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科冠絕一代」的北宋名醫錢乙

文/顏丹
六味地黃丸有什麼功效、能治療那些疾病和症狀?(Shutterstock)
宋代醫學家錢乙因一劑流傳於後世、被用來滋陰補腎的良方「六味地黃丸」而聞名於今。(Shutterstock)
font print 人氣: 1556
【字號】    
   標籤: tags: , , ,

錢乙(公元1032~1113年),字仲陽,北宋東平鄆州(今山東東平)人,因一劑流傳於後世、被用來滋陰補腎的良方「六味地黃丸」以及一本流傳至今、現存最早的兒科專著《小兒藥證直訣》而聞名於今。

《四庫全書總目提要》對此專著的評價是:「……為幼科之鼻祖。後人得其緒論,往往有回生之功」;同時還提到,「六味丸方,本後漢張機《金匿要略》所載崔氏八味丸方」,但「乙以為小兒純陽,無煩益火,除去肉桂、附子二味,以為幼科補劑。……其斟酌通變,動契精微,亦可以概見矣」。

對於錢乙的「斟酌通變,動契精微」,劉跂在《錢仲陽傳》中也稱讚道,錢乙製作方藥時,思路開闊、通達,並不拘泥於某一種療法,對所醫治的病症也都很精通,不僅限於小兒科。此外,他博覽群書,涉獵甚廣,不完全固守著古書上的記載。在具體診療時靈活應變、對症下藥,最終都能與理法相合。錢乙尤其精通草藥,通曉各類事物的特徵及規律,也能辨別、糾正歷代醫書上的一些缺漏與錯誤。有人得到奇異的草藥或遇到不尋常的事物來請教他,他總能說出其品貌、特徵及其來源、本末。這些人回去考證後發現,錢乙說的全都符合。

或許,正因為這種「通變」、「博達」的態度,才使得錢乙能突破醫治小兒的「五難」,成為一代兒科聖手。中國自古流傳著「寧治十男子,不治一婦人;寧治十婦人,不治一小兒」的說法,兒科在古代醫家眼中,一直被視為「啞科」。

錢乙的弟子閻季忠在為《小兒藥證直訣》作序時說:「醫之為藝誠難矣,而治小兒為尤難。」第一難是,六歲以下的小孩病症,《黃帝內經》中「不載其說」;第二難則是「小兒脈微難見,醫為持脈,又多驚啼,而不得其審」;第三難是,「其骨氣未成、形聲未正,悲啼喜笑,變態不常」;第四難則是,「小兒多未能言,言亦未足取信」。也就是說,經由「望、聞、問、切」之法來精準地了解小孩的病症,實屬不易。而第五難又提到,小兒「臟腑柔弱,易虛易實,易寒易熱」,一旦醫生辨別不了,又該如何診治呢?

加之「小兒治法,散在諸書,又多出於近世臆說,汗漫難據」,因此,閻季忠就曾「目見庸醫妄施方藥而殺之者,十常四五」。然而,相比之下,錢乙卻「使幼者免橫夭之苦,老者無哭子之悲」。他能「該括古今,又多自得」;「其法簡易精審,如指諸掌」。閻季忠對此有親身體會,他「五六歲時,病驚疳癖瘕,屢至有殆,皆仲陽拯之良愈」;其「全家幼稚多病,率用錢氏方法,取效如神」。

錢乙的弟子閻季忠在為《小兒藥證直訣》作序時說:「醫之為藝誠難矣,而治小兒為尤難。」圖為〈繪苑琳球 冊 無款嬰戲圖〉。(公有領域)

錢乙醫術「如神」,顯然不止為閻氏一人所證實。他早年當上翰林院醫官,就是因其治好了宋神宗妹妹(長公主)之女的泄痢病。錢乙那時還喝醉了酒,說:「要等孩子出疹後才能好。」駙馬不相信,很氣憤地責備他。當時,錢乙什麼都沒說,默默地退下了。到了第二天,孩子果然出了疹子。於是,駙馬很高興,作詩送給他,以示感謝。隨後,長公主奏請皇帝,賜給錢乙從九品官位以及紅色官服。

第二年,皇子儀國公患了手足痙攣之症,御醫們都束手無策。這時,長公主朝見神宗,告訴他民間大夫錢乙的醫術很不尋常,有過人之處。於是,神宗召他入宮,錢乙就用一劑「黃土湯」治好了皇子的病。當神宗再次召見他並下諭旨褒獎他時,他卻很謙虛地說,「御醫們其實已經快治好了,我只是碰巧趕上了。」神宗欣賞他的醫術人品,於是擢升他為四品太醫丞,賜他紫色官服和金魚袋。

錢乙能治御醫所不能治之病,也能治好御醫誤診之病。有一次,宋皇室一親王的兒子得了嘔吐泄痢病,御醫用了溫補的藥後,孩子又開始氣喘了。錢乙說:「此病本是胃中有邪熱,而且脾臟也受損了,怎麼能再用辛溫剛燥之劑呢?這樣會大小便不通的。」於是,錢乙開了石膏湯,但親王與御醫們都不信,謝絕他的治療。錢乙說:「如果不用石膏湯,你們還得來召喚我!」兩天後,錢乙果然再次被召喚。他說:「這就是石膏湯所治療的病症!」最終,他們按照錢乙的辦法,把孩子的病給治好了。

錢乙還能預知病症。北宋廣親宅有一皇族之子病了,錢乙診病後說:「這種病不用吃藥就能痊癒。」他又看了看年幼的孩子,突然說:「這孩子近日就會發病,很嚇人,但三天之後過了午時就沒事了。」孩子的家人聽了,很生氣地說:「能有什麼大病?不過是因為大夫貪財求利,才會說出這種嚇唬人的話!」第二天,孩子突發癲癇,病情危急,又趕緊召錢乙來治。三天後,孩子病癒了。當被問及為何能預知孩子的病症時,錢乙回答:「我看他面部赤紅、雙眼直視,這是心肝受邪的症狀;三天之後午時一過,心肝所主的時辰變了,病勢就會減弱。」

因早年研讀過《顱囟經》一書,錢乙甚至能「占壽夭死生之候」。有一次,錢乙去拜訪他的老友,聽到他家有嬰兒的啼哭聲,就驚愕地詢問是怎樣的孩子。老友回答:「這是我家的雙生子。」錢乙提醒說:「要好好照看他們,孩子過了百日才能活。」老友聽了,很不高興。但過了一個多月後,兩個孩子都死了。

錢乙又看了看年幼的孩子,突然說:「這孩子近日就會發病,很嚇人,但三天之後過了午時就沒事了。」示意圖。圖為明 戴進《太平樂事冊.嬰戲》。(公有領域)

錢乙自己也有羸弱之症,他按自己的想法來治療,每次發病後都能治好。最後一次發病時,他感到更加疲憊、無力了,於是嘆息道:「這就是人們所說的周痹症,如果侵入內臟就會死,我可能是活到頭了!」不久又說:「我可以把病灶轉移,讓它局限在四肢上。」於是,他自己配藥,日夜服用,也沒人看過他的方子。當他看到自己左側手腳彎曲、不能伸開時,就欣喜地說:「可以了!」自此之後,他雖然左邊的手腳偏廢不能用了,但身體強健,就像沒病的人一樣。

錢乙能醫治自己的痼疾,但他卻一再稱病辭官,最終返鄉歸隱、退居里舍。沒訪客的時候,他就閉門在家,不戴帽、不穿鞋,坐臥在床上,經常讀些史書雜說。有好友來訪,就飲酒暢談。想要出門時,就讓兩個僕人用轎子抬著,出入於閭巷之間;但別人邀請他,他卻不肯前往。

經常有跟多人來找他看病,甚至都擠滿了他家的前堂,有的是被攙扶而來的老弱病人,有的是用襁褓包著、被人背來的嬰兒。無論是同鄉近鄰還是百里之外的遠客,都能拿到他開的藥,致謝而去。

寫《錢仲陽傳》的劉跂最後評價他:「非獨其醫可稱也,其篤行似儒,其奇節似俠,術盛行而身隱約,又類夫有道者。」在劉跂看來,錢乙不僅是醫術令人稱道,他鑽研醫術時的至誠、專注、踏實以及懸壺濟世時的俠義心腸,都十分令人欽佩。尤其是,他醫術高超,卻退隱於民間、不為官顯名,又像是那種淡泊名利、做而不求的道中之人。

到晚年,錢乙的痹症加劇,他自己診斷後,得知無法醫治了,就叫來親屬家眷,與之訣別。他換上壽衣,靜靜等待生命的結束。最終,他在家中與世長辭,享年八十二歲。@*#

參考資料:

《錢仲陽傳》
《宋史‧方技傳》
《四庫全書總目提要》
《小兒藥證直訣》

責任編輯:李婧鋮◇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中國古代醫者懸壺,大多都懷揣著濟世救民、扶危助困之心。從豐富的史料中不難看到,「無欲無求,先發大慈惻隱之心,誓願普救含靈之苦」不只是那些被撰寫在《大醫精誠》中的字句;「若有疾厄來求救者,不得問其貴賤貧富,長幼妍蚩,怨親善友,華夷愚智,普同一等,皆如至親之想」已在歷代許多身懷奇術的醫生身上得以展現。
  • 死生有命,富貴由天。人一生的福、祿、壽乃至各種疾病的發作都是有定數的。時間到了,臉上的氣血之色、脈絡的運行狀況都會呈現出異常的變化。縱觀古今,惟有精通醫道或修佛修道之人才能讀懂身體密碼,參透箇中玄機。中國歷朝歷代都不乏這樣的高人,本篇將一展明朝幾位市井大夫僅以望、切就能知人生死的奇妙醫術。
  • Ancient Chinese medicine books and herbs on the table.English Translation: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is used in the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of diseases, has the function of rehabilitation.
    歷代良醫不僅能治人久病不癒的頑疾,而且也多有在須臾間起死回生的醫術。掌握這種醫療神術的醫生,首先都必須有救人濟世的慈悲心和高尚的醫德。看清代名醫熊慶笏和劉道景起死回生的醫德、神術。
  • 針灸一些救命穴位,可以救治情況危急的病人。
    中國古代醫道相通,出神入化的醫術比比皆是,沒親見、親歷過的人或許很難相信。但許多醫生一針即瘥、一匕立起、一劑回生的案例卻被詳實地記錄在史籍中。無數個神奇的瞬間在過往千年中都真實地發生過。本來中醫就是「道家醫學」,有道之士自然能悟懂、參透人體之玄奧。
  • 中國古代有許多令人稱道的民間大夫,他們不僅醫術高,也是重德行善之人。對於他們施行仁術的功德,《太微仙君功過格》是這樣評定的:以符法針藥救重疾,一人為十功;小疾,一人為五功;施藥一服,為一功。
  • 望、聞、問、切的治病方法在中國古代被承傳了千年。僅切脈一術,就令人歎為觀止。無需用大型設備來拍片照相,亦無需將器械插入體內進行窺探。醫生僅用指尖搭在病人的手腕上,就能準確地查出病灶,並洞悉發病原因。西方的儀器構造精良,卻看不到遍及人體的脈絡運行。中醫通過切脈,就能立刻對症下藥,甚至藥到病除。
  • 在中國古代,沒有高尚的德行,即使再聰明的人,也不會被名醫授以超凡的醫術。懸壺濟世、成為醫者之前,此人必得心懷仁善、且有著治病救人的志願。正因為心胸寬廣、豁達,只為福蔭於百姓蒼生,才放得下自己的名利得失,才會一心利他卻不求回報。
  • 「人死不能復生」,這是現代西醫在病人停止心跳後、感到束手無策時,常用來安慰其家屬的一句話。無論家屬再怎麼請求,能力有限、相信眼見為實的西醫大夫都很難再去試著挽救病人的性命了。
  • 人體玄奧無窮,非源於現代科技的醫療設備、電子儀器所能探知。比如遍及全身、細密繁雜的穴位與脈絡,用再高倍的顯微鏡也難以洞見、識別。然而相比之下,源於道家修煉文化的古代中醫卻能窺探其奧妙所在。
  • 中藥摻硃砂造成鉛中毒事件引起民眾擔憂,但衛福部中醫藥司表明此為個案。應如何安心使用中藥?(Shutterstock)
    在中國古代,令人大開眼界的神奇醫術似乎無所不在。無論是深居在鄉野村頭,還是在市井街巷中一走一過,總能遇到家有仙方、能祕製良藥的民間大夫。他們的醫術或經由高人傳授,或經由祖輩代代繼承,其藥到病除的妙術不僅惠澤了一方百姓,在機緣巧合下也曾為深宮中的皇族排憂解難。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