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大利都靈王宮:巴洛克風格的傑作

文:傑夫‧珀金(Jeff Perkin)翻譯:文青衿
坐落於城堡廣場(Piazza Castello)的都靈王宮,堅固而優雅的新古典主義外觀在開闊的磚石廣場上散發著白色的光芒。外牆的粗線條和微妙的細節似乎是在有意掩飾建築內部奢華精美的巴洛克風格房間。(Shutterstock)
font print 人氣: 301
【字號】    
   標籤: tags: , , , ,

都靈王宮(Royal Palace of Turin)建於16世紀意大利文藝復興晚期,兩個多世紀以來一直是薩沃伊王朝(Savoy Dynasty)的中心。薩沃伊王朝在都靈及其周邊地區建造了二十多座宅邸與宮殿,而都靈王宮有如其王冠上的一顆璀璨明珠。

王宮位於都靈具有歷史和文化意義的城堡廣場(Piazza Castello)內【註1】,它堅固而優雅的新古典主義外觀在開闊的磚石廣場散發著白色的光芒。外牆的粗線條和微妙的細節似乎刻意掩飾著建築內部種種的華麗與精緻,以及那待人觀瞻的巴洛克風格房間。

都靈王宮有著許多意大利巴洛克設計風格的巔峰之作,現已成為系列博物館。

宮殿殿址位於阿爾卑斯山城都靈的中心地帶。宮殿由維托里奧‧阿梅代奧二世(Vittorio Amedeo II)、卡洛‧埃馬努埃萊三世(Carlo Emanuele III)和維托里奧‧阿梅代奧三世(Vittorio Amedeo III)於16世紀建造,宮殿內部後來由建築師菲利波‧朱瓦拉(Filippo Juvarra)以巴洛克風格進行了現代化改造。這位多才多藝的建築師設計了許多有口皆碑的意大利教堂和宮殿、舞台布景以及精美的洛可可風格的設計典範。

宮殿的宴會廳寬綽華麗,由八盞閃亮的水晶燭台吊燈裝飾點亮。屋頂設計細節豐富,以凹陷內嵌式面板搭建天花板,營造了深度和繁復性,同時與地板的框格設計遙相呼應。巨大的白色圓柱矗立於地板與天花板之間,在金色飛簷和青銅柱頭下方,牆壁頂部,一幅連續的舞女壁畫組圖在牆壁頂部延伸。

都靈王宮的樓梯由貝內代托‧阿爾菲里(Benedetto Alfieri)設計建造,作為通往國家元首的辦公室的通道。西班牙王室的雕塑傲然矗立在後殿中,在高聳的空間中註視著遊客。隨著層級的提升,黃色和淡粉色色調隨著發生微妙變化,給每一層的牆壁都創造了額外的維度。

聖體裹布教堂

都靈王宮已由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遺產,是著名的聖體裹布教堂(Chapel of the Holy Shroud)的所在地。聖體裹布教堂於17世紀列歸為都靈王宮的一部分。教堂的建築設計是數學家暨建築師瓜里諾‧瓜里尼(Guarino Guarini)巧妙運用幾何視覺的壯舉。登上不同的樓層後,便是由無數拱門、窗戶構成塔樓的穹頂和尖頂。而其內部具有宗教意義的設計可以說是一部由數學關係、符號和圖案交織的交響樂。

聖體裹布教堂複雜的穹頂採用大理石塊工程設計,以自支撐方式互鎖。塔式的多層設計包括每層構成的不同幾何圖形均與其它層形成對比。起伏和緩平滑的拱形大窗的上方,是形狀紛繁交錯的小窗,再往上,便是建築聳入雲端的尖頂。1997年的一場大火嚴重損壞了教堂,後歷時28年才完成巨量的修復工作。

穹頂內壁的圖案絕倫之美。層層的大理石構造螺旋式上升,在高遠處的上方塔樓中央形成一個金色圓點;中心的鴿子的造型代表聖靈。

王家軍械庫

都靈王家軍械庫是由巴洛克式建築師菲利波‧朱瓦拉(Filippo Juvarra)於1733年設計的。華麗氣派的拱形天花板位於大理石棋盤式地面的正上方,從王宮延伸至夫人宮(Palazzo Madama)。這座大廳擁有超過5,000件歷史悠久的武器和盔甲,是世界上最為著名的收藏博物館。

藝術品

都靈王宮收藏了大量的藝術品,從地面延展到天花板,宮殿處處都以精美的設計和精湛的工藝裝飾。十七世紀的掛毯、壁畫、精緻的灰墁塗料設計、繪畫和精美的花瓶充滿了宮殿的許許多多獨特的房間和宏偉的大廳。它的博物館中收藏著無價的文物,其中包括達芬奇的自畫像和都靈的聖體裹布。

作者簡介:
傑夫‧珀金(Jeff Perkin)是一位圖形藝術家和綜合營養健康教練。若要聯繫他,可登錄網站:WholySelf.com。

註解:
【註1】城堡廣場(英語:Piazza Castello)是意大利都靈的主要廣場,位於該市的歷史中心,周圍有一些重要的公共建築,如王宮和夫人宮。

原文摘自:The Italian Baroque at the Royal Palace of Turin 發表於英文《大紀元時報》

責任編輯:茉莉◇#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歌劇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意大利文藝復興時期,開始時是一項復興希臘古典戲劇的實驗。到了巴洛克時期(1600年─1750年),歌劇達到了頂峰,成為吸引全歐洲觀眾的藝術奇觀。這種藝術形式逐漸成為那個時代的精髓,並預示了其400年後的發展。
  • 站在美國國會大廈圓形大廳(Capitol Rotunda)裡可以欣賞到許多藝術。 很多人認為圓形穹頂的視覺體驗美到令人摒息。然而,除非遊客花時間研究這個廣闊空間所呈現的藝術、建築和雕塑,否則很容易忽略其重要的歷史意義。圓形大廳裡的飾帶(friezs)即是一例。
  • 阿拉巴馬州議會大廈(Alabama State Capitol)位於阿拉巴馬州的蒙哥馬利(Montgomery),其令人印象深刻的門廊(portico)以新古典主義風格設計,是該議會大廈特色。阿拉巴馬州議會大廈與其它州的議會建築類似,都是坐落在小山丘上,俯瞰整個城市。
  • 奧斯陸大教堂(Oslo Cathedral)原名「救世主教堂」(Our Savior’s Church),這座於市中心、弧形一層樓高的荷蘭巴洛克風格建築,以石材與紅磚混合而成。大教堂東邊是教堂前側聖壇或稱禮拜堂(chancel),鐘樓有銅製的圓屋頂,搭配文藝復興風格的尖塔。大教堂幾世紀以來不斷在整修與翻新。
  • 雕塑通常用來紀念重要人物或是故事。古往今來,雕塑流行的題材包括神話場景、政治領袖或宗教人物。然而,古典雕塑中有個最特別的主題並不在上述類別裡。人物雕塑《斯皮納里奧》(Spinario)或稱《拔刺的少年》(Thorn-Puller)呈現的是一位坐著的裸體男孩,全神貫注地在拔他腳上的一根刺。幾千年來,這座雕像給藝術家帶來非常深刻的啟發。
  • 英國威爾頓莊園(Wilton House)完美融合古典主義與英國美學,堪稱獨樹一格。外牆採用當地石材建造,與英格蘭威爾特郡(Wiltshire)鄉村融為一體。古典比例、強調對稱、矩形特徵等設計,符合古羅馬建築師維特魯威(Vitruvius)和意大利文藝復興時期建築師安德里亞‧帕拉迪奧(Andrea Palladio)的美學原則。外牆沒有石柱,最初的構想是為了讓人們可以待在戶外,同時還能屏蔽來自地中海炙熱的陽光,這樣的設計適合北方的地理與氣候。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