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第奇學院的一天

Eric Bess撰文/吳約翰編譯
奧塔維奧‧瓦尼尼(Ottavio Vannini)作品《米開朗基羅向偉大的羅倫佐展示農牧神之首》(Michelangelo Showing Lorenzo il Magnfico the Head of a Faun)。1638─1642年創作,意大利佛羅倫薩彼提宮(Palazzo Pitti, Florence, Italy)壁畫。(公有領域)
font print 人氣: 520
【字號】    
   標籤: tags: , , , ,

意大利文藝復興是個自由交流思想和追求卓越的模範時代。而發掘希臘古典文本和藝術作品,則有助我們探討人類存在的目的與潛能。

美第奇學院(The Medici Academy)也叫「柏拉圖學院」(Platonic Academy)或「佛羅倫薩學院」(Florentine Academy),是意大利文藝復興時期孕育知識和藝術的天堂,由科西莫‧德‧美第奇(Cosimo de Medici,1389年─1464年)在15世紀中葉創立。學院經常在佛羅倫薩聖馬可廣場的雕塑花園舉行集會,花園係由家族擁有。

15到17世紀一些重要人物都與美第奇家族和學院有關。馬爾西利奧‧費奇諾(Marsilio Ficino)是美第奇學院第一位將柏拉圖文本翻譯成拉丁文的學者作家,他還帶領學生討論柏拉圖哲學和基督教。雕塑家貝爾托爾多‧迪‧喬瓦尼(Bertoldo di Giovanni)教授古典藝術課程。其他著名人物還包括教宗良十世(popes Leo X)、教宗克萊孟七世(Clement VII)、教宗庇護四世(Pius IV)、教宗良十一世(Leo XI)、藝術家米開朗基羅(Michelangelo)、建築師布魯內萊斯基(Brunelleschi),以及偉大思想家伽利略(Galileo)等。

如果你也是當時美第奇學院的一員會是什麼樣子?親眼目睹偉大的藝術家和思想家共處一室討論未來會是什麼樣子?現在,讓我們想像一下在美第奇學院的一天。

美第奇學院的一天

時間來到15世紀末,我們在美第奇學院已有一段時間。我們所看到的一切都將記載在歷史文獻裡。我們希望後代能真心認識到創立學院的智慧,並將之發揚光大。

當我們坐在雕塑花園一些學生作品之中時,最常在那裡看到年輕的米開朗基羅,他似乎是上帝指派來研究和創作具有無與倫比美感的作品。此刻,米開朗基羅在花園裡專心雕刻一位農牧神(faun,在羅馬神話中指主管畜牧的神,半人半羊)的頭部,以展示給「偉大的羅倫佐」(Lorenzo il Magnifico)。

其他年輕的藝術家正在為最近發現的古希臘雕塑品繪製草圖。貝托爾多‧迪‧喬瓦尼(Bertoldo di Giovanni,1420年之後─1491年)希望我們能先模仿這些古代雕塑,以便重現古代藝術的偉大。也許在模仿的過程中,我們能吸收到這些神聖藝術作品的特質。

左圖,意大利雕塑家朱利亞諾‧達‧桑加洛(Giuliano da Sangallo)手拿著意大利普拉托最富盛名的別墅設計圖,名為波焦阿卡亞諾的美第奇別墅(the Medici Villa of Poggio a Caiano)。右圖,米開朗基羅展示農牧神半身像。圖為奧塔維奧‧瓦尼尼(Ottavio Vannini,1585─約1643年)的作品《米開朗基羅向偉大的羅倫佐展示農牧神之首》(Michelangelo Showing Lorenzo il Magnfico the Head of a Faun)(局部),佛羅倫薩彼提宮(Palazzo Pitti)壁畫。(公有領域)

美第奇學院是鬆散管理。由於隸屬於美第奇家族,我們可以自由出席和討論柏拉圖、普羅提諾(Plotinus)和基督教等的思想。儘管美第奇家族成員出了幾位教宗,我們卻很少討論政治和教會事務。相反地,我們專注在像是真理、愛和友誼之類的主題。討論儘管有時很激烈,但大家都會彼此尊重。我們比較少關注「正確」的答案,與其關注已知的真理,我們更愛提出問題,探尋更高的真理。

今天是一個特別的日子,我們舉辦宴會慶祝柏拉圖的生日。學者馬爾西利奧‧費奇諾(Marsilio Ficino)在宴會上演講關於柏拉圖式的愛和友誼。他根據柏拉圖的著作詮釋愛的種類,有一種沒有激情的愛是對上帝默觀祈禱(註)(the contemplation of God)的分享,能把這種愛與朋友分享,就是神聖的愛。

費奇諾再次向藝術家重申他的觀點:我們創作的藝術要能指向天堂,而且要分享對神聖的沉思。因此,我們學院所鼓勵的藝術創作,就是基於對柏拉圖式的愛和友誼的理解而創作的藝術。

我們專心聆聽,從愛、友誼和上帝的理念中獲得的啟發來撰寫文章、創作藝術、臨摹作品和懷抱希望。由此而誕生新的寫作、繪畫和雕塑的藝術形式都將超越單純的技術層面。

馬爾西利奧‧費奇諾(Marsilio Ficino),出自多米尼哥‧基蘭達奧(Domenico Ghirlandaio)在佛羅倫薩新聖母瑪利亞禮拜堂繪製的壁畫。(公有領域)

每天我們醒來後,匆匆忙忙趕去上班上學。這樣的例行公式,幾乎定義了我們的生活。在這個創作系列中,我們將從忙碌、快節奏的現代世界中抽出時間,跳出日常,想像一下跨文化、跨時代的生活會是什麼樣子。

譯註:
the contemplation of God,基督教術語,意思是透過祈禱或默想,來感受上帝的力量,是一種對上帝單純的直覺凝視,因此能夠看見上帝神聖的本質。

原文:A Day in the Life: The Medici Academy刊登於英文《大紀元時報》。

作者:埃里克‧貝斯(Eric Bess)是位美國寫實藝術家,目前是視覺藝術博士研究所(Institute for Doctoral Studies in the Visual Arts,IDSVA)博士候選人。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一定反映《大紀元時報》的立場。

責任編輯:茉莉◇#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歌劇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意大利文藝復興時期,開始時是一項復興希臘古典戲劇的實驗。到了巴洛克時期(1600年─1750年),歌劇達到了頂峰,成為吸引全歐洲觀眾的藝術奇觀。這種藝術形式逐漸成為那個時代的精髓,並預示了其400年後的發展。
  • 站在美國國會大廈圓形大廳(Capitol Rotunda)裡可以欣賞到許多藝術。 很多人認為圓形穹頂的視覺體驗美到令人摒息。然而,除非遊客花時間研究這個廣闊空間所呈現的藝術、建築和雕塑,否則很容易忽略其重要的歷史意義。圓形大廳裡的飾帶(friezs)即是一例。
  • 阿拉巴馬州議會大廈(Alabama State Capitol)位於阿拉巴馬州的蒙哥馬利(Montgomery),其令人印象深刻的門廊(portico)以新古典主義風格設計,是該議會大廈特色。阿拉巴馬州議會大廈與其它州的議會建築類似,都是坐落在小山丘上,俯瞰整個城市。
  • 奧斯陸大教堂(Oslo Cathedral)原名「救世主教堂」(Our Savior’s Church),這座於市中心、弧形一層樓高的荷蘭巴洛克風格建築,以石材與紅磚混合而成。大教堂東邊是教堂前側聖壇或稱禮拜堂(chancel),鐘樓有銅製的圓屋頂,搭配文藝復興風格的尖塔。大教堂幾世紀以來不斷在整修與翻新。
  • 雕塑通常用來紀念重要人物或是故事。古往今來,雕塑流行的題材包括神話場景、政治領袖或宗教人物。然而,古典雕塑中有個最特別的主題並不在上述類別裡。人物雕塑《斯皮納里奧》(Spinario)或稱《拔刺的少年》(Thorn-Puller)呈現的是一位坐著的裸體男孩,全神貫注地在拔他腳上的一根刺。幾千年來,這座雕像給藝術家帶來非常深刻的啟發。
  • 英國威爾頓莊園(Wilton House)完美融合古典主義與英國美學,堪稱獨樹一格。外牆採用當地石材建造,與英格蘭威爾特郡(Wiltshire)鄉村融為一體。古典比例、強調對稱、矩形特徵等設計,符合古羅馬建築師維特魯威(Vitruvius)和意大利文藝復興時期建築師安德里亞‧帕拉迪奧(Andrea Palladio)的美學原則。外牆沒有石柱,最初的構想是為了讓人們可以待在戶外,同時還能屏蔽來自地中海炙熱的陽光,這樣的設計適合北方的地理與氣候。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