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畫家

鄭善禧自述:美勞教員當久似畫家

「草地鑼鼓.意象台灣」 作者:鄭善禧
鄭善禧
font print 人氣: 265
【字號】    
   標籤: tags:

良師啟導

民國三十八年,家鄉漳州龍溪縣淪陷,因避亂來台,一無所有,欲謀溫飽,處處碰壁,適逢台南師範美術科招生,我從小就喜歡美術,應試幸而錄取,享有公費,得以就學,自是非常珍惜。

南師畢業後,任教小學三年,我又考上台灣師範大學美術系進修,一路所學,都是充當美勞教師的課程,使我在造型藝術的領域裡鋪好了一道寬厚的基礎。

我很幸運,所讀的學校都是最優良的學府,在台南市,樸實醇厚的社會中,使我能專心念書。南師校長朱匯森。是南通才子,辦學校很認真,後來主持第一所師範改為專科的台中師專,期滿後任教育部部長,是在經國先生總統任上擔任最長久的部長,著有建樹。

台南師範早期,有許多老師是從大陸來台,教書熱誠,對於學生期許很高,頗有得其人以傳其道的精神,栽培有為的新青年。國文老師馬三綱家中保存一部日本舊版的《書道全集》在當時是難得一見,時常星期假日特邀我到家中翻閱,為我講解,他擅長於書法篆刻,後來他轉職考試院秘書,三民主義老師張濟時,家中有一本麻姑仙壇,譚延闓顏體字帖,借我雙鉤臨寫,我班上多位同學也輪流模抄此本 ,這對於後來服務小學寫壁報標語是大有幫助。張老師學問淵博,我在課堂上特有心得,他闡述宋明理學,介紹姚江王陽明所主張的「知行合一」,而後來由國父演進成「知難行易」,蔣公中正更因此創導「力行實踐」一貫大道。後來他轉任鳳山軍校,為政治部主任。教國畫的汪文仲老師,畫得一手白雲堂山水,有時也出現傅抱石的風貌,他收到留居美國名畫家張書旂送他的一套彩印聖誕賀卡,帶來教室供大家欣賞,當時很少見到鮮麗的國畫圖片,真是愛不釋手,當年師範學校各科都有很好的老師,在此難以備述。

鄭善禧「月涌波濤升」
釋文:「月涌波濤升 民國九十三年秋 遊臺東綠島歸寫海景賞月印象 善禧於林口」

73歲 2004 45.8×69cm 彩墨


淡水雲霞

釋文:「淡水雲霞煥彩沼澤 海鳥鳴波濤洗滌 炎氣微陽麗暮風情 公曆二零零六年五月四日文藝節 台北淡水賞景 鄭善禧畫並識」

75歲 2006 70×46.5cm 彩墨

後來我進入師大美術系,更是名師雲集,大陸撤退,有許多書畫大師避亂來台,二次大戰日本投降後,留學日本的畫家也都回來台灣,而台灣僅有師大美術系,是以人才都集中在師大,早期師大美術系是屬於文學院,梁實秋擔任院長,國畫是由溥心畬教授擔任,油畫是廖繼春教授與陳慧坤教授,詩詞書法是宗孝忱教授,水彩是馬白水教授與李澤藩教授,皆為首屈一指的大師,老師陣容訴說不盡,一一寫來真是一大部的叢書大典。

鄭善禧「農家樂」「臺灣農村稱草地 稻穀儲存古亭畚 滿院雞群鴨與鵝 周邊籬花皆繁艷 村姑撒糧飼家禽 村童牆上互談心 農家好樂融融 歲歲平安慶年豐 二零一四年 甲午孟夏 鄭善禧意寫 古閩理學 臺灣風」

2014,69*137.8, 彩墨


鄭善禧「砌窮新春」

釋文:「砌瓊新春 乙亥二月 余自臺北翔空巴黎穿海至倫敦 然後轉車郊外往KENT肯特郡CHATHAM砌瓊鎮 訪視在學中次女愷文 於鎮上住三天 大地開春 草木展翠 異國景象 頗有新趣 此寫客舍窗前屋後 河灣民宅 山坡公園 1995三月鄭善禧畫於臺北」

64歲 1995 138×70cm 彩墨

我是南師和師大教育出來的,雖然我有些魯鈍,跟不上前述先師們之一二,但已然有著深厚的印象,大概一般藝術學識都有所認知。

教學相長

民國四十二年師範畢業後,我分發任教國小,在嘉義民雄國小、水上國小、台北縣溝子口考試院附屬小學,都是教兒童美術,陪孩子們玩畫畫,但以兒童的天真,在自由發揮的圖畫中,也帶給我一些新奇的感受。

鄭善禧「玩偶-兩小無猜」

釋文:「九天仙胎 兩小無猜 知樂同趣 心地開懷 鄭善禧寫於台北聞名。」
83歲 2014 24×27cm 彩墨


鄭善禧 釋文:「大豬白又胖,人民發財又健康」
2007, 45 x68.5cm, 彩墨

接著,民國四十九年師大畢業後,我在台中師專任職助教,這是師範改制為師專的第一所學校,大都是從前師範畢業的學生再來進修,他們都任過小學教員,都有教學經驗的老學生,我雖然是助教也等同講師負責開課,任有工藝、美術設計、美術教材教法、藝術概論、基本素描等課。同事中有前輩畫家呂佛庭、林之助,我算是後輩的青年一員,但大家相處都很好。除了校中教學之外,還要在學區中的各個小學從事輔導教學,彰化、南投、台中縣、台中市。屬於中師輔導區,我經常陪同輔導員張錫卿老師到國小輔導,張老師原為中師附小校長,經驗豐富,自己也做雕塑與繪畫,也寫書法,我們經常到南投山區輔導偏遠國小,同時也利用空檔時間寫生,因工作關係我們成為忘年之交。此外我還負責輔導月刊編印工作,當年省立台中體專剛成立,體專的周鶴鳴校長還請我繪製《體育示範圖解》同時學校另開立此一科目,讓學生可以透過繪製簡筆圖形了解動作姿態,圖解是慢動作以不同姿態所繪製而成,引用世運選手照片描繪,校長檢視後,更由該校專科教授審核而定稿,所以我對於人體的動態素描特別加強研究。

鄭善禧「李葉霜畫像-書畫鑑賞」

釋文:「李葉霜先生鑑評書畫神情 李葉霜先生與我忘年之交 寫此追懷之 鄭善禧二零一四年始於聞名 詩堂;書畫鑑賞裝裱之後又題善禧跋文;昔日於聞名畫廊與李老常有即興之作 或選首詩用各自比法寫成同文異趣 同道者開懷共歡 笑聲滿堂 號謂抓狂 李老博學牢記前人詩詞 如如揮就 觀者讚嘆 一九九九年二月七日 李老身歸道山 令人追懷不已 善禧又識」

83歲 2014 68×35.1cm 彩墨


鄭善禧「老丐仙」

釋文:「鄭善禧戊午之夏端午前夕 作於稻江錦安里樸盧 如此窮相 人道是仙 賢者知之 詩堂;老丐仙 癸巳之春補題 跋文;世人俗眼看人低 不識此翁有仙才 三十五年前舊畫 公元二零一三年新春展視又識之」

47歲 1978 79.5×45.3cm 彩墨

民國六十六年,師大美術系林玉山教授退休,他所擔任的動物、花鳥課程便請我來承接,於是我轉職為師大教授,及至王秀雄教授當系主任,特別成立人體水墨素描課也由我擔任,師大增設研究所碩士班,恭請黃君璧大師來開課,黃師已屆退休,雖允為任課卻經常居住香港,他私下把課務委託我代勤,我來師大都是擔負比教較艱難的學科,因此有更多磨練,也做了更多的努力。

鄭善禧 「野渡無人舟自橫」

釋文:「春潮帶雨晚來急 野渡無人舟自橫 唐人句癸巳孟冬 鄭善禧畫」
82歲 2013 69.7×40.5cm 水墨


鄭善禧「梳柳盪春風」

釋文:「歲次甲申冬十二月初九 右眼內障手術次日 睜一眼閉一眼 揮毫試墨 勉力為之 鄭善禧並記」

73歲 2004 95×20cm 水墨 (周道/大紀元)

自任教小學到大專乃至師範大學研究所,許多學生後來都是社會上的中堅份子,有教授、系主任、院長、美術館館長,這多年來我探詢一些同道的朋友,我的風聲尚無不好之評論,我這份美勞教員的工作,差強人意,總算過關了。

書畫自娛

我從小喜愛美術,我的工作也和我的興趣一致,這一生都是用在美術的同一條軌道上,於是我在課餘,也從事美術創作,我在家鄉生活不到二十年,而在台灣則一直到退休之齡,所以我的作品都是台灣的感受所形成,我真畫出了台灣風味的中國畫,從南投山裡寫生出來,自然是田野的台灣風韻。

布袋戲偶-小旦與丑

釋文:「布袋戲的角色 小旦 丑與虎 公元二零零八戊子中秋 鄭善禧畫」

77歲 2008 45.3×23.8cm 彩墨(周道/大紀元)

我省思台灣文化風俗,一切都來自於漳、泉。我來到台灣,語言一樣,食用民居廟宇皆如故鄉,我逃難輾轉從香港過來,一上岸就像回到家鄉,而閩台的學術背景源出於宋代理學,宋之理學主要是濂、洛、關、閩四夫子,由朱熹的閩學集其大成。朱熹的學說主要在《四書集注》這是他精心的著作,據說有十八次易稿,及其臨終猶在修改。我小時候曾經遠足到白雲巖、雲洞巖,都是朱子講學的地方,民間即使不識字的船夫,也能在行船時為客人閒談許多朱子教人的故事,口耳相傳,深入民心。中國人思想中儒、道、佛三教終也歸於儒家做人為根本,成仙成佛為玄奧幻念,還是以做人來得實際。

宋代理學主要「存天理,滅人欲」,「格物致知,正心誠意」,「尊德性,道問學」,即以繪畫研究也不離此道。寫生便是格物致知,在於求學問道,及其創作就在尊德性,正心誠意去思考,一切都在天理中,明代大儒延續之,宋明理學深植於國人生活中,國父孫中山先生說他的思想「來自於中國優良傳統、泰西長處、我的創見」。而於藝術創作當不離乎此,以現代思想,我也本著五四白話文的精神,我希望我的作品一如白話,開門見山,一清見底,平白易解,所以題材都是眼前所見、生活感受,我即依此思想學來。台灣文化源於閩學,是承接當下,台灣學術必定以此發展。

我的書畫原本是我生活的樂趣,我是自己懸掛家中自己省思,教學生,教自己,前面已詳,我是當教員的,所以都以傳統觀念技法教學生,我說:「要觀察自然,模仿自然,而至於妙造自然,」然而要達到妙造自然,是要有無上的智慧。

因而我臆想才智之士必然說我作品太傳統、太通俗、少創意,但我按部就班、老老實實、本本份份、勤勤懇懇、「正心誠意」,以教導學生基礎出發,醇厚樸實,素有台灣風味,如此營為應有其可看的地方。

鄭善禧 寫於文化總會展出 2014.7.26
(文﹕台灣文化總會 提供)

責任編輯:周道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擔當和尚畫幀逸 大來水墨雲氣饒 奇峰聳霄縹青靄 飛瀑湍流絕崖高
  • 中國千餘年可考的繪畫史上,對冰、雪、霜的描繪無明細的「質」的造像,一般都用留白或染四周留中間的反襯法表現,讓觀眾去「想像”,大大弱化了畫面的可視性和觀賞性,產生於上個世紀八十年代的冰雪畫則彌補了這個空白,對冰雪霜的表現讓人們眼前一亮,特殊的材料,特殊的技法在繼承傳統筆墨的基礎上,是對中國畫表現空間的有力補充,至今,其對冰、雪、霜“質”的表現仍是其他畫種無法企及的。
  • 《轉生千載桃李柿,幸哉終成笛子料》作於1999年,是年秋,筆者來到河南安陽的舊稱相州的永和鄉孝悌裡岳家莊(今菜園鄉程崗村),在岳飛故里,油然而生的感慨、難掩的情懷夾雜著莫名的眼淚,湧動著創作的激情,似乎追隨到了什麼、回憶起了什麼……這種不能用語言表達的情緒折磨著自己,言之、歌之、舞之、詠之,均無以明狀。
  • 我認為山水畫用什麼稀奇古怪的色彩來展現一座山、一片樹林,都沒有什麼問題,可以隨心所欲地畫去,不必拘泥,顧慮太多反而畫不好。
  • 新銳水墨畫家楊棨任將從28日起在台中市文化創意產業園區舉辦個展,展出37幅作品,畫作中展現首創的撥雲見月手法。
  • 台灣傳統彩繪界的高人廖慶章,將其88幅作品公諸於世,「廖慶章水墨人物山水個展」於6月25日起至7月20日在嘉義市立博物館3樓藝術空間展出,以人物山水為主題的繪畫創作個展,其中有多幅追憶歷史名人的畫作,值得市民朋友蒞臨欣賞。
  • 九重葛又名三角梅,是很多城市常見的花卉。這種灌木的花苞不但多彩鮮豔而且又大又明顯。相比之下它的花卻很小,形狀有點像梅花,三朵小花併為一叢聚在花苞裡呈三角狀,所以亦稱三角梅。
  • 當我們懂得圓容他人的時候,我們會發現我們也在圓容著自己!
  • 臺灣國立歷史博物館即日起至11月23日止展出「張大千辭世30週年紀念展」,藉由完整呈現張大千的早、中、晚期不同階段繪畫風貌,帶領觀眾了解中國書畫的博大精深。
  • 鄭善禧先生1932年生於福建漳州,自小喜愛色彩濃艷、線條流暢的民俗藝術,常在空暇時到戲台、廟宇觀看匠師雕神像、漆門神,為之後的鄉土風格打下了基礎。1950年來台後考取臺南師範學校首屆美術師範科,1957年進入師大美術系,對於每位老師的傳授,無不勤慎學習。「溥心畬說『要讀書』,我至今仍在讀書;林玉山說『要寫生』,我至今不忘寫生;廖繼春說『要用色』,我至今仍在用色。」這些教誨鄭善禧仍銘記在心。任教於臺中師專時期,白天忙於教務,晚上仍勤勉作畫,連續獲得六次全省性美展比賽國畫組第一名。1977年任臺灣師範大學美術系教授,1991年自師大退休,1996年榮獲國家文藝獎,至今仍創作不綴。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