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與藝的演繹

--天目碗名家江有庭專訪
文、圖╱古芳子、江有庭提供
font print 人氣: 97
【字號】    
   標籤: tags:

天目茶碗.好傳家

宋瓷內斂沉著的釉色、渾然天成的斑紋,從古至今吸引無數的陶家鑽研宋瓷源流的考證、探討窯燒的奧祕。源自福建建安窯的黑釉碗,雖不在宋代五大名窯之列,但所燒製的茶碗色澤黝黑、胎質敦厚,其紋表現如兔毫、鷓鴣、油滴、玳瑁、曜變等釉斑,廣為當時權貴和文人所珍愛,尤其在宋代鬥茶文化中,黑釉碗佔有重要的位置。

日本人對中國黑釉碗深感興趣,相傳在宋代文藝盛世裡,日本學習佛法的僧人在浙江天目山寺院中見到了其色紺黑、胚微厚,捧在手中久熱難冷的建窯碗,遂以氧化鐵結晶髮色的黑釉陶瓷稱為「天目」,連同寺院裡供茶禮佛的叢林儀式,一同傳回日本,復經多次改良成為「茶道」。幾百年來日人珍愛天目、承傳茶道至今不渝!

天目茶碗名家江有庭。(江有庭提供)

台灣陶人基於對中華傳統陶瓷的嚮往,在自由的現代生活中,走出既符合現代社會而又保有傳統窯口內涵的創作之路。尤其近三十年來品茗風氣強盛,帶動陶藝工作者紛紛投入茶具的創作。早期有著名的曾財萬拉坯壺、陳景亮燒水陶,1995年至2000年間北部大淡水地區的陶藝家更如雨後春筍般冒出,兩三百位陶家開創出自家風格的茶具,其中少數頂尖的陶藝家,深深吸引日本與中國的收藏家專程來到北海岸登門造訪,求得一碗一缽好傳家、傳世,圓山窯天目碗名家江有庭即其一例。

藏色天目.霞映虹

天目茶碗名家江有庭。(江有庭提供)

原習美術西畫的江有庭,自學校畢業後即毅然放下畫筆開始作陶,1983年與李保通學拉坯、吳毓棠傳釉藥,1984年起即立志專攻天目,他從不知天目到燒出天目,再從傳統天目的實踐中,意外發現一片美麗的紫色斑紋,短短十年間,藉由專心澄靜的功夫與窯火的力量,進而燒出古今中外未曾出現的彩色天目,歷年來出現紅、橙、黃、綠、藍、靛、紫、金、銀、灰及多彩等釉色。

由於這些釉色與釉紋皆由單掛鐵釉的方式燒出,在自然弱光作用下遠望依然紺黑,但在強光照映下色彩即突顯,釉色變幻萬千,猶如來自浩瀚蒼穹神祕的律波與光譜,藉由江有庭的窯,納藏在茶碗世界之中,因此江有庭命之為「藏色天目」。

燒窯祕辛.難傳人

此次《新紀元》記者至圓山窯專訪,在江有庭的引導下,用特殊的光線和放大鏡,觀賞了色彩繽紛、金披銀霞的各種碗。記者忍不住問「如何燒出如此美麗的顏色?是否有去中國研究?」江有庭表示,並非在中國研究,而是在工作中一路燒出美麗的顏色來。

由於豐富的燒窯經驗,精通釉藥、溫度與色彩的關係,江有庭說:「我對過去的天目沒有作深入的研究,有一次我到福建建甌昔日的窯址,在陶塚碎片堆裡,見到形形色色天目的破片,有20至30種釉色,我看得出來這些破片這麼多的顏色,都是同一個鐵釉燒出來,並非用20至30種釉藥才能燒出20至30種釉色。」

他進一步分析古今窯燒的不同:古代用木柴燒窯,20分鐘投入一次木柴,剛投入的五分鐘與投後的十分鐘,火溫、氣氛、條件皆不同,同一種釉藥是同時進行20種不同的燒法,跟現代瓦斯窯的操作恰好相反,現代只有一種燒法,但作品可施的釉藥可以不同,同一種燒容易專心掌控窯溫,「我的結論,陶瓷成敗的關鍵都在『燒』!」

中國武術有武林祕笈,在專業陶瓷書上卻沒有人記錄燒窯的祕辛,雖然燒窯有經驗法則可以依循,但古今中外的釉藥配方不同、燒法不同、窯結構不同,一個陶工一生經驗的總結,很難間接傳授給隔代的陶人,況且每個人的敏感度不同,很可能下一個陶人得從頭再來一遍。

燒陶法門.一心專

江有庭說,由於天目燒有一定的難度,經常一分耕耘不等於一分收穫,有的陶人準確記錄時間、窯溫、窯壓與前後變化的曲線,但往往燒出來是規律的、制式的作品,頂多打80分。「如果我們視天目陶瓷的成品如金字塔,底層有100X100種燒法,一萬件成品只能是低層天目,塔的頂端,雖只有10X10的燒法,但高度、難度不同,高度就是難度,也就等於燒出來質感的位階,以藏色天目而言,同時能收納虹光七彩於一碗的難度最高!」

如果說每年江有庭約可燒製2千件陶碗,他日夜期盼的就是能燒出20件傳世作品,此時陶家所有的力氣,就是為了臻上上面的一點分數,「現在站在96分的地方,知道上面有96.1分,既看得到目標與靶位,就該心無旁騖、毫無干擾的射中目標,而專心與敏感度則是燒陶的不二法門。」江有庭認定,「燒窯」是人一生改變氣質的最好辦法。

藏色天目問世十六年來,已深深吸引台灣、日本、海外華人的矚目。傳世之作不等於生活實用品,而是能讓人感受到最高的質感,亦即吸收到最正、最美的事物,如此人與器之間的良性循環,對人生起到正面作用,帶給人正向的藝術,那就是安定、安靜的力量。

近年來陸客頻頻造訪山窯,在雙手舉碗啜飲佳茗的同時,安心又安神,或許是因為其中能找回失落的人性,以及那遙遠華夏文明的記憶。

本文轉自229期【新紀元週刊】「特別企劃」欄目
http://mag.epochtimes.com/b5/226/index.htm

新紀元雜誌PDF版訂閱(52期10美元)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茶會由台灣著名的藏色天目大師江有庭提供天目碗,茶席行進間人手一碗天目,大口過癮地啜飲蒙頂或龍井,與會茶友不但大開眼界、品茗之興激越高昂,部分茶友從此對龍井或蒙頂改觀,留下深刻難忘美好的一夜...
  • 品茶三十年,我體認到,無論古代高度茶文明或現代蓬勃的茶文化、乃至未來的走向,永遠貫穿、環繞著「天、地、人」三才的大學問,三才是闡揚、檢驗並融合茶事的重要尺標。
  • 蘇軾曾經在詩中發出「酡顏玉碗捧纖纖,亂點余花吐碧衫。歌咽水雲凝靜院,夢驚松雪落空巖」的感慨,當茶文化與花朵相遇,必然惹出一場欲說還休的浪漫邂逅。
  • (周明訓台南訊)通藝茶道館推廣飲茶文化,推出珍藏的2005年昆明海拔1千~2千米原生大樹生茶,以饗茶友。
  • (大紀元記者蘇泰安台灣嘉義報導)位在嘉義縣縣府旁的稻江科技暨管理學院走過11年頭,17日學校為歡慶創校慶祝11歲生日。舉行盛大校慶慶祝大會暨校慶系列活動。校園人潮不斷湧進,慶祝大會現場冠蓋雲集,董事長陳璽安、總統府資政陳金讓、嘉義縣長張花冠、嘉義縣議會議長余政達、嘉義市農會總幹事蕭淑麗等均蒞校同慶。特別的是今年還有遠道而來的貴賓,包括大陸南京化工職業技術學院、江西科技師範學院、武夷學院、漳州師範學院、山東經貿職業學院、金陵科技學院及香港伯裘書院等師生近80位代表蒞臨表達祝賀之意,全校洋溢著喜氣熱鬧的氣氛。
  • 進入上環源吉林的舖頭,有一種時光倒流的感覺,一切都很傳統。源氏兄弟一直堅守祖訓,知足常樂,既守住祖業,也守住香港的傳統之一──涼茶。
  • 台中市今天舉辦「茶香文化節」,讓民眾免費品茗。台中市副市長蔡炳坤表示,梨山高茶品質良好,希望能行銷到世界各地。
  • 南投是一個好山好水好人情的好地方。第一次踏足臺灣這塊土地上,能感受到它的純樸、乾淨。臺灣最高的玉山,也是坐落在南投縣。以農業為主的南投縣,出產不少農作物,包括茶、咖啡、竹筍、枇杷、紅蕃薯等。當地友善、純樸的民風為不少城市訪客帶來溫馨的暖意,暫時忘卻生活中的煩囂。
  • 台中文化創意園區今天展出近300件精巧傳統工藝作品,這些精湛作品來自台灣工藝家的精心傑作,歡迎民眾有空前來感受傳統藝術獨特的美感。
  • (大紀元記者黃玉燕台灣台中報導)超過百位台灣工藝大師29日集結300件鬼斧神工創作,在台中文化創意產業園區開展,精巧的傳統工藝作品來自跨老中青三代的巧匠,參展人數之多、地域分布之廣、品類材質之眾,意在傳承,堪稱是臺灣工藝界盛事,展期到明年2月12日。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