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術大師談武術

文╱林怡、李真、林怡香 圖╱ 吳璉宥
font print 人氣: 167
【字號】    
   標籤: tags:

黃飛鴻洪拳嫡傳林鎮輝:以德為先

文◎林怡

一代武術宗師黃飛鴻的嫡傳弟子中,以林世榮的成就最大,他一生授徒逾萬人,他的侄孫林鎮輝更將洪家拳發揚至歐美各國。對於新唐人電視台舉辦「全世界華人武術大賽」,弘揚傳統的武術與武德,林鎮輝表示大力支持,並祝賀大賽成功。

武術名家林鎮輝師傅現任中國香港傳統武術總會會長、香港武術聯會副會長和中國香港武術散打協會副會長。他自一九九三年便在哈佛大學教授武術,每年都會到歐美巡迴表演、示範和教授。對於新唐人舉辦全世界華人武術大賽,林鎮輝師傅表示大力支持,並通知其在歐美的門徒,鼓勵他們參加大賽。

練武健身自衛修養身心

他說,由叔公林世榮開始,一直到父親林祖和自己,收徒弟時都要先考察他們的行為品德才收歸門下,同時也教導徒弟學武是為健體防身,凡事以和為貴。他感慨中國傳統武術在華人社會中日漸沒落,反之西人卻趨之若鶩,「他們(西人)現在練拳,他們不僅將這個傳統武術當作一個中國文化來學習,除了將它當作自衛健身之外,還拿來修養自己的身心,因為這是一種傳統文化,使自己達到一個好的修養,就是所謂的武德。」

虎鶴雙形拳加「無影腳」

六十八歲的林鎮輝師傅精神奕奕,身手矯健,他透露師祖黃飛鴻的絕技「無影腳」並非無影無蹤,而是融合在虎鶴雙形拳中,迅速出招令人防不勝防,「上一拳打拳打贏, 下面的腳踢很快,這樣踢中,你都不知道何時被踢中,所以叫無影腳。」

林師傅提到,鐵線拳是洪家拳法中一套高深的內修拳法,不是拿來對招的,用來調養身體非常的好。他的父親林祖老先生已屆九十八歲高齡,幾次病痛就是靠練鐵線拳使身體恢復健康。

香港朱家教傳人鄭運:新派武術非真功夫

文◎李真

圖為朱家教傳人鄭運師傅在演示拳術,他和另一位朱家教傳人謝東山師傅都讚揚新唐人推廣傳統武術,並祝大賽成功。(攝影/吳璉宥)

中華武術博大精深,門派眾多。一九四九年中共建政之前,一批武林高手南下香港,將功夫傳授給徒弟,逃過了文革時批判武術的劫難,使傳統武術得以傳承下去。其中嶺南五拳十三家之一的朱家教拳術,在香港新界一帶普及,習者眾多。聽聞新唐人將舉辦全世界華人武術大賽,朱家教傳人鄭運師傅和謝東山師傅讚揚新唐人推廣傳統武術,並祝大賽成功。

上世紀三零年代,朱家教第三代傳人劉瑞師傅將拳法傳入香港,又稱朱家螳螂,在香港新界一帶流傳。朱家教第七代傳人,也是朱家螳螂國術體育會總監的鄭運師傅,現年八十四歲,是該門派最年長者。

為免本門派武術失傳,鄭運師傅老不言退,還親自教導弟子。問他挑選門派繼承人的要求是什麼呢?他強調要重德:「有仁義道德的人應該要選擇,做一些事情不知所謂的就不受歡迎,最主要是不要欺負別人。」

傳統武術內涵深厚

謝東山師傅說,習武之人要重德明理,還要多讀些唐詩宋詞,加深自己的傳統文化知識,以瞭解武術的內涵和根源。(攝影/李明)

同屬朱家教傳人的謝東山師傅,十三歲在汕頭師從朱家教第四代傳人鍾庭芳父子習武,曾獲二零零六年、二零零七年全港公開武術錦標賽一等獎。同時又是太極拳高手,獲香港首屆國際太極拳邀請賽競賽套路陳式銀牌和吳式銅牌獎。

愛好武術的謝東山認為,習武之人要重德明理,還要多讀些唐詩宋詞,加深自己的傳統文化知識,以瞭解武術的內涵和根源。其實很多古代的武書都有很多意義在裏面,能學到很多做人的道理。

他特別指出傳統武術與新武術的差異。他說,傳統武術最重要的是有深厚的文化內涵,每個地方發展起來的傳統武術都和當地的民風聯繫在一起。大陸近年來流傳的新派武術雖然表面動作優美,但卻不是真正的功夫,其目的是敗壞傳統武術。

「讓人民對武術的印象模糊了,以為是武術,外行人看不懂,內行人看了心痛。這是運動,不是武術呀!動作不對的話,還可能把你的關節練壞了。有的人打新派武術,時間長了,就關節酸痛,不能再打下去,為什麼?你練的方法不對。首先你要明白其中的拳理。內涵不懂的話,就是花架子,不如學體操、瑜伽好了。」

新唐人舉辦大賽推廣傳統武術,謝東山連連讚好:「希望新唐人舉辦這樣的武術比賽,可以大力的推廣中國傳統武術和中國傳統文化的交流,在世界上能夠將中國武術更大的傳揚出來。」

詠春傳人趙學賢:全力支持武術大賽

文◎林怡香

詠春傳人趙學賢師傅拳技精湛,他預祝「全世界華人武術大賽」獲得空前的成功。(大紀元)

作為一代武打巨星李小龍的武術淵源,中國南方著名拳種詠春拳可說是最受港人歡迎的拳種之一。

詠春傳人趙學賢師傅大力發揚詠春拳術,他非常讚賞新唐人電視台舉辦「全世界華人武術大賽」。他說:「我絕對支持這次傳統武術比賽,因為可以發揚我們傳統武術的精神,尊師重道,保存我們傳統武術可能會失傳的東西。」

有兩百多年歷史的詠春拳,相傳源出少林寺,是著名中國南方拳種。趙學賢是著名詠春大師黃淳樑的得意弟子,他自幼熱愛武術,十多歲開始習武,目前擔任中國香港 傳統武術總會副會長、中國香港武術散打協會副會長等職務。

揚武德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談到詠春的傳承,趙學賢指出,先師黃淳樑教授徒弟首重武德,曾說詠春不單只是一種技擊術,而且是一種生活的方式。他自己的體悟是:武德是中國儒家的傳統思想,「就是己所不欲勿施於人,你不想人家欺侮你,你先不要欺侮人,對不對?武德精神是絕對重要的,因為如果你練拳法練得很厲害,如果你不懂得控制自己到處去惹禍,到最後你怎麼厲害都沒用,人家都會找你報仇。」

他說,先師黃淳樑有三不教的規矩,而他自己授徒也要求有良好的品德,「我的精神就是,我是栽培一個人成為武術家,不是成為流氓,如果成為流氓我就不教他。」

太極大師何敏駒:鼓勵弟子參加

文 ◎ 林怡香

何敏駒師傅自小從父親洪拳傳人何國泰習武,一九六八年起隨太極一代宗師鄭天熊習太極拳,成為入室弟子。(攝影/潘璟橋)

太極拳是中國武術中最著名的內家拳種,由張三豐真人所創,清朝之後形成許多的支派。香港太極拳大師何敏駒師承吳式太極,乃一代宗師鄭天熊的入室弟子。他對新唐人舉辦「全世界華人武術大賽」發揚傳統武術及武德,表示大力支持,並鼓勵弟子參賽。

何敏駒師傅的父親何國泰乃洪拳一代宗師林世榮傳人,他自小從父習武,一九六八年起隨太極一代宗師鄭天熊習太極拳,成為入室弟子,屬於吳式太極一支,奉武當張三豐真人為太極始祖。何敏駒目前擔任香港太極總會副主席及太極拳註冊師資訓練班的導師及監考。

學武之人要有基本的尊師重道

何敏駒表示,先師鄭天熊對入室弟子要求非常的嚴格,「首先來講師徒基本上就好像父子,你想父親對待兒子或是兒子對待父親,彼此存有信任感,然後才能將自己的功夫盡量去傳授,真正來講就是徒弟能學多少就會教多少的,希望就是能傾囊相授」。

雖然因為時代的轉變,目前不需要徒弟三拜九叩,但何敏駒師傅強調仍有最基本的規條:「最起碼的要求就是尊師重道,師父教導的時候,徒弟要用心去學,要盡力去練習,不要怕辛苦。」

本文轉自第91期【新紀元週刊】「封面故事」欄目

http://mag.epochtimes.com/b5/288/11065.htm

新紀元雜誌PDF版訂閱(52期10美元)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第三屆新唐人全世界華人武術大賽剛剛結束。此次武術大賽在前兩次大賽的基礎上又向恢復傳統武術邁進了一步,令人欣慰。即使如此,還有很多武術愛好者和武術參賽選手,甚至一些年長者,都在問:甚麼是傳統武術?有很多人有各種解釋,那么作為新唐人世界武術大賽的評委,應該如何解釋自己對傳統武術的認識呢?為了清楚明白,筆者在此不揣愚直,竭忠主旨,剖析本義,以期共識。
  • 中華傳統文化,起源於道德。道德之內涵甚深,包括甚廣。道,是指天地萬物之規律:德,是指人類和眾生及萬物按照宇宙之規律行事,人類由德而產生自己的文化,文明和藝術。人類有德才能生存,發展和昇華:偏離德,就會腐敗,邪悟,墮落和毀滅。德的產生,起於人的一念,也叫良知,所以,孟子說:不慮而知,其良知也。良知者,是指人不帶任何私心,私慾和觀念去衡量事物的對與錯,好與壞,善與惡。我們今天的人,往往受過很多變異的和道德下滑了的觀念影響,這就需要放下任何觀念,用純淨的心——良知去認識,唯有良知才容易接受道——對宇宙規律的認識,而道,卻是自古人們難以知之,千載聖賢上下求索,久遠歷史時期才有的大德而開悟了的大覺者才可以告訴人們,人們把他們叫作大道,或者叫作真人,神人,或者佛,告訴人們天地萬物宇宙的規律是甚麼。這就叫做傳道或講法。人們在不同層次上明白了道,認識到天地自然的規律,再去思考,去悟,去實踐,就在這個過程中建立自己的德,創造自己的文明和文化,使人能夠提高和昇華。中華五千年的傳統文化,就是這樣產生發展而來的。所以也叫做神傳文化。
  • 「舞」和「武」同一起源,在神的傳導下,人類通過肢體動作,演化出舞藝和武藝...
  • 少林寺,始建於南北朝北魏太和十九年。卅二年後,南天竺僧人普提達摩應梁武帝之請,來到金陵,復往北魏洛陽。孝明帝孝昌三年,至嵩山少林寺傳禪法。由此,少林寺成為中土禪宗祖庭...
  • 陳摶,字圖南,號扶搖子,毫州真源人。生於唐代末期,歷經五代,至宋代太宗時期。少時讀經史百家,猶喜「周易」、「老子」及「黃庭」。性好修練,潛心入道...
  • 明代嘉靖年間,陝西西安王通為武將,其子王宗,聰穎好武,從一隱名道長學練太極拳,深得精要。時有西安陳州同...
  • 中華民族神傳文明自古代承傳到現代,清晰地反映在中華傳統武藝承傳的過程....
  • 第三屆新唐人全世界華人武術大賽2011年10月9日落幕。大賽致力於恢復傳統武術,面對許多武術愛好者和武術參賽選手的詢問:「什麼是傳統武術?」評委主席李有甫剖析本義,釐清新武術的誤區,還原傳統武術面貌。
  • 各地廟宇舉辦廟會時經常可以看到,傳統獅陣、舞龍、還有傳統武術,透過以武會友的方式,不僅可以傳承這項古老技藝,更是一場精彩的廟口好戲。
  • 在著名的秦始皇兵馬俑裡,考古人員在秦皇一號坑發現一把青銅劍被一尊150公斤重的陶俑給壓彎了,那把青銅劍彎曲的程度超過了45度,而當考古人員將陶俑移開之後,瞬間,彎曲45度的青銅劍竟然馬上反彈平直,它異常驚人的韌性,瞬間自然恢復的能力,令人驚詫!古代這樣精湛的鑄劍技藝,超乎想像,其技術之先進令現代人也瞠目結舌,自嘆不如。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