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瀛采風】為何撒豆驅邪「立春大吉」?

作者:脩實
二十四節氣中,立春是一年之始。(Pixabay/大紀元後製)
font print 人氣: 626
【字號】    
   標籤: tags: , , ,

日本二月雅稱「如月」,意為禦寒需加衣。誠然,雖入二月後,春意漸濃,卻又不時春寒料峭,為防禦春寒,不時地尚需加衣。然而,餘寒畢竟擋不住盎然春意,寒冷逐日消退,山地冰雪消融,並展露出嬌嫩的春綠。故此,二月就又有了這般美名:小草生月、華朝、仲春、初花月、梅津早月、令月、麗月等等。

立春與二十四節氣

2023年2月4日立春。立春為二十四節氣之一,標誌著冬盡春始。

我們從地球上看到的,太陽在天球上一年的運行軌跡稱為「黃道」。以360度的黃經來量度,從春分點將黃道做24等分,於是就有了二十四節氣在黃道的落點,每個節氣相差15度。春分時黃經為0度,清明黃經為15度,以此類推,至立春時是315度,雨水330度,驚蟄345度,然後又復歸至360度的春分原點。按季節劃分亦然:將一年分四季,各季分初、仲、晚,再分別將其劃分出兩個節氣,形成二十四節氣。

值得注意的是:史上在二十四節氣排序時,不是將春分作為一年之始,而是始於立春,止於大寒。二十四節氣,包括十二個節氣和十二個中氣,中氣和節氣相間排列。如今,日本一般對此不作劃分,概稱二十四節氣。室町時代(1338~1573年),明確將立春當作冬春之分的節點,如同迎新年一樣,頗為重視。

二十四節氣雛形產生於殷商,完善於春秋戰國,定型於漢代。在劉安《淮南子》(西漢)中,今日二十四節氣的名稱,已一應俱全。

二十四節氣是中國古代文明的產物,主要反映的是黃河中下游一帶的氣象及自然狀態。日本原封不動地使用了二十四節氣,故存在些許錯位,不能準確地反映日本的氣象與自然狀況。

日本民俗 自創的節氣

二十四節氣傳至日本的具體年代不詳,最遲在平安時代即已使用。因二十四節氣不能準確反映日本的氣候狀況,因此,為了便於農耕、生活,民間就對二十四節氣做了一些補充,創造出了適合日本氣象、農耕及信仰、習俗的「雜節」來,如「節分」、「彼岸」、「八十八夜」、「入梅」、「半夏生」、「土用」、「二百十日」等等。1873年,日本開始使用西曆,同時也廢除了一些被認為不具科學性的雜節,但是「彼岸」、「節分」等至今尚被傳承、使用。

中國古時,在二十四節氣基礎上,再將每個節氣劃為三候,於是一年就有了七十二候,每候5天。譬如,立春所含的三候為:東風解凍、蟄蟲始振、魚上冰。江戶時代,為了更能準確地反映日本的自然氣象,便將中國的七十二候加以改造,確立了「本朝七十二候」。如:將中國立春的第二侯「蟄蟲始振」改為「黃鶯睍睆」(黃鶯開始鳴叫)等等。

撒豆驅鬼

日本節分日,千葉縣成田山新勝寺裡人山人海,人人都伸手接福豆。(曹景哲/大紀元)

節分是日本自創雜節,將立春、立夏、立秋、立冬的前一天稱作節分,意為季節之分界,一年四次。

古人認為,在節氣、季節尤其是新年更替之際容易產生陰氣邪鬼,因此要舉行儀式,除邪驅鬼。所以,即便今日,每逢立春節分,人們依然要吃一種叫作「惠方卷」的壽司、拋撒炒熟的黃豆等來免災、驅邪。撒豆習俗,也是從中國傳來的。

奈良時代,正月裡用桃木劍驅鬼的中國習俗傳至日本。據史料記載,文武天王(683~707年)時代的慶雲3年(706年),首次在宮中舉行了這種儀式。平安時代,在宮中舉行的諸多儀式中,有一項就是撒豆子。江戶時代後,將昔日的桃木劍驅鬼換成撒豆子驅鬼,並在民間普及開來,延續至今。

立春之日,有的人家還要貼上「立春大吉」字符驅邪。這四個字,要寫得工整對稱,正看反看都是「立春大吉」。昔日,將字符貼在糊著窗紙的房門上,鬼進家門後,再回頭看到的還是「立春大吉」,於是就想:這家已經來過了,返回吧……於是這家便平安大吉。

「立春大吉」字符要貼在門的右上方,這是鬼忌諱的東北方位。字符要立春早晨貼,並貼一年,直到來年貼新符時再將舊符換下。

日本商家舉行的節分表演(章妮妮/大紀元)

紀元節

2月11日是日本建國紀念日。建國紀念日依何而定,各國因歷史、國情不同而依據各異。日本史上雖多內亂、外戰,但始終為單一獨立的國家,且無明確的建國記載。因此,基於日本的歷史與文化,明治5年(1873年),日本政府便將第一代天王即位之日定為日本建國紀念日。

據《日本書紀》(720年)第三卷記載,「辛酉年春正月、庚辰朔,天王即帝位於橿原宮。」這裡所言天王即神武天王,為天照大神之五世玄孫,於公元前660年1月1日即位。用明治當時使用的格里曆換算,即位日為2月11日,於是日本建國紀念日便據此而定。

《古事記》、《日本書紀》等相關記載,一般被視為神話傳說,抑或神話傳説與史實相雜,但無論據何觀點,從中都可清晰地看到較完整的歷史脈絡與較合理的文化詮釋。據此解讀,神武便是大和民族以人身在人世行人事的第一代天王,而將其即位之日作為建國紀念日也就順理成章了。

但是,制定當初,是將此日定為日本的紀元,名曰「紀元節」,至昭和23年(1948年),皆為國家祭日。戰後,在聯合軍司令部的干預下,以王室與神道關係過深為由,於昭和22年(1947年)廢止了國家祭日。其後,呼籲恢復「紀元節」的呼聲頗高,於是便將此前的「紀元節」更名為「建國紀念日」,並於昭和41年(1966年)定為日本國民節日。

王紀

目前,世界上一些國家,除通用的西曆紀年外,還有各自的紀年方式。如日本,除西曆外,還用天王元號(亦稱年號)來紀年,施行紀年雙軌制。日本飛鳥時代(592~710年)開始使用元號,最初為「大化」(645~650年),並延續至今日「令和」,凡251個。其中,南北朝時代的「元德」、「建武」、「明德」為蹈襲昔日年號的重複使用。

史上,除了元號紀年外,還有「王紀」紀年。明治5年,日本政府還規定:以神武天王即位的公元前660年作為「王紀」元年,並以此延續。

同年,為了與世界接軌,日本政府也宣布使用公曆(格里曆)。但公曆真正普及是二戰以後,此前皆用元號和王紀。譬如,查看二戰前日本的對外公文,其日期記載大多並非公曆,而是用王紀與元號。而對國內的文書,一般只使用如明治、大正等元號。雖然昭和時代較多使用過王紀,但戰後以來,王紀漸次從公眾視野消失,只是在史學界、神道等相關人員中依舊被繼承著。依照日本王紀,今年為王紀2683年。

現用的公曆,是將耶穌誕生之年作為公曆元年,今年即為耶穌誕生2023年。中國也有以黃帝登基(西元前2697年)為元年的黃帝紀元等紀年法,依此紀年,中國今年為黃帝紀元4720年。

參考文獻:

日本的年曆(國會圖書館網站)https://www.ndl.go.jp/koyomi/index.html

日本文化研究 https://jpnculture.net/kigensetsu/

@*#

─點閱【東瀛采風】系列─

責任編輯:古容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明代萬曆年間的《增廣賢文》有句名言:「萬惡淫為首,百善孝為先。」古書《壽康寶鑑》中的「福善案」記載了很多守戒拒淫而在科考中速得福報的故事。讓人看到「拼功業」和「道德實踐」的密切關聯。古人講的「積德」、「積陰德」,其言不虛,有德的人生才有福,可不是空話啊。
  • 「為政以德」的內涵是很深、深廣的,包含了前一篇中孔子所講的「道千乘之國,敬事而信,節用而愛人,使民以時」。本章,孔子沒有具體解說什麼是「為政以德」,而是打了一個比方:君王自己像北極星一般安居其所,別的星辰就都井然有序地環繞著它。
  • 紅樓夢這本書成書的緣起,是聖主康熙皇上賜的這一場富貴。紅樓夢這本未能完成結局的書,這本自傳性質的小說,對應的康熙雍正年間江寧織造府的興衰景況,都是有史料可查的。榮國府,寧國府最早的主人,榮國公和寧國公,從小說內容「焦大跟著太爺出兵」這一細節,結合歷史背景來看,應該是清兵入關時,隨著滿洲人一起入關的那批漢人,類似於大清的開國元勛范文程(范仲淹後人)這樣的漢人。
  • 明代《耳談》作者王同軌的街坊林廣兒的殺妻事件,鑽法律漏洞逃過刑罰,在當地引起不平的鳴冤聲震天價響,而最後的結局,更讓人心震動不已。
  • 「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這體現了孔門教學的一個根本特點:「求諸己」, 即向內求,所謂「君子求諸己,小人求諸人。」在處世上,不怨天尤人,以「人不知而不慍」的精神,完成自己的仁德修養,在寂寞中成就事業。
  • 在無神論者看來,人死了就一了百了,其實在傳統文化裡,披露了很多人死後的去向,有的人甚至還去了天堂擔任神職。今天給大家介紹的就是這樣一個故事。主角是南宋孝宗淳熙年間新城(現杭州市富陽區一帶)秀才姚中。
  • 明朝時期,浙江嘉興府李定在人們眼中是一個真正的正人君子,但他的科考之路卻不順利,十幾年屢考不中,就在他已經慢慢放下了對功名的執著時,人生路竟然起了大翻轉!他是怎麼積的陰德呢?
  • 孔子因材施教,引導子貢向前走——「貧而樂,富而好禮」。「貧而樂」,樂什麼?樂道。孔門弟子中有個典範——顏回,「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既然顏回做到了,說明「貧而樂」的目標不是高不可攀、虛無縹緲的,這是勉勵子貢。
  • 震區有個小山村,愛好秦腔的村民每晚都聚集在一孔大崖窯內排戲,場面分外熱鬧,有個三四歲的小男孩,非纏著爺爺領他去看戲,爺爺背著孫子剛擠入窯內,還沒看清演的是啥戲,孫子卻又說害怕,鬧著要回家。爺爺拗不過孫子,帶著孫子轉身剛出了窯洞,地面就突然抖動,崖窯瞬間垮塌,演戲看戲的幾十人無一生還。
  • 怎麼才叫做「好學」呢?本章講了三條。 首先,「食無求飽,居無求安」。食求飽、居求安,人之本能。但是,很多情況下,食不飽、居不安,你將如何?對君子或立志做君子的人來說,因為一心追求自己的志向,就顧不得吃飽、顧不得安居了。如果一個人將吃飽、安居當作頭等大事,還能有鴻鵠之志嗎?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