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樂器漫談(一)古樂八寶(2)

作者︰辛慧
font print 人氣: 397
【字號】    
   標籤: tags: ,

三、絲弦樂器

絲指的是用蠶絲製成弦,再製作成樂器。在商周以前,絲弦樂器只有琴、瑟兩種,秦漢以後才有箏、箜篌、阮咸、秦琴、三弦、琵琶、胡琴等。如「琴」,在中國的樂器裏最富於代表性。它的身價頗高,象徵著君王和隱士。

古代演奏時,有的一人彈,一人聽,像伯牙和鍾子期。伯牙彈琴彈山,鍾子期知道他在彈山;彈水,鍾子期知道他在彈水。後來鍾子期死了,伯牙就把琴弦弄斷,他認為這個世界上,再也沒有知道他的好朋友了。這個故事流傳下來,成為一個著名的典故:「知音」。

古琴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樂器之一,有虞舜作五弦之琴的傳說,到了周朝「文武二王,各增一弦」,至此,五弦琴成為七弦琴的形制。而古琴文化歷史,實與中國傳統文化息息相關,從最早的「黃帝鼓清角之琴,以合大地鬼神」、箕子「隱而鼓琴自悲」,當時稱為鼓琴。

箏(正見網)

文人的四藝「琴棋書畫」,琴為四藝之首。而蔡邕的「焦尾」琴、齊桓公的「號鐘」琴、楚莊王的「繞梁」琴、司馬相如的「綠綺」琴,被稱為中國古代「四大名琴」。

箏也是一種極富表現力的樂器,發音輕柔、典雅、華麗而委婉。大箏發音柔和、雅緻;小箏發音清脆明亮。

四、竹類樂器

笛(正見網)

竹是指竹類製成的樂器,主要有簫、笛、管。其實比較簡單的區別是直吹為簫,橫吹為笛,二者雖然都是竹子作成的樂器,但性質和音色各有巧妙不同。

簫(正見網)

如果想要進一步辨別簫和笛的不同,在於笛有膜,出音特別嘹亮,而簫無膜孔,音色柔和。在竹製的古樂器中,最重要的是排簫,它有發標準音的功用。

五、匏類樂器

竽(正見網)

有一種葫蘆叫匏瓜,古人用乾老的匏瓜製成樂器,就是匏類樂器。匏類樂器包括笙和竽等簧片樂器。笙是和聲樂器,而竽形狀很像笙,比笙大一點,管也比笙多,戰國以前在民間極為盛行。

關於竽還有一個趣聞,春秋戰國時,齊宣王喜好聽吹竽,吹竽的樂隊一定要許多人齊吹,原本不會吹竽的南郭處士,混在樂隊中湊人數。齊宣王死後,泯王立位,也喜好聽竽,但要一個一個吹來聽,南郭處士怕被發現而受罰,只好落荒而逃。這也是常用的「濫竽充數」的成語故事,可見笙和竽早在數千年前就己經在民間普遍流行。

六、土類樂器

塤(維基)

中國八音中的土類樂器,主要的只有兩種,一個是塤,另一個是缶。缶的形狀很像一個小缸或火缽,是很少見的樂器。

塤的歷史悠久,目前發現最為古老的塤距今已有7000餘年,最初只有一個吹口,有音孔,而後慢慢增加演變為八孔塤,十孔塤和半音塤。塤的音色柔美,音質圓潤,頗有高處不勝寒的凄涼美感。

戰國初 銅缶(國立故宮博物院)

缶本是用來裝酒的瓦器,敲打起來就算是音樂了。戰國時候,秦王和趙王在澠池地方喝酒,秦王為了助酒興,要趙王擊缶,懾於強秦,趙王無奈只得不情願地敲了一下缶,但秦王自己竟不敲,趙王的大臣藺相如看不過去,一定要求秦王敲,不敲他就拚命,秦王沒辦法,只好也敲了一下。

七、革類樂器

鼓(正見網)

革是指以野獸皮革製成的樂器,其中最主要的是鼓,鼓也是古代人民最初使用的樂器。鼓的作用很多,平時可當樂器,以配合舞蹈節拍,在戰時可激勵士氣。鼓的種類很多,「腰鼓」是其中一種。

八、木類樂器

拍板(國立故宮博物院)

木是指木類樂器。最初有柷、敔、拍板等,後來有木魚、梆子等。柷是一種祭祀用的啟奏樂器,而敔是一種停止音樂的樂器,這兩種樂器除了在孔廟以外,普通樂團不容易看到。形狀像個方斗,上寬下窄,邊上有個洞,把一支柄槌放進去。台南的孔廟裡就放著一個。

--轉載自正見網

責任編輯:吳雨潔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中國古代,人們敬天信神,追尋大道,虔誠地相信人是能夠修煉得道成仙,傳統文化重倫理、道德並傳承著天人合一的宇宙觀。
  • 們上篇舉了兩個被點化,惜仙緣,修道成仙的故事,現在再舉道教全真道創始人王重陽的故事。
  • 孝文元年,蕭何的妻子因過被除國,由蕭延繼承酇侯的爵位。蕭延短壽,繼承爵位後不久就去世了。死後由他的兒子蕭遺繼承酇侯的爵位,不幸的是蕭遺又是絕嗣無子。
  • 現代人往往認為只要自己努力學習、工作,就可以有遠大的前程,甚至可以改變命運,這是無神論者普遍被灌輸的思想。
  • 命由天定,但人如何做,是向善還是行惡,這是很關鍵的......
  • 韓琦面對小人仍能用誠心對待,淺淺與之交往,但是不會身陷其中......
  • 捨棄一些名利之心,你會體會到你獲得了更大的快樂......
  • 「小不忍則亂大謀」出自孔子的《論語.衛靈公》篇中:「巧言亂德,小不忍則亂大謀。」意思是說,小事不忍耐就會壞了大事。能够忍辱是一種韜晦、涵養、胸襟開闊和目光長遠的象徵。勾踐忍辱得以復國,韓信忍辱而成就大業。
  • 明朝萬曆年間,京口人張某的文章頗有名氣,但七次考試都未曾入選。於是在文昌閣住宿,希望夢中得到神人指點,對其命運給予啟示。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