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居正談蔣中正的三大功業

font print 人氣: 153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4月7日訊】我在年輕的時候就是看著蔣中正先生至台,然后回顧他的一生,最后又看著他在台灣結束,所以回頭看起來,他的确是一個牽動中國近代史的重要的人物,在這個時候回來談他的一生是很有意義的。

他年輕的時候并不特別得志,后來跟隨孫中山參加革命,后來擔任了黃埔軍校的校長,在國民党里面逐漸斬露頭腳,如果回頭去看他這一生,有三件比較重要的事情,第一件事情就是統一中國,第二件事情是領導抗日,第三是反共,這三件事情在他一生的政治作為當中是比較突出的。

孫中山在革命成功推翻滿清之後並沒有能夠牢牢的掌握住中華民國的政權,因為很快這個權力就讓給了袁世凱,但是袁世凱後來又私心自為去推動帝制,孫中山一看革命成功了又回到帝制,所以就起兵反袁,在起兵反袁當中不幸又沒有獲勝,所以就逼到南方去了,所以形成南北對抗的局面,孫中山到了南方之後就一心一意想要北伐,都沒有成功,等到袁世凱去世之後,中國四分五裂,陷入到軍伐混戰跟軍伐割據的局面,所以剛剛創建的民國就立刻分崩離析了,當時蔣中正先生最大的功業就是繼承孫中山先生的遺志,領導國民革命軍北伐,在差不多兩年的時間裡面,1927到1929就完成了統一,當然應該講這個統一是有一

點點瑕疵的,他完成的是東半部的統一,就是從廣東打出去,打進福建、江西、湖南,然後到江浙,最後到北京,到最後是日本人犯了一個錯誤,把張作霖炸死,張學良在父喪國仇之下決定歸順中央,所以統一了中國,但是西半部還是有軍伐或是地方勢力的存在,不過當時的統一已經是很了不起的貢獻了,最後我想這樣講吧,中共常常講說他們抗日,我想問一下,中共做成哪一件事情他不是大吹大擂的,他一向如此,我想請問一下,現在在大陸上什麼地方看見中共敢立碑紀念他抗日?沒有,我再舉幾個具體的數字,我看過日方的資料,也看過中方的資料,日方中方的軍方都很明白講說在1937到1945年,八年當中我打過二十三場重大的會戰,湘西、湘贛、長沙等等二十三場大的會戰,每一場會戰都是中華民國國軍對日本皇軍打的,這二十三場重大會戰裡面沒有一場會戰是中國共產黨做主力部隊打的,沒有,這第一點,第二點,雙方記載一共打過一千一百一十七次重要的戰役,人、事、時、地、物,傷亡都記得清清楚楚,在這一千一百一十七次當中,也沒有哪一次是共軍做為主力打的,第三點,後來還有三萬八千多次,將近四萬次的戰斗,這裡面有一些是共軍打的,這是第一個,也就是雙方戰史的部份,第二,犧牲的將士跟軍官,中華民國很明確統計我們傷亡的將士是三百多萬人,共軍沒有辦法講出他在戰爭中他傷亡多少人,中共照理一向是很會提供各種各樣的證據數據去說明問題的,這邊他提不出來,這是第二個,第三,在這陣亡的人數當中,我們可以很清楚的講出來,中華民國國軍將領少將以上陣亡者兩百一十二人,其中中將以上的二十多人,少將一百九十幾人,每一個人有名有姓,幾月幾號在哪裡,什麼情況下彈盡援絕戰死了,全部進了忠烈祠,其中官階最高是張志忠將軍,張志忠將軍戰死時是中將,打完之後追升上將,台灣方面為了紀念他還拍過一部片子,中共舉來舉去舉不出來我哪一名將軍以上在抗日戰爭中陣亡,所有這些數據我看中日雙方做得非常明確,是中華民國國軍打的,中華民國國軍統帥是誰?不就是蔣中正先生嗎?蔣中正先生在每一次用演講、用實際行動激勵中華民國國軍,激勵全體的中華民國軍民同胞在抗日,共軍在做什麼呢?共軍在發展壯大應付,襲擊友軍,吃地方部隊,甚至引導日軍攻擊國軍,我們都是有很明確的記載的,所以抗日戰爭是誰打的?非常清楚,抗日的統帥是誰呢?就是蔣中正先生。

其實他對共產黨或共產主義的認識非常早,而且也非常的透徹,早年的時候他的思想可能有一點左傾,剛剛開始跟著孫中山先生革命時,他的思想有一點左傾,因為當時年輕人多少會沾染一點這種色彩,後來孫中山曾經派他到蘇聯去考察過,在這之前他有個外號叫紅色將軍,西方傳記上這樣寫的,但是我們注意到當他從蘇聯考察回來之後,不管是他個人的日記、他個人的記載,還是他後來呈給孫中山先生的各種報告來看,他已經很明確反共了,也就是他真正看完之後,他認識到共產主義的邪惡,那時候已經非常明確了,所以回到中國之後,他受中山先生的吩咐去創建黃埔軍校,擔任黨軍的校長,在這裡面他對反共是非常明確的,中山先生後來推行的聯俄容共政策容許了很多共產黨人進來,他也容忍了,到後來是因為這些共產黨員在裡面實在是鬧得不太象話,拉幫結派,分裂內部,所以他才開始清共,因為這個就被共產黨罵得非常慘,所以說他是背叛了國民革命,這句話是這麼來的,後來在他幾十年的政治生涯當中,反共一直是一個很明確的信念,我們看後來中國共產黨得勢以後在中國大陸的所作所為,我們看得出來蔣中正先生對反共問題是有真知灼見,有先見之明的,他當年說共產黨是非常殘暴的,是非常流氓的,非常毒辣陰險的,我們在後來中國共產黨在大陸的統治裡面完全可以看得到,那種無賴,那種流氓在中國歷代是很罕見的,蔣中正先生當年這樣講被人稱為迂腐,可是回頭看他的觀察是對的,當然在反共的這件事當中,你可以看見他吃了一個很大的敗仗,他把大陸整個丟掉了,最後退到台灣來,在台灣的統治有些人會有爭議,我們等一下來談談這一個問題,回到反共這個問題來說,他倒是幫中國人樹立了一個正確的觀念,就是共產主義是不對的,是邪惡的,他還好保存了台灣這麼一塊反共的基地,當然台灣對反共這個問題有些不同的看法,不過我仍為蔣中正先生這個看法的確是高瞻遠矚。

我想先回到剛剛反共的問題,其實孫中山先生也反共,他只是對自己的三民主義非常有信心,他認為當大家進來看到三民主義之後,大家會放棄共產主義,孫中山先生的胸懷比較寬廣一點,但是這樣又有一個問題了,寬廣的胸襟君子可欺之以方,中國共產黨的人就是利用了這一點多少騙了孫中山先生,孫中山先生不是沒有看見共產主義的缺點,他看見了,但他認為現階段我需要一些盟友,所以他採取了那個政策,我相信到後來孫中山先生的作為也會去清除共產黨,也會去反共,這是毫無疑問的。

你剛才問到治理台灣的問題,很多人對蔣中正先生治理台灣是有不同看法的,有些人認為他有很大貢獻,有些人認為他在殘害台灣,其實我們這樣講,如果蔣中正先生當時的力量不是退到台灣來,如果國民黨的力量沒退到台灣來,那誰的力量進到台灣來呢?共產黨,共產黨進到台灣來了,如果共產黨進到台灣來的話,那台灣過的是什麼樣的日子?台灣經歷就會是政治運動不斷,三反、五反、反右運動,三面紅旗大躍進,然後三年災害,四清運動,文化大革命,批林批孔,我是隨便數數,還沒數完,死多少人呢?大陸最後是死了六、七千萬人,將近一億這麼多,那台灣會死多少人?所以蔣中正先生來到這里,他的統治手法可能會比較高壓一些,但是在當時以他所處的環境來說,他不這樣高壓的話沒有辦法處理內部的問題,他不是針對台灣,他對哪一省都是這樣子,但是我們也必須看見土地改革是在他手上和平完成的,建立台灣基本的工業商業是在他手上完成的,蔣經國先生有發展,但是是繼承他的遺訓,所以他最大的貢獻是什麼呢?他最大的貢獻是把台灣建成一個沒有共產主義的寶島,為台灣保障了安全,沒有他的基礎,台灣沒有安全,所以即便他有他的爭議,但是我覺得應該正確評價他。

現在再回到反共的問題,反共的問題他在軍事上沒有成功,但是在思想上他是對的,他是高瞻遠矚的,所以我必須把這一點提出來跟大家分享,這個是一個很重要的考慮,當然有人說他是為了獨裁,不完是,他在大陸的時候他獨裁併不嚴重,他再怎麼樣比起毛澤東差得太遠了,根本不是一個檔次的人,他倆胸懷抱負根本不是同一等級的,他在台灣採取比較強而有力的統治其實是記取了他在大陸統治失敗的教訓,他看見共產黨的滲透非常厲害,共產黨的邪惡的確很能迷惑人,所以一不注意的話,真的很多人會被迷走,你看看現在就很清楚,現在共產黨對台灣統戰,很多人甘之如飴,所以回頭看他的反共的確有他的高瞻遠矚之處。

簡單說,我評價歷史人物,我不以成敗論英雄,如果以成敗論英雄的話,我們就不需要談岳飛了,也不需要談文天祥了,因為他們在事功上都沒有完成他們真正的目標,我們以什麼來論英雄呢?我們以第一,他的人格的完整度來論英雄,第二,他是不是能夠發揮了他當時時代的正念?他是不是能夠提醒大家我們應該走的方向是什麼?在這個意義上我們才會去肯定岳飛、文天祥這些民族英雄,所以我剛剛講的幾件事情,他的三大功業,第一是統一中國,第二,抵抗日本侵略,第三,反共。從統一這件事來說,他大體是成功了,從抗日這件事來說,他大體是成功了,從反共這件事來說,似乎沒有成功,但是我看看世界潮流發展的趨勢,他是正確的,所以我剛才講不以成敗論英雄的話,我會肯定這個人。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今年是台灣已故總統蔣中正逝世卅週年,加上兩蔣陵寢將於今年9月移往台北國軍五指山公墓,讓今年的慈湖與大溪謁陵活動蒙上一股淡淡離愁。大溪鎮公所4月5日將舉行盛大悼念典禮,紀念蔣公精神永留長存。
  • 明天是先總統蔣中正逝世三十週年,受到兩蔣陵寢今年九月將移往五指山公墓影響,連續這幾天前往慈湖、頭寮謁陵的民眾激增。桃園縣長朱立倫表示,將保留附近三點八公頃的紀念園區,做為元首特區或圖書館,繼續帶動地區觀光產業。

  • 今年的4月5日極富歷史意義,是故總統蔣中正先生逝世30周年紀念,兩蔣陵寢則訂今年移往國軍五指山公墓,慈湖謁陵將走入歷史。這個特別的日子裡,繼承國民黨建立大中華民國使命的國民黨、親民黨、新黨三黨主席連戰、宋楚瑜、郁慕明卻各有心思。
  • 美要眇兮宜修,是湘水女神飄逸綽約的風姿,也是一位晚明閨秀的芳名。沈宜修,究竟是什麼樣的妙人,擔得起神仙一般的美好形容? 江南自古繁華,山水清嘉,地靈人傑。世家大族詩書傳家,女教興盛,湧現出眾多品貌俱佳、文名遠播的淑女。沈宜修就是其中頗具代表性的一位,她身處柴米油鹽的俗世,卻以細膩婉約的心靈,構築了生命的詩意桃源,更為後世留下了燦爛的筆墨。
  • 在這個剛剛告別春天的時刻,王觀又要目送友人離去,不知何日才能重逢;而他自己,不也是漂泊在外,歸期不定? 三分惜春意,三分別離苦,三分羈旅愁,再添上一分文人詩興,一首十分佳作《卜算子》從他口中吟唱出來……
  • 有宋一代風雅無雙,才子才女更是風華絕代。即使在動盪的末世,仍然出了一位濁世佳人張玉娘,其文采可與清照齊名,其德行遠追班昭遺風。她如幽蘭白雪高潔,在韶華芳齡仙逝,走過了短暫卻才情雙絕的傳奇人生。
  • 中國古代醫者懸壺,大多都懷揣著濟世救民、扶危助困之心。從豐富的史料中不難看到,「無欲無求,先發大慈惻隱之心,誓願普救含靈之苦」不只是那些被撰寫在《大醫精誠》中的字句;「若有疾厄來求救者,不得問其貴賤貧富,長幼妍蚩,怨親善友,華夷愚智,普同一等,皆如至親之想」已在歷代許多身懷奇術的醫生身上得以展現。
  • 宋朝的李之儀,立於長江之畔,則以江水之無盡比喻情意之綿長,寫下一首流傳千年的相思詞——《卜算子》……
  • 死生有命,富貴由天。人一生的福、祿、壽乃至各種疾病的發作都是有定數的。時間到了,臉上的氣血之色、脈絡的運行狀況都會呈現出異常的變化。縱觀古今,惟有精通醫道或修佛修道之人才能讀懂身體密碼,參透箇中玄機。中國歷朝歷代都不乏這樣的高人,本篇將一展明朝幾位市井大夫僅以望、切就能知人生死的奇妙醫術。
  • 還有北宋時期,一代名臣登上金陵城樓,望見清江翠峰,酒旗畫船,一片壯麗繁華之景。然而故國往事歷歷在目,他撫今懷古,頓生家國之憂和興亡之嘆。 一首雄渾闊大的懷古詞,遂成千古名篇。這就是出自王安石筆下的《桂枝香‧金陵懷古》……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