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靜芳的紙雕藝術

老鐵馬

吳靜芳 圖/文
font print 人氣: 1
【字號】    
   標籤: tags: ,

我在小學四年級時才開始學騎腳踏車。可是,家中只有二姐、三姐有腳踏車,她們要出門、上學,腳踏車才不可能借給我呢!那怎麼辦呢?鄰居阿惠找來他爸爸騎的腳踏車,我們牽著車到對面的縣政府(現為嘉義市政府)練習。縣政府裡有一個大廣場,還有一個圓形水塘,平常我們總是到那兒撈蝌蚪,現在則是我練習的最佳場所。

阿惠爸爸的腳踏車很大、又有一根橫槓,我很矮,根本跨不過去,只好從橫槓下穿過去,摔了幾次,怕得要命。後來阿林的哥哥借我腳踏車,車還是有點大,我無法坐在椅墊上,就懸空著左、右扭動踩腳踏板,哥哥 、阿惠的弟弟或阿惠輪流扶著我,妹妹羨慕得在旁邊乾瞪眼;有一次阿惠坐在後座,我歪歪扭扭地騎著,過一會兒,阿惠在後頭喊:「你會騎了!」我回頭看,不得了,只有我一人,嚇得差點掉下來,可是我真的會騎了,我興奮得繞著圓塘一直騎 、一直騎……。

後來阿林的家要拆掉蓋樓房,阿林哥哥那台腳踏車被放在對面的牆邊風吹日曬,樓房蓋好時,腳踏車就壞了;阿林哥哥有了另一台的新腳踏車,舊腳踏車再也沒人去動它,直到收破爛的來把它帶走。

哥哥上中學時,爸爸買了一部黑色的腳踏車給他,哥哥很寶貝、也很小氣從不肯借給我,不過倒是很樂意載我。每星期六都載著我和班上一個男同學去植物園「焢番薯」,後來因為常常坐了兩個人,把後座坐斷了,即使換好了,哥哥也不肯再載我們了。

我們家姊妹眾多,任何東西都秉持「大姊傳二姊、二姊傳三姊」的用法,每次輪到我時,通常都很舊了。腳踏車也不例外,是姊姊以前的,現在傳給我時已經是舊車了,但我還是騎得很高興了,只是它的鍊子常常脫落,害我老蹲在路邊修理。直到上高一時,大姊送給我一台全新的粉紅色捷安特,我好興奮,問題是:我高中三年都要通車,平常又極少出門,新腳踏車就便宜了妹妹,老騎著它到處晃。有一次,媽媽說新車容易弄丟,於是,它又被放在客廳裡,直到我畢業還是非常新;接著,爸爸送我一部剛上市的機車,我騎腳踏車的年代宣告結束。

(註﹕鐵馬為台語《自行車》的代稱)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歌劇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意大利文藝復興時期,開始時是一項復興希臘古典戲劇的實驗。到了巴洛克時期(1600年─1750年),歌劇達到了頂峰,成為吸引全歐洲觀眾的藝術奇觀。這種藝術形式逐漸成為那個時代的精髓,並預示了其400年後的發展。
  • 站在美國國會大廈圓形大廳(Capitol Rotunda)裡可以欣賞到許多藝術。 很多人認為圓形穹頂的視覺體驗美到令人摒息。然而,除非遊客花時間研究這個廣闊空間所呈現的藝術、建築和雕塑,否則很容易忽略其重要的歷史意義。圓形大廳裡的飾帶(friezs)即是一例。
  • 阿拉巴馬州議會大廈(Alabama State Capitol)位於阿拉巴馬州的蒙哥馬利(Montgomery),其令人印象深刻的門廊(portico)以新古典主義風格設計,是該議會大廈特色。阿拉巴馬州議會大廈與其它州的議會建築類似,都是坐落在小山丘上,俯瞰整個城市。
  • 奧斯陸大教堂(Oslo Cathedral)原名「救世主教堂」(Our Savior’s Church),這座於市中心、弧形一層樓高的荷蘭巴洛克風格建築,以石材與紅磚混合而成。大教堂東邊是教堂前側聖壇或稱禮拜堂(chancel),鐘樓有銅製的圓屋頂,搭配文藝復興風格的尖塔。大教堂幾世紀以來不斷在整修與翻新。
  • 雕塑通常用來紀念重要人物或是故事。古往今來,雕塑流行的題材包括神話場景、政治領袖或宗教人物。然而,古典雕塑中有個最特別的主題並不在上述類別裡。人物雕塑《斯皮納里奧》(Spinario)或稱《拔刺的少年》(Thorn-Puller)呈現的是一位坐著的裸體男孩,全神貫注地在拔他腳上的一根刺。幾千年來,這座雕像給藝術家帶來非常深刻的啟發。
  • 英國威爾頓莊園(Wilton House)完美融合古典主義與英國美學,堪稱獨樹一格。外牆採用當地石材建造,與英格蘭威爾特郡(Wiltshire)鄉村融為一體。古典比例、強調對稱、矩形特徵等設計,符合古羅馬建築師維特魯威(Vitruvius)和意大利文藝復興時期建築師安德里亞‧帕拉迪奧(Andrea Palladio)的美學原則。外牆沒有石柱,最初的構想是為了讓人們可以待在戶外,同時還能屏蔽來自地中海炙熱的陽光,這樣的設計適合北方的地理與氣候。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