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藝復興建築典範:佛羅倫薩的美第奇宮

文/阿麗亞娜‧特里布韋特(ARIANE TRIEBSWETTER) 翻譯/陳遇
意大利文藝復興的發源地佛羅倫薩的舊市中心裡,矗立著雄偉的美第奇故居,這座宮殿堪稱文藝復興民用建築的典範。 (JJFarq/Shutterstock)
font print 人氣: 590
【字號】    
   標籤: tags: , , ,

美第奇家族是推動意大利文藝復興的重要推手,這個以銀行業起家的強大家族在十五至十八世紀期間統治著意大利托斯卡尼的重要商業城市——佛羅倫薩(又譯佛羅倫斯)。在他們統治期間,將佛羅倫薩帶入了黃金時代,而他們對於藝術的崇尚也在歐洲興起了古希臘羅馬藝術的熱潮。在他們的贊助下,留下了許多美麗的藝術遺產,像是米開朗基羅的許多經典作品、「文藝復興雕刻之父」多那太羅的雕刻等。甚至連美第奇家族自己的居所(至1659年)——美第奇-里卡迪宮(the Palazzo Medici Riccardi),又稱美第奇宮(the Medici Palace),也是至今建築課堂中重要的經典案例。

1444年,美第奇家族的大家長老科西莫(Cosimo the Elder)委託建造了這座宮殿,作為家族的私人住所。這座宮殿位於佛羅倫薩的舊市中心內,和其它建築物比鄰,在建築設計上有許多獨特的創新,堪稱文藝復興民用建築的典範。從銀行業起家的美第奇家族對托斯卡尼地區的經濟和藝術發展有著巨大的影響,也促使了佛羅倫薩的文藝復興發展。

在托斯卡尼的豔陽照耀著美第奇宮的花園。這裡種著許多檸檬樹,有馬賽克的地板和希臘羅馬神話的雕像。在花園中央是一座大力神的雕像,披著涅墨爾獅子皮。(silverfox999/Shutterstock)

這座宮殿的結構是由意大利文藝復興建築的先驅米開羅佐‧迪‧巴多羅米歐(Michelozzo di Bartolomeo)所設計。巴多羅米歐從古希臘羅馬的建築中汲取靈感,再次將古典建築的風格發揚光大。在粗糙的宮殿外牆上可以觀察到,這種樸實的磚石風格是古羅馬建築的一種裝飾手法,用以凸顯建築物的石頭結構。宮殿的立面結合了這種粗曠的表面和方石(更細緻的石材),以及雙尖頂窗;這些都是15世紀托斯卡尼的宮殿建築廣為使用的元素。

美第奇宮的外牆有著由下而上三層不同的表面材質,這樣有韻律感的立面設計啟發了後來的許多文藝復興建築。其中,最底層是粗糙的大石塊,中層為較細緻的方石,而最上層的高度最短,使用最細緻的方石緊密排列,以致石塊之間幾乎沒有空隙,產生一種輕盈的感覺。這樣的安排也讓這座隱身於舊市區的宮殿更加雄偉氣派,充滿精神卻又不會過於沉重。

走近美第奇宮殿的大門,映入眼簾的是一座典雅的中庭,充滿了古典建築的元素。中庭四周由拱廊環繞著,這是文藝復興建築物相當常見的元素,而美第奇宮則是這種設計的早期先例之一。在圓拱的上方是美第奇家族的徽章,由五個紅色和一個藍色的小球組成,代表著他們對佛羅倫薩文藝復興的影響。在拱廊窗戶下方的帶狀裝飾上,則有大理石雕刻的徽章。

走近美第奇宮殿的大門,映入眼簾的是一座典雅的中庭。在拱廊窗戶下方的帶狀裝飾上有著大理石雕刻的徽章。(Bernard Barroso/Shutterstock)

美第奇宮是文藝復興建築的原型,代表著新時代的理想。甚至有傳言說,米開朗基羅的一些作品是他年輕時受到美第奇宮中庭裡的大理石徽章所啟發而創作出來的。

從中庭望向天空的景致。古羅馬格狀鐵花窗和方形天井直通天頂。(Fedele Ferrara/Shutterstock)

這座宮殿裡收藏著文藝復興的重要瑰寶。其中之一是賢士小聖堂(Magi Chapel)裡面的彩色壁畫,由畫家貝諾佐‧戈佐利(Benozzo Gozzoli)繪製,描繪著美第奇家族的崛起。

賢士小聖堂是美第奇家族的私人禮拜堂。這座小教堂有大理石的牆壁,上面覆滿了畫家貝諾佐‧戈佐利的連環壁畫,繪於1459年。在文藝復興時期,沒有一處裝飾是隨意加上的。這座彩色的牆壁描繪的是《聖經》中三賢士的朝拜之旅和美第奇家族中的一些成員,像是老柯西莫和他的兒子皮耶羅。賢士小聖堂的入口面向市區街道,象徵著美第奇對佛羅倫薩的影響力,以及對未來的希望。

賢士小聖堂有著畫家貝諾佐‧戈佐利的壁畫,繪於1459年。(silverfox999/Shutterstock)

1659年加布里埃洛‧里卡迪侯爵(Marquis Gabriello Riccardi)接手美第奇宮,在保留原本的建築風格之下將宮殿擴建,並且把室內重新裝潢成華麗的巴洛克風格。在一些房間中可以看到巴洛克風格的裝飾,像是美麗的鍍金天花板、水晶燈與家具,同時也有文藝復興時期特有的藝術品,像是掛在牆上的掛毯等,顯示里卡迪成功地融合了巴洛克風格和美第奇的遺產。

在里卡迪家族接手美第奇宮後,將室內重新整修並加入了較為後期的巴洛克元素。這間房間是巴洛克風格,有著美麗的鍍金天花板、水晶燈和古典家具。然而,掛在牆上的掛毯卻是文藝復興時期的特色,顯示里卡迪成功地融合了巴洛克風格和美第奇的遺產。(Vasco Figueiredo/Shutterstock)

盧卡‧焦爾達諾畫廊(the Luca Giordano gallery)是美第奇宮的另一個重點。這座驚豔眾人的畫廊掛滿了大鏡子,這是巴洛克風格的重要特徵。天頂壁畫也是巴洛克的另一個重要元素,紀念著美第奇家族的事蹟。

盧卡‧焦爾達諾畫廊是美第奇宮的另一個重點,美麗的天頂壁畫紀念著美第奇家族的事蹟。(Bernard Barroso/Shutterstock)

盧卡‧焦爾達諾畫廊的天頂壁畫是由畫家盧卡‧焦爾達諾所繪製,描繪的是四種美德的化身(審慎、勇氣、節制、正義),場景取材自神話故事的內容。焦爾達諾在壁畫中央將美第奇以神話的形象描繪出來,丘比特周圍環繞著美第奇家族的成員:老柯西莫、他的兒子吉安‧加斯托內和費迪南多,以及他的兄弟弗朗切斯科‧瑪麗亞。

盧卡‧焦爾達諾畫廊的天頂壁畫是由畫家盧卡‧焦爾達諾所繪製。(Ann Raff/Shutterstock)

作者簡介:
阿麗亞娜‧特里布韋特(Ariane Triebswetter)是一名自由撰稿人,擁有現代文學和古典音樂背景。

原文Palazzo Medici Riccardi: The Power and Beauty of the Medici Palace刊登於英文大紀元。

責任編輯:茉莉◇#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摩西是聖經中接受上帝《十誡》的偉大先知,也是西方藝術家經常描繪、表現的人物。但在某些關於摩西的雕塑或繪畫面前,觀眾會注意到一個令人有些疑惑的細節:摩西有時頭上看來怪怪的,似乎長了一對角!怎麼回事呢?
  • 薩卡特卡斯大教堂(The Zacatecas Cathedral)位於墨西哥中北部薩卡特卡斯州的同名城市,是西班牙巴洛克建築的傑作。
  • 歷史悠久的中世紀小鎮維斯比(Visby),位在瑞典的哥特蘭島(Gotland)上。因為鄰近波羅的海,曾是歐洲商人的戰略要地。鎮上優美的建築比比皆是,維斯比大教堂(the Visby Cathedral)尤其引人注目。
  • 您或許沒聽過安德烈亞‧帕拉第奧(Andrea Palladio),但是受到他影響的建築物卻隨處可見。帕拉第奧是文藝復興時期的建築大師,他的風格影響了整個西歐和美洲的古典建築。
  • 具有歷史意義、神話色彩、美不勝收。用這三個詞用形容德國慕尼黑(Munich)西部的建築瑰寶「寧芬堡宮」(the Nymphenburg Palace)再適合不過了。過去,它是巴伐利亞統治者的避暑勝地(夏宮)。
  • 比爾特摩莊園占地12萬5000英畝,在奧姆斯特德與平肖的指導下成為莊園管理典範。附近居民因為照料這些美麗的花園而獲得工作機會,村莊也因此富裕起來。范德比爾特聘請知名建築師理查‧莫里斯‧亨特(Richard Morris Hunt)設計莊園建築。兩人更偕同前往歐洲尋找靈感和家具擺飾。
  • 走在羅馬市區的磚石街道上,很難不被這裡古蹟的密度之高、保存之完好所驚歎。這座被譽為「永恆之城」的城市,與另一座名城——佛羅倫薩,是承載意大利文藝復興的雙姝。在這裡,超凡脫俗的大理石與青銅雕塑數不勝數,大小教堂與修道院更是星羅棋布。
  • 俄羅斯聖彼得堡的「國家隱士廬博物館」(the State Hermitage Museum )是世界上最大的藝術博物館,也是沙王羅曼諾夫(Romanov czars)的故居,位於聖彼得堡的歷史中心。隱士廬博物館有五棟建築,琳琅滿目的收藏品從石器時代到現代大約300萬件,其中不乏古代大師畫作。然而,隱士廬博物館不僅是座博物館,建築物本身更是一件藝術品。
  • 霍夫堡宮是世界上數一數二的宮殿建築群,包含18棟建築物、19個庭院和2,600間房間,簡直就是一座城中之城。1275年,宮殿原本是波希米亞國王奧託卡二世(King Ottokar II of Bohemia)建造的一座中世紀城堡,後來不斷擴建成規模龐大的建築群,到了1918年成為奧地利統治者的居所和王權中心。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