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世古鑑】

仁心君子:救助仇人活命 不愛宰相高位愛真相

作者:懷忍忍
仁人君子的胸懷,高遠無礙,光明磊落。(伊羅遜/大紀元)
font print 人氣: 1173
【字號】    
   標籤: tags: , ,

人家說以直報怨、以德報德,在歷史上不難見到這樣的行為操守。唐朝的杜楚客、杜如晦兄弟更實踐了以德報怨的大善,救助了「仇人」。五代到北宋初年的王祐,能容人所不能容之度,能行人所不能行之事,成了天下「三槐王氏」的始祖。他們留下了高古義行,令後人瞻仰。

以德報怨

杜楚客,唐朝杜陵(今陝西省長安縣東南)人,出生於著名的杜家,他是唐朝名相杜如晦的弟弟。在少年時期,杜楚客就表現出對奇異節操的尊崇。隨著年齡的增長,他展現出卓越的才華,逐漸聲名遠揚。

當王世充在洛陽自稱鄭帝,與李世民(後來的唐太宗)交戰時,杜楚客和他的叔叔杜淹被王世充俘虜。由於杜淹曾經與杜如晦有矛盾,他在王世充面前讒言陷害杜如晦之兄,導致他死亡,並囚禁了杜楚客,不給他食物吃,讓他瀕臨餓死的邊緣。

然而,當王世充的勢力被平定後,杜楚客請求他的兄長杜如晦,試圖救出叔父杜淹。因為杜淹曾殺害了他的兄長,所以杜如晦心中對杜淹有怨恨。但杜楚客堅持勸說,強調家族內部的仇恨只會令人痛苦。他說:「叔父曾經殘害了我們家的胞兄,如果兄長您現在也放棄了叔父,不願意相救,那麼我們杜家一門之內,就會充滿了骨肉相殘的悲劇,難道這不是令人深感痛心的嗎?」這番話打動了如晦的心,他感受到了弟弟淳真的大善。於是,他前往唐太宗面前,請求寬恕杜淹的罪行,最終使杜淹免於死刑。

在唐太宗貞觀年間,杜楚客擔任蒲州刺史,他以卓越的聲望和才幹著稱。隨後,他被任命為魏王府長史,並升遷為工部尚書,負責處理王府的政務。他以嚴格正直和公正無私而聞名於世。

杜楚客的行為展現了一種高尚的道德風範,他寬恕了仇人,以仁愛之心對待他們並救贖了他們的生命。他的行為備受稱讚,被譽為當世風範,展現了令人敬佩的品德和氣節。

公正無私 不為私利所動

王祐,生於宋朝莘(今河南省陳留縣東北)人,字景淑,是著名宰相王旦的父親。他在五代漢、周之際以卓越的學問和文章才華聞名於世。宋朝初年,他出任潞州知縣,後來晉升為尚書兵部侍郎,成為朝廷的名臣之一。他的一生堅守高尚節操,不為私利所誘,不屈從權勢,以善行德行著稱,贏得了當時人們的高度評價。

在五代時期,王祐曾表達了他的忠言,勸告杜重威不要反叛劉漢(劉知遠建立的國家)。在宋朝擔任官職期間,他還力拒權臣盧多遜陷害宰相趙普的陰謀。

當時,節度使符彥卿鎮守大名,屬地內毫無治績。宋太祖懷疑他有不法陰行,就派遣王祐前去代行大名的職務,以監察符彥卿的行動。太祖告訴王祐說:「如果你能發現符彥卿有罪,我會提拔你擔任和宰相王溥一樣的官職。」

王祐前往魏地,發現了符彥卿的兩名家僮在當地濫用權力,他匯集了他們的罪行,最終將兩人流放,沒有牽連其他無辜的人。回朝後,他上奏說:「符彥卿並無罪行,我敢以自己的性命保證。」彥卿因此而獲免,世人都說王祐有陰德。

王祐又進一步勸諫太祖說:「五代國君因猜忌心重而屠戮無辜,這導致國運無法永續。我祈求陛下以此為戒,使國家免於禍患!」太祖聽後極為憤怒,覺得王祐言辭過於率直,於是將他貶職為華州司馬。

王祐前往貶官所在時,親友前來送行,他們對他說:「我們原本以為您必然會成為一位宰相呢……」王祐笑著回答說:「雖然我不會成為宰相,但我的兒子必然會。」王祐的話指的是他的兒子王旦。王祐曾在庭院種植了三棵槐樹,這三棵槐樹的樹蔭遮滿了庭院。王祐告訴人們說:「我的子孫中,必然會有人成為三公之一,這三棵槐樹就是標誌。」後來,他的兒子王旦果然成為宋朝著名的宰相,實現了王祐的預言。因此,人們稱他們為「三槐王氏」。

王祐一生多行善事,並且在面臨善惡選擇時堅守正義,即使被貶官,他也無怨無悔,有容人所不能容之度,能行人所不能行之事。他深信自己一生光明磊落、堅守良心,一定會讓自己的子孫得到美好的回報。事後果然應驗。這證明了天命會報答善良之人。

資料來源:《歷史感應統紀》《宋史‧列傳第二十八》《宋史紀事本末‧卷二收兵權》@*#

─點閱【救世古鑑】系列─

責任編輯:李梅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有宋一代風雅無雙,才子才女更是風華絕代。即使在動盪的末世,仍然出了一位濁世佳人張玉娘,其文采可與清照齊名,其德行遠追班昭遺風。她如幽蘭白雪高潔,在韶華芳齡仙逝,走過了短暫卻才情雙絕的傳奇人生。
  • 慶忌一驚,回頭用手揮向要離,沒揮中;再揮手又落空;第三次一揮,慶忌揪住了要離的頭,接著按入水中,再提起放在自己的膝上,慶忌說,「你竟敢動矛來傷害我!」
  • 椒丘訢一聽,沉默片刻後,嘆了口氣,扔下了手中的劍,對要離說,「過去,從來沒有人敢輕視我的勇猛。要離,你的勇敢超過我之上,你才是真正的天下壯士。」
  • 岳陽大觀
    從明朝永樂三年開始,鄭和7次奉命下西洋,航程橫跨十萬餘里,時間跨越28年。在海上,鄭和的船隊風帆高張,日夜不停穿越於狂濤之間,他們為何能夠如履平地般一次又一次完成歷史的大使命?
  • 「更欲尋真去,乘船過海潮」,鑒真東渡為尋「真法」,抑或尋覓更高境界的「真」?昔日精進修行的鑒真、長屋王、聖德太子等一眾人,若生於當世,定會八方尋找未來佛,並篤信修得真法。
  • 霸王別姬!虞姬就義凜凜,伸志昭昭,完大節於生前,留清名於歿後 !當年「霸王別姬」的情節和史傳有什麼出入嗎?虞姬的前身是誰?後來虞姬再見項王的時空,那又是怎樣的境況呢?
  • 道人化身變鶴,能夠飛翔,能夠快速自我療傷,還具有預知未來的宿命通功能,顯然修煉能讓人修到不同次元的生命層次的說法的確不虛。
  • 她是清代奇女子,恰似史上的李清照、書中的林黛玉。她秉絕代姿容,具稀世才情,憑藉詞、書、畫三大才藝穩居滿清第一才女的地位,更因詞作成就,被譽為女中納蘭、大清「詞后」。
  • 明月皎皎,秋桐藹藹,她是獨坐青軒的淑女,也是悵望雙燕的思婦。沒有人知道她一生經歷了什麼,唯有在她留存的詩歌中,勾勒出一道清麗朦朧的身影。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