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社鄉七分窯主人張笠夫 研究罕見女書

font print 人氣: 23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1月14日報導】(中央社記者趙宏進台中縣十四日電)「女書」是世界上唯一的女性文字,已鮮有人知;新社鄉七分窯主人張笠夫,十幾年前在舊書攤發現一本「女書」,經過多年研究,用女書字體寫出一百多幅書法作品並展出,讓民眾見識「女書」之美。

張笠夫指出,女書的形體外貌較似古文字,與現代楷書差異較大,文字總數約有二千多個,只有點、豎、斜、弧四種筆劃,且不超過二十劃。

女書,是一種由右向左略有傾斜的修長字體,呈現菱形框架,修長輕盈,舒展秀麗,不拘一格,佈局也不像漢字般嚴謹、規範,其中隱含著一種對稱,如右上與左下均衡,雖傾斜卻不失重心,自成一種美感。

這樣的字型的由來,傳說是依據從前女子專門從事的女紅,如刺繡、紡織等造型而來。

女書的起源有多種說法,傳說宋朝年間,有一胡姓女子被選入宮中當皇妃,卻遭皇帝冷落。她哥哥身為國舅,見到自己的妹妹被皇帝冷落,心裡很難受,於是創造此種文字並教會她妹妹使用,後來他妹妹用這種文字向家人訴苦,並教導朋友學會這種字。

中國目前只在湖南省江永縣瑤族發現,有人主張是部落的女性文字,有人說是自古以來便在婦女間流傳的一種傳女不傳男的書寫符號。

江永縣的婦女很早就把女性文字應用於日常的生活和實踐中,這種文字被稱之為「女書」或「女字」。

張笠夫表示,女書以表音為主,也包含漢字中的象形、形聲、通假與借代的形式。書寫一個字時按照從左到右的順序,整篇文章則是從上至下,從右至左。

女書文章的格式,絕大多數是七字或五字一句,順口但不要求押韻,也沒有標點符號。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2004年11月12日我向南山區法院遞交了訴狀。今年8月29日該院開庭審理此案,審案過程中該院一位女書記員在播放本人的錄音證詞時居然放不出聲音。最後審叛員閉庭。至今無結果。毒打我的兇手是一個有20多年黨齡的共產黨員,毒打我後至今逍遙法外,得不到懲處。
  • 一生嗜茶,精於茶道的陸羽,被譽為茶聖,奉為茶仙,親自踏訪考察各地茶鄉,從種茶、制茶、焙茶、飲茶、品茶,不只深究水質、土壤、氣候等環境因素,如何影響茶葉的生長和氣味,更講求煮茶技藝、飲茶的配置與器皿,因而寫就世界首部茶學專著――《茶經》。
  • 美國風景畫家阿爾伯特‧比爾施塔特(Albert Bierstadt,1830—1902年)成了溝通東西兩岸的一座橋梁。他憑藉對這片土地的原始之美、希望與力量的深刻感知,捕捉到了美國西部的精神,為那些永遠不會親自冒險西行的觀眾開啟了一扇窗,讓他們得以一窺落基山脈的雄偉壯麗。
  • 1990年林布蘭的作品《加利利海上的風暴》在伊莎貝拉嘉納藝術博物館(the Isabella Stewart Gardner Museum )遭竊,還有其它兩幅至今仍下落不明。
  • 春天蒞臨紐約!摩根圖書館和博物館(The Morgan Library & Museum)推出波特小姐的精彩特展:「碧雅翠絲‧波特:擁抱大自」(Beatrix Potter: Drawn to Nature)。波特小姐是廣受大眾喜愛的《彼得兔的故事》(The Tale of Peter Rabbit)還有其它兒童讀物的作家和插畫家。
  • 卡拉瓦喬的《老千》有巨大的影響力,激盪出無數件類似的版本;歐洲的藝術家複製了三十餘件作品。然而,20世紀大部分時間大家都不知道卡拉瓦喬的原作收藏在哪。一直到1987年才重新在歐洲的私人收藏中出現。
  • 「落竹三千, 成就一畝茶。」古人以竹自許君子品德,今人以竹製焙籠泡出一壺好茶,竹子的清香增添茶湯的甘甜,此間一件件竹編器具透過竹編師傅落款標記,成了審美的主體,傳世千古的好手藝。
  • 老子《道德經》說道:「三十輻共一轂,當其無,有車之用。埏埴以為器,當其無,有器之用。」
  • 墨竹是文人畫重要的題材之一,竹可言志,也可以寄情,一方面也體現士大夫的人格操守。文同是北宋畫墨竹首屈一指的人物,人稱「湖州派」。對後世墨竹發展影響極大。他的表弟蘇軾亦曾為其寫過許多首題畫詩。今天我們就從文同最出色的、最引人注目的《墨竹圖》來看看,這幅畫為何讓人過目難忘?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