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中醫角度觀神韻

作者 : 榮大夫(旅英執業中醫師)
font print 人氣: 9
【字號】    
   標籤: tags:

神韻晚會目前正在全世界巡迴演出,引起不小的轟動,從王室貴族、社會名流、藝術家、政治家,到社會各個行業,都給予了很高的評價。

這個備受關注的團體,是由海外的華人藝術家組成的演出團體——美國神韻藝術團。一些觀眾在觀賞神韻晚會之後提到一個現象,就是他們感受到非常強的能量,有的人感到身體會發熱,甚至有人說他身體的每一個細胞都被震撼了,被能量震撼住了、淨化了。對於這種現象應該怎麼樣去理解呢?

中醫的觀點認為,人體本身就是一個小宇宙,而且身體內部是有能量存在的,是有頻率的,當自身的頻率和陰陽處於一種平衡狀態,能夠和宇宙的頻率形成統一和諧,身體就可以達到一種無病的狀態,此時身體所發放出來的能量會非常的純正,對自身及身邊周圍的環境都能起到一個好的作用。

體內正氣多 疾病難侵擾

中醫是講正氣和邪氣,人在沒有病的那種狀態下,身體是被一種正氣所充實著的,就如《黃帝內經》說的「正氣存內,邪不可干」,也就是邪氣進不了身體。

相反的,如果身體的內部環境(包括思想)偏離了宇宙的特性,就不能達到統一和諧,就容易生病,有病就有氣,這種病氣就是一種邪氣,不僅對自身會造成傷害,對環境也會產生不好的影響。

舉個例子,比如一個人罹患了一種傳染病,這個傳染病它是從外界來的,是邪氣所致,而這種邪氣它只會感染一部分人,而另外一部分人為什麼就不會被感染呢?因為另外一部分人身體充滿正氣,邪氣就無法侵入他的身體。

身體正氣越充足的人,邪氣越是沒有空間;正氣越少的人,他身體就越虛弱,感染疾病以後,疾病就會表現得越嚴重,他得病以後,散發出來的這種能量就是一種非常不好的能量,是一種邪氣,這種邪氣也會影響到他周圍的環境。

用現代科學來理解是說,他會把疾病傳染給別人,而中醫的說法,是他的邪氣、不好的東西影響了別人。「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在我們的傳統文化中認為任何物質都是帶有能量的,這種能量或許用眼睛看不見,但是卻會影響周圍的環境。現代科學也發現了「任何物質都帶有能量」。所以選擇居住環境、交朋友,都要選擇好的、正的才會受益,否則會受害。

純淨內心靈 能力更卓越

中華五千年的文明是一個神傳文化。在過去各行各業都被稱為道,「每一行每一道」往上追溯,會發現都是神傳下來的,比如文字,倉頡造字,倉頡他是一個神,有天眼,可以看到另外的空間,他用這種能力來創造字。

而中醫也有「醫道同源」,「醫易同源」的說法,是指中醫和道家是同一個來源。《黃帝內經》是一本中醫的經典著作,同時又是道家修煉的經典著作。《易經》也包含道家文化和大量中醫文化,如果把《易經》研究得透徹,也能夠成為一個很好的醫生。

過去高明的醫生,講究修道也經常打坐,使自己的內心得到淨化,如華陀、李時珍、扁鵲、孫思邈、皇甫謐等,他們除了是非常著名的中醫師外,也是道行很深的修煉人。

修煉能夠使人純淨自己的內心和身體,同時也能夠感受到更加微妙的東西。因此在診病時能更準確,有更好的治療辦法,自然醫術也就超越了一般的醫生。

在各行各業中無論哪一個領域,想成為一個優秀的人,他的內心必須達到淨化——修行。這裡指的並不是說一定要到廟裡去,或者是到道觀裡去修,關鍵是純淨自己的內心世界,才能達到一個很高的境界。同樣的,一個藝術家、一個演員,他要能夠詮釋出傳統文化的精髓與內涵,那麼他的內心也必須要達到那樣的境界。

文化中的精髓 喚醒人心

神韻藝術團的宗旨是復興中華五千年的文明。他們所要發揚的都是一些中國文化中最美好的、最璀璨的一部分,歷朝歷代以及各個民族中最精華的內涵及信仰的神。

演員必須用人的方式,表達出神的莊嚴、神聖以及天堂般的聖潔美麗,如此高超的境界,演員們必須讓自己的外表以及內在的精神,純淨到最好的狀態。正是這樣的內心境界,才能在一場又一場震撼人心的演出中,將良善的能量傳遞給觀眾,引起觀眾的共鳴,使觀眾身心受益。

本文轉自第317期【新紀元週刊】「養生保健」欄目

http://mag.epochtimes.com/b5/288/11065.htm

新紀元雜誌

PDF版訂閱(52期10美元)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雨淅瀝,霧氣濛濛。雨夜讀書,也禁不住一絲淡淡的憂鬱湧上心頭。然而,當我偶然在書本上看到了「猝然臨之而不驚,無故加之而不怒」這句話時,內心為之一震,時常縈繞在心頭的那些不良情緒頓時煙消雲散了。
  • 中國古文化的內涵博大精深。俗謂「不三不四,不仁不義,算甚麼東西」這句話是對那些違背人倫,背棄仁義道德者的鄙視之辭。
  • 秉持綱常倫理,則君臣有義,父子有親,夫婦有恩,長幼有序,朋友有信,五倫皆正,這個世界必將和穆安祥、國泰民安樂。
  • 煉幾千年來貫穿著中華文化,成仙成道,修成正果,返本歸真,許多故事被流傳和記載。然而世間迷幻深重,無論歷史上多少神跡的顯示,白日飛昇,虹化羽化,或是神通大顯, 若干年後,人們都是當作虛無飄渺的神話傳說。 很少人細想一下,若是全然虛無飄渺,而何以能幾千年承傳下來?因為看不見的就不相信。
  • 秋戰國時代,晉平公執政的時候,有一天,晉國貯藏珍寶的庫房失火。
  • ,也叫做甜梅,依品種不同,有金杏、白杏、紅杏、八達杏、火杏和木杏等之分,是和我們的國花──梅一樣,同屬於薔薇科的一種落葉喬木。高4至9公尺,樹皮呈暗紅棕色,表面有不整齊縱裂紋,幼枝則很光滑。葉片互生,闊卵圓形,先端長漸尖,邊緣有細鋸齒或不明顯重鋸齒。花在早春開放,時間比梅花稍晚,同樣在開花後才長出葉片。
  • 公姓姬,名旦,是周文王之子,周武王之弟,因其采邑在周,爵為上公,故稱周公或周公旦。曾先後輔助周武王滅商、周成王治國,他的事蹟在《尚書.大傳》中記載:「一年救亂,二年克殷,三年踐奄,四年建侯衛,五年營成周,六年制禮樂,七年致政成王。」
  • (shown)扶桑擁有不少雅號,如朱槿、赤槿、日及、宋槿、照殿紅、二紅花等, 幾乎終年花開滿枝,紅花綠葉相配,顯得特別鮮艷照人, 是熱帶和亞熱帶地區極具代表性的花卉。
  • 中國傳統文化中,謙德乃謙虛、儉約之德,影響中國歷史五千年,成為中華民族最為顯著的民族性格之一。
  • 晴耕雨讀」一語融會了三國時期一代高人諸葛亮的心血與人生智慧。在中國古代,農人們都過著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日子,下雨天大家用來休閒,有志向的人則用來閱讀詩書。幼時我在鄉村偶爾也有看到冒雨耕作的人,在大雨滂沱之中施肥除草,但我總覺得那樣的做法是逆天而行,得不償失。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