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義僕人演繹人間佳話

文/劉曉

古人做人重道德操守,每個行業都有很多忠義之士,留下讓人為之動容的典故。(shutterstock)

font print 人氣: 4356
【字號】    
   標籤: tags: , , ,

古人做人重道德操守,每個行業都有很多忠義之士,留下讓人為之動容的典故。史籍上記載了一些忠義僕人的故事。

阿寄忠心侍主母

明朝時,淳安縣(今浙江杭州附近)有一戶還算比較富足的徐姓人家,家中有一個名叫阿寄的人,從小就因家貧賣身來到徐家做僕人。為人善良的徐老爺對阿寄很好,阿寄也心懷感恩,勤勤懇懇地照顧一家老少。待徐老爺過世時,阿寄已經在徐家生活了幾十年。

徐老爺有三個兒子,老大和老二只曉得每日吃喝玩樂,只有老三懂得勤勞持家。為了徐家,阿寄在徐老爺過世後,曾規勸過老大老二,但他們根本不聽。無奈之下,他只得與老三共同承擔著家裡的重擔。

然而,沒過幾年,老三突然得了急病離世,留下妻子徐氏和五個年幼的兒女。阿寄非常難過。更讓人沒想到的是,老大老二不想讓孤兒寡母成為拖累,竟打起了歪主意:分家。

在分配家產時,老大和老二分走了家裡僅有的一匹馬和一頭牛,而將已經56歲的阿寄甩給了老三家。老三的妻子徐氏也只能無奈哭泣。

面對這種困境,阿寄沒有抱怨,而是下決心要幫助徐氏母子過上好日子。於是,他向徐氏提出要出門經商。想到過去幾十年阿寄都忠心耿耿,徐氏對他還是十分信任,將典當首飾珠寶換來的十幾兩銀子交給他,作為本錢。

阿寄一路打聽商機,經過考察,聽說山裡有很多漆樹,採割出的生漆可以漆家具,在城鎮裡面很暢銷,就趕去山裡買生漆,之後到蘇州販賣。一年下來,竟賺了幾倍的錢。他回到家中,對徐氏說:「主母不用擔心了,富貴可立至矣。」

阿寄一路打聽商機,經過考察,聽說山裡有很多漆樹。示意圖,圖為一棵漆樹的葉子。(Fotolia)

在阿寄的苦心經營下,二十年後,徐氏資產達到了數萬兩銀子,成為當地的富戶。在此期間,阿寄幫助安排徐氏的三個女兒出嫁、兩個兒子娶親,每人的陪嫁或聘禮都有上千兩銀子。此外,阿寄還請了先生到家中教授兩位公子,並通過輸粟讓他們進入太學讀書。兩人後來都成為知書達理之人。

為徐家立下汗馬功勞的阿寄並沒有以此自驕,而是依舊嚴守本分。他每每看到徐家人,即便是幼童,也要行禮;即便是騎馬途中相遇,也必勒住韁繩問候。每次看到徐氏當家主母,從不斜視、從不與之平起平坐。阿寄之行為舉止,儼然如那些讀書明禮的縉紳,其心真是「大忠純孝也」。

辛勞一生的阿寄在臨終前,拿出已經平均分好了的家中的粗細帳目,交給徐氏說:「這些都給兩位小主人,他們可以掌管家事了。」言訖而終。

徐氏的孫子輩中有人暗中查探阿寄是否存有私房錢,卻發現阿寄真的是家無餘財,他的妻兒也都僅僅是過著緊巴巴的日子而已。

當時的人聽說後,都為阿寄的忠義之舉所感動。也因此,明代著名的文學家李贄專門為其寫了一篇《阿寄傳》。阿寄,一個普普通通的僕人的名字,在歷史長河中留下了一段佳話。

孫明撫育丁尚書後代

丁汝夔,是明朝嘉靖年間的政治人物,歷任山西左布政使,甘肅、保定、應天巡撫,湖廣參政,河南巡撫,吏部左、右侍郎,兵部尚書兼督團營。嘉靖二十九年(1550年),蒙古韃靼軍隊直逼京城,丁汝夔呈《備邊十要》及「退虜長策」十餘牘均被奸臣嚴嵩扣壓,又因嚴嵩建議丁汝夔傳令諸將不許輕易出戰,韃靼得以肆掠京城周邊八日。民間都認為丁汝夔是罪人,嚴嵩更將罪名推到他的身上。嘉靖帝遂以「禦寇無策、守備不嚴」將丁汝夔斬首,他臨刑時大呼「嚴嵩誤我」。嚴嵩倒後,在隆慶初年,丁汝夔被追復原官。

嘉靖二十九年(1550年),蒙古韃靼軍隊直逼京城。示意圖。(shutterstock)

孫明,是丁汝夔的管家。在他遇害後,孫明跟隨曾經是禮部主事、被貶戍到遼陽的次子丁懋正。然而,半年後,丁懋正也被人害死。沒多久,丁懋正的妻子也死了,只留下五個月大的嬰兒。

為了養活嬰兒,孫明或四處為其尋找乳母,或從市場上買回牛奶羊奶。在撫育幼兒的同時,孫明還不忘為主家申冤。每聽說監察御史來到當地,就前去泣血哭訴冤情。有官員憐惜他,就為他脫去了罪籍,讓他得以回歸京城。

從遼東到京城路途遙遠,孫明沒錢僱車,只能靠步行。他白天背著幼兒一路前行,沿途乞討到食物,他寧可自己不吃,也不讓小主人餓到;晚上他們就找溫暖乾燥的地方休息。

如此走了一個多月,兩人才回到京城。孫明詢問丁家的遺產,得知被其族中的親戚占有,就稟告了官府。經過長時間的追討,終於追回了大部分遺產。

孫明侍奉小主人丁繼之如昔日對待丁汝夔,盡心盡責。等到丁繼之長大成人後,孫明將丁家遺產悉數交給他。丁繼之後考中秀才,孫明則高壽離世。

參考資料:
明李贄《阿寄傳》
《涌幢小品》

責任編輯:李婧鋮 @*#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有一種植物從中國的《詩經》產生的年代以來,就和一家的主婦發生了關聯,從而衍生出一些代稱母親的名詞。除此之外,還有一些名詞也是代指母親的,是什麼呢?
  • 在中國古代,「畫麟閣」或「入麟閣」代表著作為臣子的卓著功勳或最高榮耀。李白詩云「功成畫麟閣」,杜甫抒懷「志在麒麟閣」。這一典故因何而來?這要從漢宣帝甘露三年說起。那年,漢宣帝因匈奴歸降,回憶起輔佐有功之臣,於是命人在未央宮麒麟閣繪製了十一名功臣的圖像。
  • 本世紀罕見日食,世界唯一的全日食記者對日食如此反應?科學研究表明,觀看日食可以強烈影響人的心理,使人敬畏,激發原始的歸屬感。
  • 「年」的古字寫作「秊」,從古來字形的演變中可以看到「年」的本意。「年年有餘」,老百姓期待,天子也期待——他們共同的祈願是什麼?這個成語典故的本事起源於夏朝末年,源遠流長。
  • 門楹上掛上春聯,將冬天的氣氛一轉成新春,千門萬戶立即煥然一新。除夕前,什麼時候換上新春聯好呢?在中華文化史上,當前的這種遍及百姓家的紙春聯是何時開始黏掛的呢?
  • 時間飛逝,轉眼間我們就送走了溫順可愛的玉兔,迎來了瑞氣萬千的祥龍,這兒先祝大家在新的一年裡龍騰虎躍,好運連連。
  • 冬至:夜從今夜短,日從今日長!冬至日陽光達到南至點將要北返,陽氣從地底升起。你對「冬至」的內涵文化知多少?在此盤點冬至的重要的文化光彩與典故。
  • 漢宣帝是史上有名的中興之君,而他第一道詔書流露的「深情」更是史上流芳。於公於私,漢宣帝都顯露了真摯又深刻的仁愛之心。
  • 月到中秋分外圓!黃曆八月十五日圍繞著月亮的許多民俗傳說,尤其是中秋節的神奇事兒紛紛湧上記憶的時空,讓人回味中秋節的神奇時空!它們跨越了幾千年的記憶,搭起仙凡之間的橋梁。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