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故事:夏商還債

滿倉
font print 人氣: 11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4月18日訊】 夏商是河間人。他父親夏東陵,豪富侈汰,每次吃包子,動輒扔掉包子角,非常浪費。人因為他肥重,稱他「丟角太尉」。晚年家裡貧困,每天吃不上一頓飯,四肢瘦如垂革,肚子如同掛袋,人稱「募莊僧」。臨終前對夏商說:「我生平暴殄天物,老天發怒了,所以被凍餓至此。你應當惜福力行,來彌補我的過錯。」

夏商為人誠樸,躬耕自給。有個富翁可憐他貧困,出資讓他去學販賣,總是虧本。夏商請求去富翁家當傭人償還,富翁不肯。夏商不能自安,抵押了自己的田宅,去償還富翁。富翁贖了又還給他,又借他重金讓他去經商。夏商說:「十幾金尚且不能償還,難道要讓我來生變驢變馬還嗎?」於是富翁招來別的商人,讓夏商跟著他們。幾個月回來,僅僅能不虧本;富翁也不收他利息,讓他再去。一年後買了許多貨物,經過長江時,遭遇颶風,船幾乎覆沒,貨物喪失大半。所剩的大略可以償還富翁,夏商對商人說:「老天讓我貧困,誰能救我?都是因為我連累了大家!」把帳簿交給商人,回去繼續耕地。富翁再三叫他,夏商也不去了。

夏商五十七歲那年,偶爾修葺院牆,掘地挖到一隻鐵釜,揭開來看,白鏹(白銀)滿甕。夫妻倆搬到屋裡,稱得一千三百二十五兩。鄰居知道了,去告訴了縣宰。縣宰為人貪婪,派人來索要。他妻子想藏一些,夏商說:「不是我們的,留下來只會惹禍。」都給了。縣宰又追要那隻鐵釜,看正好能裝滿,就把夏商放了。不久,縣宰調任南昌同知。一年後,夏商因事去南昌,那個縣宰死了,他妻子要回去,變賣家裡粗重,有許多蔞桐油,夏商見價格便宜,就買了回來。到家後,有一蔞桐油開始滲漏,夏商就瀉注到別的容器中,發現裡面有兩塊白金。探看別的蔞,都是這樣。拿去兌換,正好一千三百二十五兩。

夏商由此暴富,越發體諒苦寒之人,慷慨他人從不吝嗇。妻子勸他給子孫留些,夏商說:「這就是我所要留給子孫的。」鄰居赤貧成了乞丐,想來求夏商,但心裡有愧。夏商知道了,對他說:「從前是我時運未到,所以命運假借你的手罷了,你又有什麼過錯呢?」全力周濟鄰居。夏商後來活到八十歲,子孫數世不衰。

(出自《聊齋誌異》)
【正見網】(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許叔微,字知可,是昆陵人,曾受鄉里推薦,參加春季的科舉考試,沒有考中。他在歸家的途中,船經過吳江平望地方時,晚上夢見一位白衣人說:「你沒有積下陰德,所以考不上。」許叔微就說:「我家境貧寒,沒有錢財可以施與別人。我該如何是好?」白衣人說:「為什麼不學醫呢?我可以幫你精通醫術。」
  • 清朝時有個村民在一年的冬天到鄰鎮探望親友,在路上他經歷了一段「特殊遭遇」。而他經歷的夢境竟然對應上了現實中的實況,真令人驚震!
  • 岸上有一棟高樓,半夜裡,突然失火,大火熊熊燃燒,樓中人張惶呼叫,亂成一片。林孝廉忽見一個少婦,只穿內衣短褲,從樓上墜入船中。林孝廉見少婦衣不蔽體,急忙把自己的狐皮長袍拿過去,給她蓋在身上。又叫人把她扶進船艙休息。自己則挑燈站在船艙外面,守護著她。
  • 雷州半島南渡河畔小鎮窯家墟的各色小人物,在國家各項運動對個人命運深刻影響下,展現堅強生存的意志。(fotolia)
    徐生原可考上狀元第一名,但因他背女子過河時吟誦的詩句,流露出不正的想法,他中第一名狀元的資格便被褫奪了……
  • 上天慈悲祐護眾生!歷史上留下的行善避疫的實例,留下的如劉伯溫《救劫碑文》的大預言,都是在人間最大劫難的當下,神給人的慈悲指引!
  • 宋朝文學家洪邁有一巨著《夷堅志》,寫作了四十年(1162年—1202年,始刊於紹興末年,停筆於嘉泰二年壬戊),記述了宋代城市生活、人文掌故、奇聞趣事等等。他的朋友余文特曾經告訴他一件四歲兒知曉自己輪迴轉生的奇事,他也記載在此書中,彰顯輪迴果報的存在,給世人指引善道。
  • 明朝時期,浙江嘉興府李定在人們眼中是一個真正的正人君子,但他的科考之路卻不順利,十幾年屢考不中,就在他已經慢慢放下了對功名的執著時,人生路竟然起了大翻轉!他是怎麼積的陰德呢?
  • 可能有不少人心抱疑問:為什麼常能見到作威作福的壞人一生榮華富貴,依然享福終老呢?清朝人李福就有這樣強烈的疑問,他到了冥府對閻王質問:為何惡人無惡報?結果閻王怎樣讓他解惑?
  • 很多中國人都注意到了,最近幾年中國大陸的各種災害,比如地震、水災、旱災、火災、瘟疫等一直在密集爆發,可說世界上沒有一個國家像中國這樣多災多難。對於信神者而言,這些災難的發生都是有原因的,冥冥中其實一切都是有安排的。民間還有這樣的說法,在水、火、刀、兵等災難前,冥府都要製作造劫簿,這大概是為確定發生災禍的範圍、類型和相應的死亡之人。
  • 人間道:「善惡有報!」有些時候,追訴惡人在人世間並不明現,卻是在陰間審判執行的。 亡靈告狀的事件很多,來看二則案例。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