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麗古佛 人間一遊

font print 人氣: 3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11月29日訊】自由時報記者凌美雪/台北報導

台灣史博館慶祝開館51周年,多項大展陸續登場,其中「歷代佛雕藝術之美」一展,因為一尊故宮新購藏的佛像及許多私人藏家未曾曝光的蒐藏品,使整個展覽可看性相當高。

史博館曾於1996年舉辦「佛雕藝術之美」,包含石雕、木雕、鎏金三大主題。這次特展擴大融合佛教的源起──犍陀羅佛雕為開端,並以石雕、木雕為主軸,分二大主題完整呈現歷代中國佛教藝術的豐富面向,包括介紹佛像的造型、衣著、冠飾、手勢、持物、坐勢及乘騎等圖像特色的「佛教圖像陳列區」,及以具體的視覺形象,反映各個朝代的審美風尚的「造像風格陳列區」。展品內容分別向故宮、震旦博物館、奇美博物館與國內外蒐藏家借件,其中,《犍陀羅菩薩立像》是故宮今年才向英國文物商以約35萬美金購得,已有1700多年歷史,處女秀就獻給史博館當生日禮。

全展嘗試呈現佛教自印度東傳中國以後,歷經魏晉南北朝、隋、唐、宋、元、明各代在造像上的演變,也供觀賞者一窺古典佛雕藝術之美。展期至明年1月28日。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摸的到、玩的到、又聽的到,388件來自西班牙「加泰隆尼亞玩具博物館」,包括各種玩具與遊戲、史料照片、檔案資料及可動手操作展品等,「西班牙玩具特展」,自即日起到9月24日,在史博館1樓展出,開幕當天胡安‧羅沙館長伉儷與國人分享他對玩具的熱情與收藏心得。
  • 台灣藺草編織傳統技藝已有兩百多年的歷史,早在清代住在中部苑裡的平埔族原住民婦女,已懂得利用野生藺草曬乾壓平、編成草蓆、籠頭等日常用品,發展到民國30年(1940年代),編織帽蓆已成為通霄、苑裡地區婦女主要經濟收入來源之一,這項工藝特色,逐漸成為台灣聞名中外的地方特產!
  • 【大紀元7月28日報導】(中央社實習記者謝普文台北二十八日電)國立歷史博物館四樓展覽廳從今天起至九月三日展出「曲水流觴─徐俊義奇石宴」,一道道的美食佳餚令人垂涎三尺,實際上卻都是石頭做出來的。
  • 看!徐俊義先生在歷史博物館4樓展廳擺下一席“滿漢全席”,即日起到9月3日,天天供應:宴席菜、精緻餐盒、花枝丸、蒸餃、愛玉冰、四果冰、綠豆湯、蔬菜水果…等,總共108道,這些菜都有共同特點,即不用更換、也不會壞掉,因為展場的每一道菜都是石頭的組合,可看不可“吃”,這些難得一見而酷似食物的“奇石盛宴”,引起在場觀眾的嘖嘖稱奇!
  • 【大紀元8月2日報導】(中央社記者黃慧敏台北二日電)國立歷史博物館一年一度的「水殿薰風」荷花節活動也即將登場,配合華燈博物館自七月中起改在每周五晚上開放,四日傍晚,史博館特別邀請「無我茶坊」為民眾示範茶道,免費品茗,伴隨台藝大國樂社悠揚的音符,在茶香、花香、音樂聲中揭開荷花節序幕。
  • 博物館為維護文物安全及參觀品質,館內向來禁止拍照。不過,國立歷史博館目前正展出的「曲水流觴-徐俊義奇石宴」展例外,每天開放前一百名觀眾與奇石雅宴拍照。
  • 【大紀元8月12日報導】(中央社記者康世人新加坡十二日專電)由新加坡李氏基金會贊助,國立歷史博物館所率領的台灣二十位水墨書畫名家,今晚起在新加坡書法家協會展出「台灣水墨書畫展」,這是雙方中斷近二十年來的水墨書畫交流後,首次的大規模盛會,史博館並邀請新加坡書法名家到台灣辦展。
  • 【大紀元9月27日報導】(中央社記者黃慧敏台北二十七日電)一批沉睡近六十年的日據時代硝酸片老電影,包含35mm、16mm的黑白電影,以及准演執照等,經過國立台灣歷史博物館籌備處的整理修復,在今天重見天日。文建會與台史博館期盼這批珍貴資料,可以修補日治時代的記憶,喚醒大家對這塊土地的關懷,深入了解文化資產維護保存的意義。
  • 【大紀元10月2日報導】(中央社記者黃慧敏台北二日電)國立歷史博物館「全國現代陶藝邀請展」三日開展,邀請老中青陶藝家共襄盛舉。參展藝術家風格各異,不論在技法、釉料、火度效果、胚土質感呈現,乃至表現的題材與內容等,可謂五花八門,呈現百花齊放的面貌。
  • 【大紀元10月4日報導】(中央社記者黃慧敏台北四日電)金銅佛像收藏家彭楷棟繼兩年前捐贈大批文物給故宮後,今天再度將他珍藏的「西魏佛雕四面像」捐贈給故宮。目前正在故宮圖書文獻大樓展出。
評論