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年俗】

賞心悅目歲朝圖 祥瑞迎新春!

作者:鄭行之
典型歲朝清供圖《清乾隆緙絲歲朝圖》:主體青花觚型瓷瓶,內插梅、山茶、天竺,旁置水仙盆栽,爆竹搭配松鼠揀食瓜子,增添生動熱鬧氣氛。畫面以各種吉慶物品圖案組合,是清代宮廷工藝普遍應用的裝飾手法。(台灣 國立故宮博物院提供)
font print 人氣: 602
【字號】    
   標籤: tags: , , ,

過年了,新年到!恭喜、恭喜新年好呀!在古代,文人畫家過年有拿文房珍玩當供品的,也有將這些珍玩供品畫下來與好友共賞迎春的,不一而足。這些清雅迎新年的畫就叫「歲朝圖」、「歲朝清供圖」。

在新年元日賞玩「歲朝圖」,既契合時節,又喜慶風雅,因此從宋代開始深受眾家士子喜愛,就此流行開來。歷代都留下許多立意清朗,內蘊高雅的「歲朝圖」,為一年最重要的民俗節日——過年增添無限韻味和祥瑞象徵!讓我們欣賞幾幅歷代古雅、清心的「歲朝圖」,為自己帶來不一樣的風雅喜氣富貴年吧!

 眾芳報韶光 趙昌《歲朝圖》

宋代趙昌《歲朝圖》。(台灣 國立故宮博物院提供)

滿幅輕綃薈眾芳  歲朝首祚報韶光
硃紅石綠出畫院  寫態傳情惟趙昌
——乾隆皇帝 題趙昌《歲朝圖》節錄

這幅《歲朝圖》是北宋畫院的畫師趙昌所作的工筆花卉,我們從乾隆皇帝的題詩「寫態傳情惟趙昌」中就已經明白,乾隆很欣賞他的畫,並把這畫作為歲首開年首報佳音的吉祥畫。乾隆皇帝題跋說,「……趙昌畫不多,觀吉光片羽,亦自可珍玩……」。

趙昌的《歲朝圖》是已知流傳至今較早的一幅「歲朝圖」。兩宋時代,藝術氣息濃厚,每個皇帝都喜愛藝術。據說,北宋皇帝要招考畫師,竟然有三千多人應徵。在這樣的藝術氣氛競放之下,本是文人雅士的清玩「歲朝圖」,也在宮廷中流行起來。

趙昌的這一幅《歲朝圖》有明顯的裝飾畫風。我們看他畫的水仙是種在地上的,由前而後,地面距離越來越窄小,這樣就直接產生了空間感。到中段以後,空間感消失了,平面化了。中間還畫了一個巨大的湖石,它不但整體黑烏烏的,還具全了瘦、透、漏、 醜、怪等宋朝賞石的標準。石邊的鋪殿花(「山桂花」)枝椏、花、果和背景天空,看起來有如平面設計似的,處在一個平面上,在傳統中國畫中展現一種特殊的裝飾風格的美感。

一塵不染 溥儒《歲朝清供》圖

一塵不染 溥儒的《歲朝清供》圖(公有領域)

溥儒(西元1896–1963年)是清室後裔,恭親王次孫。字心畬,號西山逸士,齋號寒玉堂。曾經隱居在西山戒台寺讀書作畫,快30歲的時候才回北京。

這位王孫的經歷讓我們了解他必定是滿腹經綸,加上在舊王宮中,除了居家都是最美的宮殿建築之外,宮中又收藏了不計其數的珍貴藝術品,他自小耳濡目染,加上自身又愛好藝術,瀏覽的藝術品既多,門類又廣,而且幾乎都是百分之百的精品,久而久之,這些美感經驗就內化到他的心裡了,崇高、優美、純淨,不知不覺中就成了他的本質。

我們看到他畫的這幅《歲朝清供》圖,是如此清澄淨美,悠悠然出塵世之外。我們先看花瓶,用白描法兩三條線,就把它勾出,白色花瓶,讓人想起了被尊稱為白衣大士的觀音菩薩。瓶中插著竹,幾片竹葉像短劍一樣露在瓶口之外,往上是三兩朵豔紅的茶花,含蓄不語,然後是一枝梅高高挺起,在稍高處分出自信的枝椏,而在數十朵花苞中,有兩朵已搶先開了,其餘的正待時綻放。

溥儒的這幅《歲朝清供》圖不論結構布局或設色的安排,線條遒勁與婉約的轉折,都充分的顯現他個人的修為、學養、品行。我們看到瓶花之外散放的靜定、一塵不染,心境也莊嚴明淨起來。

闔家歡慶團圓 姚文翰《歲朝歡慶圖》

清朝姚文翰《歲朝歡慶圖》,描繪的是清朝時代一個大戶人家過年時,闔家歡慶團圓的場景。畫家以「俯瞰法」透過描繪各類活動,將新年節慶歡樂的氣氛描繪得淋漓盡致。

清 姚文瀚《歲朝歡慶圖》,台北國立故宮博物院藏。(公有領域)

畫幅中,幾位長者坐在前廳,邊聊天邊閒適地觀看大院裡的兒孫輩們,有嬉戲的,有點燃爆竹的,有打鼓、吹笙、拍板、敲鑼的,有玩懸絲傀儡等等,整個大院充滿了歡樂的氣息。而作為家僕來說,可忙了!或在一旁持壺侍立,或穿梭於前廳、迴廊間,來來回回端送糕果。後院諸多婦女們則忙碌地準備餐點美食,遠處閣樓上幾個男僕正在合力掛起迎春大燈籠。

堂屋前,大院中有一火盆,燃著松枝,有人正在照料、添加新柴;而在室內,長者身後也布置著花卉大屏風,還有幾瓶插著牡丹的大花瓶。不管室內或者室外,不論是動態或靜態,在在都展現出富貴吉祥的濃厚的年味。

祝願這幾幅「歲朝圖」在一年之始伴你賞心,濡染清雅祥瑞之氣,迎來傳統年味濃厚的吉祥好年!

責任編輯:古容#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歌劇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意大利文藝復興時期,開始時是一項復興希臘古典戲劇的實驗。到了巴洛克時期(1600年─1750年),歌劇達到了頂峰,成為吸引全歐洲觀眾的藝術奇觀。這種藝術形式逐漸成為那個時代的精髓,並預示了其400年後的發展。
  • 站在美國國會大廈圓形大廳(Capitol Rotunda)裡可以欣賞到許多藝術。 很多人認為圓形穹頂的視覺體驗美到令人摒息。然而,除非遊客花時間研究這個廣闊空間所呈現的藝術、建築和雕塑,否則很容易忽略其重要的歷史意義。圓形大廳裡的飾帶(friezs)即是一例。
  • 阿拉巴馬州議會大廈(Alabama State Capitol)位於阿拉巴馬州的蒙哥馬利(Montgomery),其令人印象深刻的門廊(portico)以新古典主義風格設計,是該議會大廈特色。阿拉巴馬州議會大廈與其它州的議會建築類似,都是坐落在小山丘上,俯瞰整個城市。
  • 奧斯陸大教堂(Oslo Cathedral)原名「救世主教堂」(Our Savior’s Church),這座於市中心、弧形一層樓高的荷蘭巴洛克風格建築,以石材與紅磚混合而成。大教堂東邊是教堂前側聖壇或稱禮拜堂(chancel),鐘樓有銅製的圓屋頂,搭配文藝復興風格的尖塔。大教堂幾世紀以來不斷在整修與翻新。
  • 雕塑通常用來紀念重要人物或是故事。古往今來,雕塑流行的題材包括神話場景、政治領袖或宗教人物。然而,古典雕塑中有個最特別的主題並不在上述類別裡。人物雕塑《斯皮納里奧》(Spinario)或稱《拔刺的少年》(Thorn-Puller)呈現的是一位坐著的裸體男孩,全神貫注地在拔他腳上的一根刺。幾千年來,這座雕像給藝術家帶來非常深刻的啟發。
  • 英國威爾頓莊園(Wilton House)完美融合古典主義與英國美學,堪稱獨樹一格。外牆採用當地石材建造,與英格蘭威爾特郡(Wiltshire)鄉村融為一體。古典比例、強調對稱、矩形特徵等設計,符合古羅馬建築師維特魯威(Vitruvius)和意大利文藝復興時期建築師安德里亞‧帕拉迪奧(Andrea Palladio)的美學原則。外牆沒有石柱,最初的構想是為了讓人們可以待在戶外,同時還能屏蔽來自地中海炙熱的陽光,這樣的設計適合北方的地理與氣候。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