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傳奇】鈕婆婆奇人奇事

作者:盧沭 整理
font print 人氣: 790
【字號】    
   標籤: tags: ,

很久以前,鄆州有個姓關的司法參軍,家中雇了一個鈕姓女傭人,只管她的吃、穿但不給工錢,卻要她整天幹活。

她的年紀已經很大了,大家都叫她鈕婆婆。鈕婆婆有個孫子叫萬兒,才五、六歲就跟著祖母一起到了關家。關家也有個男孩子,名字叫封六,年紀和萬兒差不多。封六常常和萬兒在一起玩耍,每當封六做了新衣服,就把換下來的舊衣服拿來給萬兒穿。

一天早晨,鈕婆婆忽然發脾氣了,氣呼呼地說:「都是小孩子有什麼貴賤好分呢?封六總是穿新衣,我的小孫子為什麼總是穿舊衣服?太不公平了。」

關參軍的老婆聽了很不高興地說:「封六是我的兒子,而你的孫子是個奴僕,你不知道嗎?我覺得他們兩人年紀差不多,才把舊衣服送給他穿。你怎麼連身分不同的道理也不懂呢!好,從今以後連舊衣服也不給了。」

鈕婆婆笑了起來問道:「這兩個孩子有什麼不同?」

關參軍的老婆說:「奴僕怎麼好跟大戶人家的孩子相比呢?你也真是越老越糊塗了。」

鈕婆婆心裡很不服氣說:「果真不同嗎?也好,那就讓我來試試看不同在哪裡?」

說罷,鈕婆婆拉過封六和她的孫子,將兩個小孩都覆蓋在自己的裙子底下,按在地上不讓他們動彈。關參軍的老婆大吃一驚,趕緊過去把自己的孩子拉出來,可是拉出來的是鈕婆婆的孫子。再去拉,拉出的還是鈕婆婆的孫子。兩個孩子的相貌、衣服,全都一模一樣,誰也分辨不出來。

鈕婆婆笑呵呵地說:「喏,這樣一來,不就相同了嗎?」

關參軍的老婆害怕極了,馬上去告訴丈夫。夫妻二人一起來懇求鈕婆婆,再三向她道歉,說道:「不知道神仙在此,實在冒犯了,請多多原諒。」

從此以後,一家人把鈕婆婆當作貴客一樣敬重,再也不把她當傭人使喚了。這樣過了好久,鈕婆婆才把兩個小孩重新放到自己的裙子下面,按了幾下,放了出來,又恢復了原來的模樣。關家特地安排了一間好房子給鈕婆婆住,再也不敢怠慢她。

幾年以後,看看沒出什麼事情,關家的人對鈕婆婆又漸漸厭惡起來,於是私下商量想把她害死。

一天,關參軍讓妻子去請鈕婆婆喝酒,有意把鈕婆婆灌醉。關參軍偷偷進去,惡狠狠地舉起大鋤頭,朝鈕婆婆頭上猛地一擊,正好打在腦門上。鈕婆婆「唉呀」一聲倒在地上,他們仔細一看,竟是一段栗樹木頭,有幾尺長。

關參軍夫妻倆高興極了,以為除掉了「妖怪」,從此可以太平無事,就吩咐僕人們用斧頭把栗樹木頭砍成一小塊小塊的,再放到火裡燒。

剛要燒盡,鈕婆婆卻好端端地從房間裡出來了,半真半假地對關參軍說:「唉!你這個玩笑怎麼開得這麼厲害呢?」

鈕婆婆仍然說說笑笑,和從前一樣。鄆州人知道了這件事,街頭巷尾議論紛紛都在罵關參軍。

關參軍沒有辦法,只好去稟報頂頭上司觀察使。不料他剛走進觀察使的廳堂,卻見堂前已有一個關參軍坐在那裡,正和觀察使說話呢!兩個關參軍形狀一模一樣,分不出真假。沒辦法,關參軍只好回家去。剛到家,卻有一個關參軍已經回家了,誰真誰假,連關參軍的老婆也分不出來。

關參軍的老婆知道是自己闖下的禍,只好又去苦苦哀求鈕婆婆,痛哭流涕說盡好話,跪在地上拼命磕頭。鈕婆婆這才揮一揮手,兩個關參軍慢慢地走攏來,走攏來,終於合成了一個關參軍。

從此以後,關家再也不敢幹傷天害理的事了。@*

資料來源:唐.張薦《靈怪集》

責任編輯:王書琳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上天網開一面,不認同某甲的人竟沒有被殃及池魚;上天同惡必懲,認同某甲的人竟被等同於一丘之貉。大難來臨時,人是被赦免還是不被赦免,都看其人自己的選擇,上天的心是多麼包容啊!」
  • 前有個寡婦,她生了很多子女,他們家境貧寒,全都靠寡婦一人辛苦的維持家計.....
  • 當晚,一輪明月高掛天空。韓生離開房間提著個竹籃站在寺廟庭院中,他從懷中取出一把勺子向空中舀了一下,然後又把勺子倒向竹籃,好像往裡面倒東西。就這樣,韓生不斷地用勺子向天空舀去,然後又倒入竹籃中。
  • 玉文化是我國傳統文化中的又一寶貴資源,融合在道德觀念與禮儀之中,成為中華民族道德精神的象徵。以美玉之質比君子之德,儒家對玉賦予了道德內涵並作出了精闢的詮釋。
  • 明代萬曆年間的《增廣賢文》有句名言:「萬惡淫為首,百善孝為先。」古書《壽康寶鑑》中的「福善案」記載了很多守戒拒淫而在科考中速得福報的故事。讓人看到「拼功業」和「道德實踐」的密切關聯。古人講的「積德」、「積陰德」,其言不虛,有德的人生才有福,可不是空話啊。
  • 「為政以德」的內涵是很深、深廣的,包含了前一篇中孔子所講的「道千乘之國,敬事而信,節用而愛人,使民以時」。本章,孔子沒有具體解說什麼是「為政以德」,而是打了一個比方:君王自己像北極星一般安居其所,別的星辰就都井然有序地環繞著它。
  • 紅樓夢這本書成書的緣起,是聖主康熙皇上賜的這一場富貴。紅樓夢這本未能完成結局的書,這本自傳性質的小說,對應的康熙雍正年間江寧織造府的興衰景況,都是有史料可查的。榮國府,寧國府最早的主人,榮國公和寧國公,從小說內容「焦大跟著太爺出兵」這一細節,結合歷史背景來看,應該是清兵入關時,隨著滿洲人一起入關的那批漢人,類似於大清的開國元勛范文程(范仲淹後人)這樣的漢人。
  • 明代《耳談》作者王同軌的街坊林廣兒的殺妻事件,鑽法律漏洞逃過刑罰,在當地引起不平的鳴冤聲震天價響,而最後的結局,更讓人心震動不已。
  • 「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這體現了孔門教學的一個根本特點:「求諸己」, 即向內求,所謂「君子求諸己,小人求諸人。」在處世上,不怨天尤人,以「人不知而不慍」的精神,完成自己的仁德修養,在寂寞中成就事業。
  • 在無神論者看來,人死了就一了百了,其實在傳統文化裡,披露了很多人死後的去向,有的人甚至還去了天堂擔任神職。今天給大家介紹的就是這樣一個故事。主角是南宋孝宗淳熙年間新城(現杭州市富陽區一帶)秀才姚中。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