發自己的悲憤之情。

屈原被貶退之後,不久秦國想發兵攻打齊國,但齊國與楚國有合縱盟約,秦惠王對此感到擔憂。於是,秦惠王就派張儀出使楚國,以割地六百里利誘楚懷王與齊國斷絕關係。果然,楚懷王因貪圖土地而相信張儀,但與齊國斷交後,才發現中了秦國的計謀,秦國根本不承認有贈地六百里之約。

楚懷王勃然大怒,大規模發兵攻打秦國。兩國交戰,秦國大敗楚國,魏國又趁機偷襲楚國,而齊國痛恨楚懷王背棄盟約,不肯派兵援楚,因此楚國的處境十分艱難。

後來,各諸侯國聯合攻打楚國,大敗楚軍。當時秦昭王與楚國結為姻親,秦昭王就藉機約楚懷王相見,楚懷王想要前往,屈原苦苦哀求楚懷王千萬不可前去。無奈楚懷王的小兒子子蘭卻勸楚懷王一定要去,最終楚懷王還是去了。

楚懷王一到秦國就被扣留,並逼迫他割讓土地。楚懷王大怒,不肯答應,就逃到趙國,但趙國拒絕接納。楚懷王只好又回秦國,最後死在秦國,屍體被運回楚國安葬。

楚懷王的大兒子頃襄王繼位,任命弟弟子蘭為令尹。因子蘭的進諫,楚懷王才入秦而亡,所以楚國人都把楚懷王之死,歸罪於子蘭。屈原在所寫文章中也多次提及,楚懷王因識人不明才使軍隊慘敗,國土被占,自己客死秦國。

沒想到屈原這些言論又被令尹子蘭聽到,盛怒下,子蘭又叫上官大夫去向頃襄王說屈原的壞話,頃襄王一生氣,又把屈原放逐了。可憐的屈原到處流浪,漂泊在荒野草澤中,他用流暢華美的文藻,將滿腔愛國熱忱及滿腹的委屈,寫成一首首的愛國詩篇。

有一天,屈原來到江邊,他的容貌一天天憔悴,形體也日漸清瘦。一位漁翁看見他,就問︰「您不是楚國大夫嗎?怎麼孤零零一人來到這裏呢?」屈原用憂傷的眼神,望著漁翁,嘆口氣說︰「舉世混濁而我獨清,眾人皆醉而我獨醒,所以我才被放逐了。」

漁翁對他說︰「一個道德修養高尚的人,對事物的看法並非一成不變,你何不學學別人也隨波逐流,就不致於給自己招來被放逐的下場呀!」屈原說︰「我聽說過,剛洗過頭的人不願再戴髒帽子,剛洗過澡的人不願再穿髒衣服,要我跟他們一樣同流合汙,我寧願葬身魚腹,也不能讓自己的清白蒙塵。」

屈原雖然兩次遭受放逐,卻依然眷戀著楚國,思念著楚懷王,時刻惦記著能重返朝廷,為國盡忠。迎著江邊陣陣吹來的冷風,陰沉沉的天空下一隻孤雁迴翔,屈原慨嘆自己不能報效國家,又找不到志同道合之人,於是悲痛得抱起大石頭,縱身往汨羅江一跳。

隨著江面層層水花的飛起、濺落,再化成一圈一圈的水漣漪……江面最終又恢復平靜,而憂國憂民的屈原,也隨著大石沉沒於江底,與世永隔。這一天!正是黃曆五月五日。

江邊居民聽說屈原投江,眾人趕忙划船前來搭救,可惜太遲了。他們只好敲鑼打鼓來嚇走魚群,又用竹筒裝米放入江中來餵飽魚蝦,這樣魚蝦就不會去吃屈原的身體了。

由於屈原的愛國精神深獲人們敬仰,所以每年到了黃曆五月五日,都要到河邊紀念他。當年划船敲鑼打鼓緊急救援的情形,也漸漸演變為今天端午節的划龍舟比賽,竹筒裝米也變成竹葉包粽子的習俗了。@*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大紀元6月18日訊】(據中廣新聞報導)端午節的習俗和傳統相當的多,不過工商社會發達後,大多數的民眾和小朋友對端午節的傳統習俗可能只知道划龍舟和吃粽子,而划龍舟包粽子的由來,除了紀念屈原之外,還有另外三種傳說,至於門口插艾草、菖蒲和榕樹葉的習俗,已漸漸失傳,但其中也有些有趣的故事和傳說。(彭清仁報導)
  • 古人稱五月為「惡月」或「百毒月」,尤其到了端午節時陽光最為熾熱,百毒齊出。早自周代的時候,五月五日就是一個重要的日子,以艾草配掛在身上,或者以香蒲葉燒熱水洗澡,來達到避邪和防止疫病纏身的作用。
  • 在講究飲食中國人的巧手下,創造了各種造型的粽子有三角的、四角錐形、枕頭形、小寶塔形、圓棒形等等,而粽葉的材料也因地方而異,南方盛產竹子,就用竹子來缚粽子,一般都喜歡用新鮮的竹葉,因乾竹葉煮熟沒有那新鮮的竹葉香。
  • 據載,早在春秋時期,用菰葉(茭白葉)包黍米成牛角狀,稱「角黍」;用竹筒裝米密封烤熟,稱「筒粽」。這可算是粽子的起源。
  • 梔子塵中開,

    聞香端午來。

    忙忙人海裏,

    獨自向蓮台。

  • 葫蘆掛上之後,疫情真的就很快控制住了,病人們逐漸的康復了。康復後的鄉親們無比的激動,非常感謝這個善良的婦女,同時也深深明白了一個道理:原來,人只要心存善念,真的可以得到神靈的庇護啊。人們從此都爭著做一個善良的好人,當地的風氣也越來越好了。
  • 在很久以前,有一村莊的人道德敗壞,世風日下,無惡不作,所以神決定要滅掉這裏的人......
  • 今年6月16日是陰曆五月五日──端午節。端午節是又叫「端五節」、「重五節」、「端陽節」。它和新年、中秋並列為最重要的三個中國傳統節日。
  • 端午節,是夏季中最重要的傳統節慶,當日有許多民間習俗活動,除了划龍舟、包粽子紀念愛國詩人屈原外,還有插艾葉、菖蒲,掛鍾馗像,戴香包,喝雄黃酒等驅邪避疫的民俗活動。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