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旬老人“剪”出四大名著

font print 人氣: 2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3月30日訊】李新培, 今年76歲,是位高級畫師、剪紙藝人,一生創作出了大量优秀的剪紙作品。他的剪紙作品先后在意大利、日本、法國、巴西、德國、土耳其等國展出,引起轟動。 現在年逾七旬的他,又拿起剪刀,挑戰自我:把中國四大名著的故事一個個“剪”出來。
   
據南京日報報道﹐1996年春天,李新培開始剪《紅樓夢》中的故事,一直到1998年,才完成了整本《紅樓夢》剪紙版。

剪成這樣一本書可不是件易事。為了想真正使畫中的人物能“說話”,李老反復地閱讀原
著,最大限度地了解文中人物的內心世界﹔接著還要壓縮文字,完成剪紙的文稿﹔最后才是根据這些文稿來完成剪紙的草稿、勾線、托裱等步驟,直到將一張張圖畫剪出來。像《紅樓夢》、《水滸傳》、《三國演義》、《西游記》等四大名著,內容丰富,人物事件复雜。要想剪好,工作量非常大,僅剪《紅樓夢》,李新培就花了兩年時間。

這本剪紙版《紅樓夢》十分精美﹐從《紅樓夢》的第一回到最后一回,書中的故事,用140張剪紙栩栩如生地表現了出來,畫面上的人物神態、建筑風格等都非常生動傳神。在每張圖畫的旁邊,都配上了文字說明,真正做到了圖文并茂。

除了1998年完成的《紅樓夢》,李新培老人去年還剪完了《水滸傳》,共剪了240張。從今年開始,他又開始剪《三國演義》,目前該書文稿壓縮已經完成。他計划再花几年,全身心投入,把《三國演義》和《西游記》全部剪出來。(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舍維尼城堡(Château de Cheverny)不僅僅是一座雄偉的城堡古蹟,更是一座實實在在的家庭住宅。這座城堡座落在法國中部羅亞爾河岸的一個美麗山谷中,是一個活生生的博物館,展示著過去法國家庭生活的樣貌。
  • 瓷器的歷史大約可追溯至兩千年前的中國。瓷器是一種玻璃化半透明的白色陶瓷,通常由高嶺土(kaolin)(一種黏土)和白墩子(petuntse)(一種礦物)以高溫燒製而成。瓷器到了近代才成為西方的遺產。14世紀時首次從中國傳入歐洲。
  • 一生嗜茶,精於茶道的陸羽,被譽為茶聖,奉為茶仙,親自踏訪考察各地茶鄉,從種茶、制茶、焙茶、飲茶、品茶,不只深究水質、土壤、氣候等環境因素,如何影響茶葉的生長和氣味,更講求煮茶技藝、飲茶的配置與器皿,因而寫就世界首部茶學專著――《茶經》。
  • 1940年代後期,儘管世界逐漸從二戰的破壞中恢復過來,但有些傳統藝術和文化的元素卻逐漸被削弱了,傳統藝術中的真、善、美價值漸趨式微。
  • 聖約翰大教堂擁有雕刻精美的外觀和雙排飛扶壁(flying buttresses)造型,毫無疑問是晚期哥特式建築。教堂長377英尺,寬203英尺,白色拋光外牆上裝飾著雕像、石像鬼(雨漏)、窗戶浮雕,以及令人印象深刻的飛扶壁。飛扶壁上妝點超過95位十九世紀荷蘭人物。一旁簡約的紅磚羅馬式塔樓與哥特式裝飾風格的大教堂形成鮮明對比。
  • 富維耶聖母大教堂(Notre-Dame de Fourvière)與巴黎聖心大教堂(Sacré-Coeur)一樣,都是為了遏止社會主義公社的發展而建造,標誌著回歸宗教與傳統。
  • 菲利普期望埃斯科里亞爾修道院能成為精神生活和學習中心,以培養智慧、文化和修養等領域為宗旨。埃斯科里亞爾修道院涵蓋了修道院、修女院、大教堂、圖書館、學校和醫院,還有西班牙王宮,是一個龐大的建築群。
  • 16、17世紀的袖珍肖像畫主要裝在吊墜的項鍊盒或小盒子中,用作外交禮物、愛情象徵或是紀念出生或死亡的紀念品。到了18世紀,袖珍畫因應珠寶而生,出現在項鍊垂飾或鑲嵌在戒指或手鐲中。期間許多來自歐洲的袖珍畫畫家來到美國為新共和國的公民作畫。然後,在接下來的一個世紀裡,袖珍畫的需求迅速增長,在美國市場風靡了很長一段時間。
  • 阿拉巴馬州議會大廈(Alabama State Capitol)位於阿拉巴馬州的蒙哥馬利(Montgomery),其令人印象深刻的門廊(portico)以新古典主義風格設計,是該議會大廈特色。阿拉巴馬州議會大廈與其它州的議會建築類似,都是坐落在小山丘上,俯瞰整個城市。
  • 博物館研究古董盒子並不是看裡面是不是還裝有原來的東西或已空無一物。學術上打開古董盒子的目的是研究盒子的材質、形狀、功能和美感的歷史背景和故事。古董盒子的外觀自成一格,至今仍吸引人們觀賞,想一探究竟。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