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讀唐詩】

王維《息夫人》一詩賜福一家人破鏡重圓

作者:踏雪飛鴻
「看花滿眼淚,不共楚王言。」表達了兩個女子受迫於現實,然而堅貞不移的心意。(容乃加/大紀元)
font print 人氣: 570
【字號】    
   標籤: tags: , , ,

人們稱王維是「詩佛」,說他的詩妙悟造化之妙和人生的禪機。王維有一顆悲憫又勇敢的心,他寫了《息夫人》一詩,救了一家人,帶給一個貧賤家庭想都不敢想的好結局。

王維息夫人

在唐朝開元、天寶年間,王維詩名如日中天。他宦游長安、洛陽,兩都中的王公、駙馬和豪門貴族,都想要宴請王維,都把王維的登門造訪當作一大榮幸。當時唐玄宗的長兄寧王李憲、五弟薛王李業對待王維有如師友一般。

王維《息夫人》一詩就是在寧王府中寫成的。本詩為性格堅貞但是命運多舛的女子傳遞了心聲。詩中時空轉換,從唐代上跨春秋時代,用了息國息夫人的夫君被楚王所殺的故事代言女主角的心意,雖然詩境婉轉含蓄,詩意則表現得一清二楚。

《息夫人》
莫以今時*寵,難忘*舊日恩。看花滿眼*淚,不共楚王言。

(*今時一作今朝。難忘一作能忘。滿眼一作滿目。)

寧王宴請貴客,這一天座上客十餘人都是當時文士。王維是貴客中的貴客,當時才二十歲。陪侍的寧王的寵妓,個個姿色出眾,人人懷有絕藝。其中有一個長得纖柔瑩淨的和其他人的氣質顯然不同,她沉默內斂,卻是嫵媚明豔,自然動人。

原來她是寧王的愛妾,一年前召入寧王府的,本是寧王府的鄰家女子。有一天寧王無意間見到這女子,一見難忘,可是左右卻告訴他這女子是有夫之婦,她的丈夫是做餅賣餅的餅師。寧王就贈送餅師很豐厚的禮,從而把他的妻子帶回王府。

寧王對此女珍惜寵愛有加,到這一天,剛好滿一年。宴席上,寧王問愛妾:「你還想起餅師嗎?」愛妾默然不作聲。這時,寧王跟身邊近侍說了句話,近侍就帶進來一個男子。寧王讓此男子和愛妾面對面一見。

當那愛妾和男子四目相接,立時簌簌淚下,垂落雙頰。在座的十幾位文士都感染了他倆悽惻的情意。

寧王讓座上的賓客賦詩。那愛妾無語的表情和眼淚觸動了王維記憶的某個夾層,他最先完成詩作——《息夫人》,詩題下有個小「怨」字,因此這首詩也稱《息媯怨》。媯(音同歸)是息夫人娘家的姓氏,這是一首帶著故事的敘情詩。

王維用了春秋時代楚文王滅了息國奪取息夫人,而息夫人始終不與楚王說話的故事。王維以此詩婉轉地為眼前寧王的愛妾——餅師的妻子代言:「莫以今時寵,難忘舊日恩。看花滿眼淚,不共楚王言。」訴說著:此時身邊的寵愛,始終不能讓我忘記舊日夫婦的恩義。在富麗的王宮裡看盡奼紫嫣紅,好像都在為我垂淚,王夫為我而死,生死難忘,怎麼也不和楚王說話。

餅師的妻子心中的選擇是寧取舊日恩也不要今時寵,物質與精神在她心中天平上的較量,誰輕誰重一目了然;「看花滿眼淚,不共楚王言」,「淚」象徵她珍惜舊日恩義從未改變,「不言」代言了她的決心。這首詩雖只短短二十個字,卻能句句敘事,句句表情,王維黏合眼前和千年前的兩個女子,以史事借喻的手法作了委婉的表達,又強烈表現了女主角的情感。

在座的其他詩人文士看到王維的《息夫人》一出,都束手了。寧王也能立即內省,就順遂了愛妾的心意,放歸她回到餅師的身邊。

息夫人的故事

息夫人是春秋時代陳宣公之女,息國國君的夫人,可卻是個命運多舛的女子。當她歸寧過境蔡國時,她的姊夫蔡哀侯看到小姨子息媯美色絕倫,起了色心,態度輕佻。息侯因為蔡侯的無禮非常憤怒,借用了楚文王的軍力,在莘這個地方大敗蔡國的軍隊。在這一場戰役中,蔡哀侯被俘到楚國。

蔡哀侯為了報復,故意在楚王面前極力稱讚息媯之美天下無雙。結果,楚王的色心被挑動了,他訪了息國,一睹息媯的美色,為之傾倒,竟設宴擒住息侯,滅了息國,並將息媯帶回楚國,立為妃子。

楚文王對息夫人寵倖無比,兩人生下二子熊艱和熊惲(後來的楚堵敖和楚成王),但是息夫人卻不與他說話。楚王問她為何總是不和寡人說話?息夫人總算回答了他:「一個婦人身事二夫,縱然不得一死,又有什麼話好說的呢?」

楚王將這一切歸到蔡哀侯身上,為了得到息夫人的歡心,又興兵攻打蔡國。起淫念惡念的蔡哀侯,招來大禍死在楚國。

息夫人的故事在史上流傳久遠,王維借用了古老故事寫下《息夫人》一詩,讓貧賤夫妻得以破鏡重圓。王維佛心自然流露,滋潤生命細無聲。

資料來源:《本事詩》《春秋左傳》《全唐詩》@*#

─點閱【愛讀唐詩】系列─

責任編輯:王愉悅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談中華文化不可能不談孔子。要想找到中華文化的本源,當然更少不了孔學的核心——那個被孔子稱作為「道」的東西……
  • 世上有些人他們廣施陰功(陰德)卻遭受污名還能不加以辯解,這樣的人就真是難能可貴了!上天看到了這樣的人能不愛護而給予回報嗎?!
  • 「義理人情」與禮法在日本社會具有約定俗成、世代傳承、相對不變等特點,其背後的定海神針,是道德、信仰。2011年311日本大地震,造成1.8萬人罹難,40萬人受災。在災難面前日本人的沉著冷靜,井然有序,並相互鼓勵、幫助,正是被深植於日本人精神中的禮法之自然表現。
  • 七月中元的祭祀表現了人間與神佛溝通、與靈界鬼魂溝通的精神儀式與多元文化的內涵。然而其中顯現的核心精神和一般想像的「鬼節」,又有什麼不同呢?來看看佛教的盂蘭盆節和道教的中元節起源,即可分明。
  • 各城各邑各地方都有守護地方、翦凶除惡的守護神——「城隍」。民間百姓和官吏都很尊敬這位地方守護神,尊稱「城隍爺」。城隍爺是怎麼選出來的?哪些人可以當上城隍爺呢?聽過城隍的考試嗎?蒲松齡《聊齋誌異》有「考城隍」的故事;清代名人袁枚的後身也成了城隍。
  • 大陸知名歌手刀郎的《羅剎海市》一曲激起千層浪,歌中有許多諧音、隱喻的文學表現,「那馬戶不知道它是一頭驢,那又鳥不知道它是一隻雞,豈有畫堂登豬狗?哪來鞋拔作如意?」到底影射了什麼人類的問題?
  • 有人認為「劫數」天定,是命運中注定的災難,人為無法改變。不過我們想深究的是,若「劫數」是天定,那麼上天又是依據什麼來定呢?後天能否改變呢?
  • 傳說中的地獄真的有十八層嗎?人到底犯了什麼罪會受到這些懲罰?我怎麼樣才能避免這個下場呢?
  • 大禹說喝了美酒之後說:「後世必然會有因酒而亡國之君」而拒絕酒師,齊桓公夜半大快朵頤之後,一睡到天亮還不醒,之後說道:「後世必有因美味而亡國的啊!」何以齊桓公還是沒能逃出這個預示的宿命?
  • 魯宗道在北宋之朝有「魚頭參政」的尊號,許多權貴都懼怕他。但是,在他擔任太子諭德的時候,曾在酒店飲酒,讓皇帝派來傳喚召見的使者在他家門外久等,延誤了上朝晉見,然而他卻沒有受到處罰且還受到重用成為重臣。這到底是怎麼一回事呢?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