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老字號:馬豫興「桶子雞」

楚天 整理
font print 人氣: 64
【字號】    
   標籤: tags:

馬豫興桶子雞是開封歷史上獨具一格的回族食品,久負盛名。「鹹香爽脆,肥而不膩」是人們對馬豫興桶子雞的評價。
  
相傳,桶子雞源於北宋都城(開封)市場上的囟雞,宋室南遷後,流落至建康(今南京)的一戶馬姓人家,以經營此品為生,歷數百年而不衰。清代咸豐五年(公元1855年),其後裔馬有仁由南京重返開封故里,並帶回一桶陳年老湯,創建馬豫興囟雞店,售賣桶子雞。
  
馬豫興桶子雞之所以百年不衰,究其原因,是和選料嚴格、延用百年老湯、製作工藝精良分不開的。
  
馬豫興桶子雞的製作十分講究,所選用的桶子雞,必須是生長期在一年半以上,體重達到1.5公斤,肉胰飽滿、胸脯掛油、形體園美的優等肥嫩活母雞。操作中,宰殺、褪毛精細,內臟由膀下取出,以保持雞型完整。下鍋囟制要根據雞子大小,老嫩分別排列,掌握火候更要先出嫩的,後出老的。用文火煨制,使蒸熟的桶子雞色澤鵝黃,油潤光亮,不迸口、不破皮、體形完美、色澤誘人,猶如生態。囟湯所用蔥、姜、花椒、大茴都要嚴格挑選,以保證味道純正。就連出售桶子雞,下刀時也按雞子的不同部位分軟邊、硬邊,用切、片、剁等不同刀法依次進行。
  
馬豫興桶子雞荷香撲鼻,食之鹹香質脆,肥而不膩,愈嚼愈香、回味綿長。無怪乎,人們食畢,其香味濃厚,餘香久長,頓覺山珍海味與其相比也平淡無味。@(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位於杭州中山中路298號的邵芝巖筆莊,原名粲花室,創建於清朝同治元年(公元1862年),後以店主名為店名,自設制筆墨工場,製作的毛筆以「尖、齊、圓、健」四絕為特色,深得歷代藝苑儒林稱著,清時被列為貢品。在杭州的百年老店中,邵芝巖筆莊是唯一精製各類毛筆和經營文房四寶的中華老字號商家。
  • 舊時,翁隆盛茶號為杭州三大茶號(汪裕泰、方正大、翁隆盛)之一。清乾隆皇帝南巡時特封「翁隆盛茶號」為「天字第一茶號」,還親筆御題了兩塊招牌,並印上乾隆兩字的方、圓兩方印章。自此,「翁隆盛茶號」更加名揚四海
  • 餑餑,就是北京老話中糕點的意思。正明齋是京城內專門經營餑餑的著名字號,開業於清同治三年(公元1864年)。正明齋的創辦人孫學仁,祖籍山東省掖縣。清道光初年(公元1821年)山東大旱,他隻身來北京謀生,向同鄉借了些銀子,在前門外肉市街上擺酒灘。由於買賣實在,待人熱情,生意越做越好。後來孫學仁把兒子孫學仁招來幫助經營,幾年後有了積蓄, 在肉市南頭路東開設了正陽樓酒樓, 生意十分興隆。
  • 東來順創始人是位名叫丁德山的回民。1903年,他在東安市場裡擺攤出售羊肉雜麵和蕎麥麵切糕,以後又增添了貼餅子和粥。由於生意日漸興隆,便取「來自京東,一切順利」的意思,正式掛起東來順粥攤的招牌。自此,「東來順」的名字第一次閃亮登場。
  • 飲涼茶本是兩廣民眾千百年的一種習慣,而王老吉涼茶則是嶺南文化的一朵絢麗的奇葩,大熱天時,喝杯「王老吉」解暑;灑足飯飽,喝杯「王老吉」降火;初患感冒,喝杯「王老吉」驅病……
  • 砂鍋居,地處西四南大街缸瓦市路東,是一家地道的北京風味飯莊,開業於清代乾隆六年(1741年),至今已有二百多年的歷史。砂鍋居原名「和順居」,最早以經營砂鍋白肉起家。因二百多年來,一直用一口直徑4尺深3尺的大鍋煮肉,人皆稱其「砂鍋居」,遂由此更名。
  • 「我以前,捉鮑魚在全個村子是第一名,如果跟塔門老一輩的人說起我的名字都認識,就是最會捉鮑魚那個!」年屆七旬的塔門原居民黎雄(雄哥)回憶童年時光,語氣頓時興奮了起來,「我們沒有東西吃,我就下海找吃的,捉魚、蝦啊、蟹啊那些⋯⋯」1950、60年代的塔門島,千帆競發,漁獲滿滿,「我們吃不起麵包的,是吃鮑魚、吃海膽長大!」原來那時候的塔門,麵包比鮑魚還矜貴,真是讓筆者大開眼界。
  • 黃曆元月十五夜稱「元宵」是從什麼朝代開始的呢?中原大陸幅員廣,南北兩地的風俗也常有差異,以「元宵」稱圓子(湯圓)是起於何時呢?元宵吃圓子從何時成為流行的食尚呢?有些人說圓子在北方叫「元宵」,南方叫「湯圓」;還有人說有餡的圓子稱「元宵」,無餡的圓子稱「湯圓」,真是如此嗎?
  • 黃曆新年伊始,萬象更新。今年是龍年,歲次甲辰,在今年出生的都是龍子、龍女,生肖屬龍。然而,黃曆新年和十二生肖並非華人專屬,不同國家對於生肖的解讀也不盡相同。在中亞國家哈薩克,今年的生肖是蝸牛而不是龍,屬龍的人到這個國家就變成屬蝸牛了。
  • 秋風起兮,七夕節又將來到。牛郎(牽牛)、織女與中華兒女相伴幾千年,有情有義的婚姻,相許相牽的愛情,千百年來代代相傳。七夕的一年一會,讓人感嘆之外,也讓我們反思什麼嗎?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